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0. 經以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 1,500m,而該距離觀測量相對精度為 1/18750,則其中誤差為
(A)±0.008m
(B)±0.028m
(C)±0.080m
(D)±0.280m。
(A)±0.008m
(B)±0.028m
(C)±0.080m
(D)±0.280m。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222222
統計:A(1),B(2),C(2),D(2),E(0)
內容推薦
- 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 A、B 點間斜距,得其距離為 5951m;如測得垂直角為 3°00'00",若忽略海平面歸化改正,則 AB 間水平距離為何? (A)5215
- 水準測量中,祇有前視而無後視者稱為 (A)轉點(B)水準點(C)中間點(D)臨時點。
-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 A 量測 AB 為 506m、AC 距離為 000m,再設站於 B 量測 BC 距離為 506m,稜鏡加常數應為 (A
- 經以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 1,500m,而該距離觀測量中誤差為±0.030m,則其相對精度為 (A)1/1500(B)1/150000(C)1/500000(D)1/50000。
- A、B、C、D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四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 A 量測 AB 為 108m、AD 距離為 390m,再設站於 C 量測 BC 距離為 105m、CD 距離為 3
- 利用望遠鏡正倒鏡觀測水平角度可消除儀器 (A)水準軸誤差(B)直立軸誤差(C)度盤刻劃不均勻誤差(D)視準軸偏心誤差。
- 水準測量時,標尺扶立不直,恆使讀數 (A)減少(B)增加(C)不變(D)不一定。
-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 A 量測 AB、AC 距離,再設站於 B 量測 BC 距離,稜鏡加常數應為 (A)AB+BC-AC(B)AC+AB-BC(C)AC-(A
- 欲消除大氣折光差,水準測量時應 (A)氣泡居中(B)增加望遠鏡放大倍率(C)使前後視距離相等(D)儘量縮短觀測時間。
- 為消除水準儀視準軸校正不完善所產生之誤差,在實施水準測量時,常須使 (A)前視距離略大(B)後視距離略大(C)前後視距離約略相等(D)前後視距離不計。
內容推薦
- 經緯儀望遠鏡之縱轉就是望遠鏡繞 (A)視準軸(B)直立軸(C)水準軸(D)水平軸(或稱橫軸) 之迴轉。
- 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 A、B 點間斜距,得其距離為 3223m;如測得垂直角為 5°00'00",若忽略海平面歸化改正,則 AB 間水平距離為何? (A)3450
- 整置水準儀概略水平後,即可觀測標尺實施水準測量者為 (A)定鏡水準儀(B)轉鏡水準儀(C)Y式水準儀(D)自動水準儀。
- 高程測量之方法以何者精度最高 (A)間接(B)物理(C)三角(D)直接水準 測量。
- 在縱斷面水準測量中,儀器視準軸高程等於地面高加 (A)後視讀數(B)前視讀數(C)間視讀數(D)腳架高。
- 以電子測距儀量測距離,下列何者之相對精度最高? (A)距離1,200m;中誤差為±0.005m(B)距離120m;中誤差為±0.001m(C)距離12,000m;中誤差為±0.065m(D)距
- 光學垂準器(對點器)之用途是 (A)定心(B)定平(C)量儀器高(D)讀定度盤。
- 普通水準儀之水準器靈敏度在 (A)5"~10"(B)10"~20"(C)20"~30"(D)30"~40"。
- 已知 A 點之標高為 10 公尺,今由 A 點開始觀測至 B 點,所有後視讀數和為 853 公尺,前視讀數和為 321 公尺,則 B 點之標高為 (A)468公尺(B)53
- 水準儀使用之前先行校正,使 (A)水準軸平行於直立軸(B)視準軸平行於水準軸(C)視準軸平行於直立軸(D)水準軸垂直視準軸。
- 一方向線之方位角與其反方位角相差 (A)45°(B)90°(C)180°(D)270°。
- 精度較高之經緯儀其度盤讀數設備多採用 (A)游標(B)光學分微尺(C)單線放大鏡(D)光學測微器。
-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 A 量測 AB 為 671m、AC 距離為 957m,再設站於 B 量測 BC 距離為 305m、BA 距離為
- 經以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 1,200m,而該距離觀測量相對精度為 1/6000,則其中誤差為 (A)±0.002m(B)±0.020m(C)±0.200m(D)±0.050m。
- 在一點設站用經緯儀觀測數個方向之水平角時,最便捷之觀測方法為 (A)複測法(B)內角法(C)外角法(D)方向觀測法。
- 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 A、B 點間斜距,得其距離為 5951m;如測得天頂距為 55°00'00",若忽略海平面歸化改正,則 AB 間水平距離為何? (A)3098
-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 A 量測 AB 為 768m、AC 距離為 532m,再設站於 C 量測 CB 距離為 765m、CA 距離為
- 如果觀測三測回,則每一測回開始時,水平角度盤應分別對 (A)0°、60°、120°(B)0°、45°、90°(C)0°、90°、180°(D)0°、120°、240°。
- 在導線點觀測水平角時,測讀一測線之延長線與次一測線之夾角稱為 (A)內角(B)外角(C)偏角(D)方位角。
- 用經緯儀正鏡觀測某點天頂距讀數為 92°34'10",倒鏡讀數為 267°25'40",則其垂直角為 (A)仰角2°34'10"(B
- 下列何者不符合一等水準測量之規範? (A)視距約40m(B)使用銦鋼尺(C)配平行玻璃板(D)閉合差限制為±20 內。
- 能直接顯示觀測之水平角、垂直角、平距、斜距等數值,且能自動記錄者為 (A)光學經緯儀(B)複測經緯儀(C)羅盤經緯儀(D)電子測距經緯儀(全測站儀)。
- 在 A 點整置經緯儀觀測水平角,依次照準 B、C、D 點,其度盤讀數分別為:0°0'10"、15°21'03"、51°17'20",
- 銲口角度太大,會引起之缺陷是 (A)氣孔(B)變形(C)夾渣(D)銲蝕。
- 測量製圖時,由於地球表面與大地水準面均非規則面,所以平面製圖時以橢球面做為投影基準。距離量測時,水平距離亦須化算到橢球面。此一化算在平面測量中通常以近似方式進行,稱為「海平面歸化改正」。若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