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下列台灣與離島周邊海岸潮差最大者為
(A)台北縣貢寮
(B)彰化縣王功
(C)綠島
(D)龜山島
(A)台北縣貢寮
(B)彰化縣王功
(C)綠島
(D)龜山島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有關南、北半球四季變化的敘述,何者錯誤? (A)當北半球為夏季時,南半球為冬季 (B)當北半球為春、秋兩季時,太陽直射赤道(C)當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為北半球的夏至(D)因地球的公轉造成南、北半
- 北半球高氣壓中心在地面附近氣流的運動方向為何?(A)順時針方向流入 (B)逆時針方向流入(C)順時針方向流出(D)逆時針方向流出
- 山崩、表土滑動經常發生在下列何種地形上? (A)順向坡 (B)逆向坡(C)坡頂台地(D)河流溪谷
- 有關大氣層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約有 99%的大氣集中在地表 30 公里內 (B)從地表向上到約 10 公里處稱為對流層(C)大部分的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D)大氣層中氣溫均隨著高度
-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臺灣地區冬天盛行東北季風 (B)冬季到達臺灣的冷氣團可遠自西伯利亞而來 (C)鋒面兩邊氣團的性質必不相同(D)在冷氣團的前緣必為暖鋒
- 造成海水垂直循環的主要動力是水團何種特性的不同? (A)營養鹽含量 (B)溫度(C)鹽度(D)密度
- 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空氣受熱,氣壓較低 (B)空氣隨高度變高而稀薄 (C)地面附近的低氣壓其氣流是向中心流入(D)冷地方的空氣密度較小
- 光年是測量什麼的單位? (A)距離 (B)時間(C)重量(D)大小
- 海床上起伏最大、深度最深的地形構造是? (A)海底峽谷 (B)中洋脊(C)海溝(D)斷裂帶
- 地質證據指出紅海形成的最初原因是? (A)板塊張裂作用 (B)海岸平原氾濫(C)板塊隱沒作用(D)地層褶皺
內容推薦
-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軟流圈活動是板塊運動的動力來源:(A)軟流圈是為液態金屬地核 (B)中洋脊之下有軟流圈上湧的現象 (C)軟流圈密度較小處多造成聚合板塊邊界(D)軟流圈密度小於地殼
- 台灣有許多火山,何者是活火山 (A)台北林口觀音山 (B)桃園大溪草嶺山(C)澎湖桶盤嶼(D)宜蘭龜山島
- 有關月食、日蝕的敘述,何者錯誤? (A)月食發生時,地球位於太陽與月球之間 (B)月球部分進入地球的影子區則形成月食(C)月球遮住部分或全部的太陽,因此造成日食(D)日食會發生在望的時候
- 冰川與河流是塑造陸地地貌最主要的作用:(A)冰川因為重力大、下切強,常造成 V 字形谷 (B)曲流河多有顯著的側向侵蝕 (C)曲流河多位於河川下游區段,承載的荷重多為巨大岩礫(D)冰川因為重力
- 在海平面的溼度飽和氣體:(A)溫度上升時,溼度轉為過飽和,形成雲霧 (B)溫度上升時,溼度轉為不飽和,雲霧消失(C)氣壓增加時,溼度轉為不飽和,形成雲霧(D)不受溫度與氣壓變化影響
- 台灣東部海岸有許多典型的海階,西部河川則有許多河階,都反映:(A)快速的地殼抬升 (B)強烈的搬運作用(C)快速的基準面上升(D)強烈的颱風作用
