問題詳情

15. 2008 年時,我國政府為了搶救疲弱不振的國內市場,採取發放消費券的政策來刺激景氣。其後,經濟學者的研究發現,消費券雖然能夠誘發民眾消費意願、加碼消費支出,但也有消費者將消費券當作存款之替代,以消費券去支付固定的經常性消費支出(例如生活費、餐飲費等),並將省下的現金存起來,這種替代效果也不能忽視。替代效果會依照所得分配不同而產生差異最低收入 20%的家庭,不會發生替代效果,但倒數 20~40%的家庭,可能會發生-20%的替代效果,也就是 100 元中有 20 元會存下來,其餘 60%的家庭,會有-68%的替代效果。綜上所述,當所得增加相同時,關於消費券的發放對消費行為的影響,下列何項解釋最為正確?
(A) 高、低收入者對正常財的需求線皆向右移,但高收入者的需求線移動幅度較大
(B) 高、低收入者對正常財的需求線皆向右移,但低收入者的需求線移動幅度較大
(C) 高、低收入者對正常財的需求線皆向左移,但高收入者的需求線移動幅度較大
(D) 高、低收入者對正常財的需求線皆向左移,但低收入者的需求線移動幅度較大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