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Our president was invited to make a speech to boost the ________of the soldiers.
(A) ambush
(B) blunder
(C) morale
(D) nuisance
(A) ambush
(B) blunder
(C) morale
(D) nuisance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37143
統計:A(20),B(12),C(129),D(6),E(0)
內容推薦
- 一位古董商人要出售以下文物:篆文書寫的青銅器、楷書書寫的《道德經》、甲骨文書寫的五言詩、隷書刻寫的竹簡。他最可能是何時何地的商人?(A)唐末的洛陽(B)北宋的開封(C)明初的南京(D)民初的北京
- 某沙漠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終年雨量極少,但夜間卻常有濃霧籠罩。科學家在沙漠上張設纖維製成的網,讓夜間霧氣在網上凝成水滴,以便蒐集水。該沙漠少雨,夜間卻多霧的原因,和下列哪一因素的關係最密切
- 在該種類型的氣候區內,下列哪一種經濟作物的栽培最普遍?(A)橄欖(B)咖啡(C)甜菜(D)蘋果
- 中華民國憲法第八十一條關於法官「非受刑事或懲戒處分,或禁治產之宣告,不得免職。非依法律,不得停職、轉任或減俸」的規定,主要在維護下列何項憲政精神?(A)文官中立(B)罪刑法定(C)依法施政(D)司
- 從某個時期開始,中國社會逐漸出現停棺多年、久喪不葬的習俗,要找到風水寶地之後才入葬。人們認為這麼做可以帶給後世子孫功名或財富等福蔭,出人頭地。這種風俗背後反映了某種社會變動的趨勢。根據這個角度,
- 來自臺灣的職棒球員王建民,於美國夏令時間2005年9月30日下午七點出賽,臺灣的電視台在10月1日上午七點進行實況即時轉播。王建民應該是在哪一個城市出賽?(A)波士頓(71°W)(B)芝加哥(8
- 該地的天然植被最可能是:(A)雨林(B)針葉林(C)疏林草原(D)常綠闊葉林
- 近代有人指出:「槍桿子出政權」,古代也有人說:「天子者,兵強馬壯者居之。」中國歷史上,這種情況有時會成為政權交替的常態。下列哪一個時代最可能出現這種情況?(A)漢朝前期(B)唐代中期(C)五代時
- 一位學者強調,在正義的社會中,社會制度的安排必須對處於社會最不利地位的人是最有利的。這個論點與中山先生哪一項主張的精神最相似?(A)濟弱扶傾(B)民族平等(C)計畫經濟(D)分權制衡
- 一位政治家為了鞏固政權,下令求才,強調不問道德,只要有才幹,雖不仁不孝,亦可任用。他是下列何人?(A)漢武帝(B)曹操(C)宋太宗(D)王安石
內容推薦
- 圖四是某國在2000年至2004年間,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的變遷情形。 學者指出此種變遷趨勢若持續下去,將會引發社會問題。依據圖中訊息判斷,下列何者為這種變遷趨勢最可能直接引發的問題?(A)
- 學者批評某個朝代頗多失禮之事,宮廷喋血衝突不絕於書,並認為這是因為這個朝代的創建沾染夷狄之風所致。這個朝代是指:(A)秦代(B)唐代(C)宋代(D)清代
- 中國某個朝代的前期,東北以鴨綠江與朝鮮為界,北方有蒙古韃靼、瓦剌等部族。此時期中,朝廷對境內大部分地區都能有效統治,少數民族也多臣服,但北方的邊患一直困擾著政府。這是哪一個朝代?(A)宋代(B)
- 全球化的浪潮席捲全世界,某些強勢文化挾帶經濟和科技的優勢,向全球進行「文化傾銷」,有些國家因而遭遇了本土文化式微甚至消失的危機。本土文化遭逢全球化的挑戰,這與清末民初中山先生認為中國所遭遇的何種境
- 根據統計,國內使用網際網路的人口急速攀升,網際網路的便利確實為現代社會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最能顯示網際網路在臺灣社會的正面功能?(A) 可減少人際衝突並提升互動的品質(B) 提供弱勢
- 一位學者描述中國某一平原的區域特色是:「四周有山環水繞,中央則地勢低平、土壤肥沃。長期以來,許多游牧民族和漁獵民族向平原聚集;也有眾多華北平原的農耕民族移入,使本區居民的生活,具有多元文化的色彩
- 一位英國商人第一次到淡水地區經商時,與當地商人發生衝突,但當地官署無法處罰他。七年後,這位商人再度來台,企圖如法炮製,卻立刻被官署糾正、處罰。這位商人大概是在何時來台?(A)1840年台灣開港通