- 在山區與平原流動的氣流,常出現相伴的地形雨和焚風:(A)氣流上升、溫度上升、雲量增加、更形潮溼 (B)氣流越過分水嶺,高度最高,降雨最多 (C)氣流下降、溫度上升、溼度下降、更形乾燥(D)氣流
- 洪水發生的機率,常與何者成正相關:(A)地下水深度 (B)瞬間雨量(C)堤防高度(D)河道寬度
- 廣義而言,地球大氣層厚度可達 1000 公里 (A)對流層頂約位於 20 公里高空 (B)臭氧層位於平流層(C)中氣層是大氣密度最低處(D)增溫層的溫度上升是因為溫室效應
- 關於黑潮:(A)屬於冷水團 (B)由菲律賓流到日本(C)受盛行東風驅使(D)遇加利福尼亞洋流而止
- 大潮與小潮時,地球、太陽與月亮的相對位置:(A)三者呈直角 (B)三者呈一直線(C)三者呈銳角(D)三者呈鈍角
- 下列何處海域沒有完整的表層洋流圈:(A)北印度洋 (B)南印度洋(C)北太平洋(D)南太平洋
- 地球的四季氣候變化與自轉軸(相對於黃道面)傾斜角度相關:(A)自轉軸傾斜角為 5 度 (B)自轉軸傾斜角大小變化每 24 萬年成一個週期 (C)傾斜角度越大,各季均溫差別越小(D)傾斜角
- 竹苗地區盛產所謂「矽砂(石英砂)」,是當地重要的礦物資源:(A)是苗栗陶瓷黏土產業的主要原料 (B)屬於火成岩礦床(C)硬度接近 6(D)可以提煉作為晶圓片原料
- 在聖嬰現象發生時,熱帶太平洋東西兩側的氣候現象為: (A)東西兩側雨量均多,甚至有洪水 (B)東西兩側雨量均少,甚至出現乾旱(C)東側雨量偏多,甚至有洪水;西側雨量偏少,甚至出現乾旱(D)東側
- 不用儀器,一般人肉眼所能看到的星等極限約為: (A)三等星 (B)六等星(C)九等星(D)十二等星
- 運用石滬捕魚,是利用哪一種型式的海水運動? (A)洋流 (B)潮汐(C)波浪(D)湧升流
- 關於地球磁層的敘述,以下何者正確? (A)因地球磁場與太陽風的交互作用而形成 (B)地球磁層的形狀以地球磁軸為中心呈現兩側對稱(C)由於地球磁層的存在,使得太陽風和宇宙射線幾乎全部到達地球表面
-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河口沼澤特有的生態系,如果你想詳細觀察紅樹林,最好選在乾潮時間,以便觀察沼澤地上的豐富生物相。若已知某沼澤區今天的乾潮時間是上午 6 時 45 分。同學們將在後天到該沼澤區
- 科學家通常將地核細分為外核與內核兩部分。根據地震波速的變化情形,外核和內核的交界深度約為若干公里?(A)3000 公里 (B)4000 公里(C)5000 公里(D)6000 公里
- 颱風形成之主要能量來源為何?(A)地球自轉科氏效應 (B)氣壓梯度力的驅使(C)水氣凝結所釋放的潛熱(D)地面的摩擦生熱
- 下列是有關現在大氣環境的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A)由於太陽輻射中紫外線照射,使得氧轉變成臭氧,才形成臭氧層 (B)溫室氣體之中,現今排放出最多者為氮的氧化物(C)氟氯碳化物是由人工合成而排放
- 有關地球不同緯度水氣含量多寡及水氣傳輸方向,下列何者正確?(A)緯度越高,水氣含量大致越多,水氣主要由高緯區向低緯區傳輸 (B)緯度越高,水氣含量大致越多,水氣主要由低緯區向高緯區傳輸(C)緯
- 節理和斷層最大的差異在於: (A)前者不受外力,後者需受外力造成 (B)前者破裂後無位移,後者破裂後發生位移 (C)前者受張力形成,後者受壓力形成(D)前者是礦物受力破裂,後者是岩石受力破裂
- 目前對於板塊移動的實際測量方式及結果為何? (A)板塊移動速率甚慢,目前只是理論上的推測,無法實際量得(B)可利用 GPS 長時間觀測量得,板塊移動約每年數公分(C)可利用不同日空拍照片比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