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關於「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一段的說明,何者正確?
(A)「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說明人非歷經困難打擊,不知發憤圖強。
(B)藉由人們遇到挫折時的反應,作為反面的例證來說明「生於憂患」的道理。
(C)「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指賢臣將困惑反映在臉上是先知先覺的表現。
(D)可見國家若無輔佐的賢才針砭時政,又無敵國威脅,將無法產生危機意識。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