- 某人舉出兩個政府施政不當的例子,說明他對政治及國家運作的想法:例一:有位正直的人,向地方官檢舉他的父親偷了一頭羊。地方官卻下令將他殺掉。從此以後,沒有人敢向政府報告事情。例二:一位軍士每戰必敗,
- To choose a storybook for our students, it is important to balance authenticity and readability. In
- 有關中山先生主張的「均權制度」與孟德斯鳩的「分權制度」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兩制皆為同級政府的橫向分權制度(B)兩制皆為中央與地方間的權力劃分(C)前者為同級政府的橫向分權,後者為中央與地
- 表四為某國近十餘年來社會變遷的相關統計資料。根據表中的資料,對於該國經濟、教育因素與社會運動之間的關係,下列推論何者最正確?表四年代1990199520002005社會抗爭事件次數1523581
- ◎根據自然環境的差異和人文發展的特色,可以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和陝西七省市併為「華北地區」;把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併為「東北地區」;把上海、重慶、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北、湖南和
- 某人翻閱古書,看到一位任職台灣的官員在1820年提出一份有關當地的報告。這份報告的主旨最可能包括下列何者?(A)彰化地區發生了兩派人馬的集體衝突(B)魚塭養殖的鰻魚豐收,外銷成果良好(C)當地父
- 二十世紀初,學者在敦煌附近的遺址中,發掘出一種用「新文字」書寫的佛經。後來有人找到一本名為《番漢合珠掌中書》的字典,才逐漸瞭解此種新文字的原則:使用漢字偏旁以代表各種意義。書寫時有篆、草、行、楷
- 中山先生在自傳中曾說:「於西學則雅癖達爾文之道」,達爾文思想中為中山先生所贊同而引用的是:(A)進化的觀點(B)互助的原則(C)競爭的手段(D)漸進的方法
- 近年來許多學者提倡發展「知識經濟」,下列何者最能反映出「知識經濟」的意義?(A) 經濟發展主要依賴菁英教育(B) 教育應致力於知識的企業化(C) 教育應提升國民的經濟知識(D) 教育是一種人力資
- 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地理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甲:東北;乙:華北;丙:華中;丁:華南;戊:塞北與西部(B)甲:華中;乙:東北;丙:華南;丁:華北;戊:塞北與西部(C)甲:華北
- 朱一貴之亂後,康熙皇帝在上諭裡指稱:「臺灣止一海島,本地所產不敷所用,仰賴閩省錢糧養生。」關於這份上諭,以下哪一項說明較為合理?(A)當時台灣生產力落後,人民生活窮困,需要福建接濟(B)當時國家
- 1937年12月,上海發行的報紙報導:「南京上游29公里處,有英、美兩國船隻遭到某國飛機轟炸沈沒。」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事件?(A)英、美自己炸沈船隻,嫁禍中國,企圖擴大在中國利益(B)德國與美國對
- ◎圖三甲、乙、丙、丁為四條河流地形圖,請問: 圖中哪一條河流最可能出現在臺灣?(A)甲(B)乙(C)丙(D)丁
- 照片二為某一都市的照片。 該都市所屬氣候區最可能出現哪一項特徵?(A) 日夜的溫差大(B) 冬夏風向相反(C) 年雨量變率小(D) 春夏多龍捲風
- 以下是清朝以後中國人稱呼西方人的幾個說法:甲、「中國稱『鬼子』其實是龜茲的轉音,只有通稱西方之意。」乙、「以後各式公文,凡有關大英國臣民者,不得書『夷』字。」丙、「茶葉大黃,外國所必需,中國不售
- 圖一為臺中地區1961年至1990年平均的逐月水平衡圖。圖中的可能蒸發散量是指一般旱作或草地,滿足土壤蒸發和植株正常生長所需的蒸發散水量。假設土壤因雨水下滲所儲存的土壤水量最高為100mm,則超
- 圖五為某國社會階層調查中,1000位具有研究所學歷的受訪者及其父親的社會階層分布百分比圖。 依據圖中資料顯示,該國教育因素、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之間的關係,下列解釋何者最正確?(A) 該國水平社會
- ◎圖二為某地多年平均的月雨量及月均溫點散布圖。請問: 該地最有可能位於下列哪一個緯度帶?(A)50°N~30°N(B)30°N~10°N(C)10°N~10°S(D)10°S~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