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4.兩份報紙,其中一份標題寫著:「中華民國首任總統,蔣中正當選。」另份標題寫著:「中華民國第三任總統,蔣中正當選連任。」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總統只能連任一屆,為何會出現連任三次的總統呢?請問:此現象與下列哪一項法令有關?
(A)《戒嚴令》
(B)《六三法》
(C)《馬關條約》
(D)《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A)《戒嚴令》
(B)《六三法》
(C)《馬關條約》
(D)《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以下是某個學校的校史簡介:「本校創立於民國27(1938)年4月25日,原名『新竹州立桃園農業學校』為五年制學校,校地面積29公頃。」以這段資料判斷,下列何者敘述正確?(A)這是一所專門收台灣人
- 資料一:「主張實施地方自治。」資料二:「在組織的努力下,台灣總督府最終舉辦地方議員選舉。」資料三:「組織成立由林獻堂等人出力。」由上述三則資料判斷,應是指下列哪一個組織?(A)台灣議會(B)台灣
- 台灣有一段時間,初等教育分成日本人就讀的小學校,台灣人就讀的公學校,以及原住民就讀的蕃人公學校及蕃童教育所。請問:此種分別與下列何種政策有關?(A)同化政策 (B)產業政策 (C)皇民化運動 (
- 台灣人小白說:「接下來要唸中學了,很開心!」日本人本田說:「別開玩笑了!你想唸中學比登天還難。」小白說:「你不知道全台第一所專門收台灣人的中學即將開張了嗎?」小白要就讀的中學,可能是下列哪一所中
- 目前勞基法規定週休二日,多數工作的放假時間是在週六、週日。請問:一週七天的制度何時開始在台灣實行呢?(A)解嚴前 (B)鄭氏時期 (C)清領後期 (D)日治時期
- 2020年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大選年,各式各樣的政黨提出不同的政策來爭取選民的支持。台灣的高投票率在民主國家中也實屬少見,選舉成為台灣人密不可分的生活習慣。台灣最早的選舉出現在何時呢?(A)無方針主
- 日治時期,台灣的高等教育普遍不足。儘管在1928年設立臺北帝國大學,主要是提供日本人就讀,台灣人升學不易,所以當時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台灣人,大多會選擇到哪個國家讀書呢?(A)日本 (B)美國 (
- 自由民主的國家,大多數是將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別開來,以避免統治者權力過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台灣,有段時間的統治者,權力類似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請問此種現象出現在何時期呢?(A)解除《戒嚴
- 大雄與哆啦A夢搭乘時光機,來到台灣的一個時代,路上看到一排排標語:「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反攻大陸」。請問他們可能到了台灣哪個時期呢?(A)戒嚴時期(B)皇民化時期(C)內地延長主義時期(D)李
- 小明的爺爺小時候接受了義務教育,請問小明的爺爺可能出生在哪個時代?(A)清領時期 (B)皇民化時期 (C)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D)無方針主義時期
內容推薦
-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認為台灣有三大陋習必須剷除掉,其中一項陋習的鏟除,不僅提升婦女的地位外,還提升台灣的生產力,請問是哪項陋習呢?(A)纏足 (B)辮髮 (C)不守時 (D)吸食鴉片
- 內政部統計之資料顯示,台灣有高達334個政黨。請問:台灣最早的合法政黨是哪個政黨呢?(A)台灣民眾黨 (B)中國國民黨 (C)民主進步黨 (D)中國民主黨
- 年輕人往往是社會變革的重要推力,時代變革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到時代年輕人的影子。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與下列社會運動關聯性比較大?(A)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B)雷震事件 (C)三月學運
- 戒嚴時期雖然進行許多管制,但人民仍然擁有投票權及參政權,不過能夠選擇的公職有限。請問:下列何項公職在戒嚴時期即由人民選舉產生?(A)省長 (B)縣長 (C)總統 (D)直轄市長
- 戒嚴時期,人民為了追求民主自由,經常挑戰政府的戒嚴統治,不屬於執政黨的人士,被稱為黨外人士,即將在解嚴前一年,當時的黨外人士便成立了一個政黨,請問:該政黨是指下列何者呢?(A)台灣民眾黨 (B)
- 小新的地理作業為繪製某一個地區的人口金字塔圖(如右圖),他完成的作業如附圖所示。請問:請問由此圖時,得不到下列何種資料? (A)年齡分布 (B)男女性別比(C)扶養比 (D)人口總數。
- 從形式來看,民國 78 年的天安門事件很像七十年前的五四運動,都是以(甲)為中心,然後擴向全國各大城市;也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然後吸引社會其他各階層參加。文中的(甲)是指哪一個城市?(A)南京 (
- 胡適說:「沒有□,共產黨很快就可消滅了。□後,國民黨才有聯共抗日,共產黨就在八年抗戰中擴充培養起來……。」文中的□是指何事?(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西安事變。
- 甲.西安事變、乙.九一八事變、丙.一二八事變、丁.盧溝橋事變,分別是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四個事件。依發生時間先後排列順序?(A)乙丙甲丁 (B)丙乙甲丁 (C)丙甲乙丁 (D)乙甲丙
- 民國 36 年後,國共內戰激烈,為了因應政府財政短缺、社會物價高漲的情勢,政府大量發行貨幣,新疆曾發行 60億元面額的紙鈔(如下圖)。請問:有關此種社會背景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政府鼓
- 「大煉鐵,大煉鋼,浮誇瞞報假文章;砸爛鐵鍋報成績,一年一個沒吃啥。」以上這句話描述下列哪一社會現象?(A)文化大革命期間,強調「破四舊,立四新」 (B)中共派軍隊鎮壓要求政治改革的青年學生 (C
- 《紅十字~女人的入伍令》是 2015 年日本 TBS 電視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70 周年而拍攝的日劇,劇中描述一位日本女孩決定到滿洲國當護士,之後成為志願軍,並前往朝鮮半島支援戰爭,最終得以
- 有關中共政權成立以後的發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階級鬥爭為文化大革命的手段之一(B)文化大革命的推動主張保存傳統,復興傳統文化 (C)鄧小帄時代主張政治改革開放(D)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發生,使
- 有關雅爾達會議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在日本戰敗之後召開,討論戰後的內容 (B)美國的目標是減少美軍損失,爭取蘇聯參戰 (C)會議期間,中國權益被犠牲 (D)會議時間為民國34年。
- 關於中日八年抗戰,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抗戰初期,中國在東北會戰中粉碎日本的野心(B)中國原本處於孤立作戰之困境,在發生南京大屠殺後,開始與美國並肩作戰 (C)美國以原子彈空襲京都、長崎,逼迫
- 滿洲國的行政機關為國務院,下設總務廳、興安局等,由日本人擔任總務廳長,總攬滿洲國的行政,並每週二舉行會議並決定國家政策。根據以上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日本在滿洲國實施皇民化運動 (B)滿
- 小乖跟著家人到中國大陸旅遊,在途中看到一塊紀念碑,上面記載關於「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內 容。請問這個事件的歷史背景,應該是下列何者?(A)中共進行大躍進運動 (B)國民政府多次圍剿中共 (C)蔣中
- 【題組】國民革命軍的根據地是在圖中何處?(A)丙 (B)乙 (C)甲 (D)丁。
- 請問:中國不帄等條約的「簽訂」和「廢除」,各出現在哪場戰爭?(A)英法聯軍、第一次世界大戰 (B)鴉片戰爭、八年抗戰 (C)甲午戰爭、八年抗戰(D)八國聯軍、北伐完成。
- 十年建設期間,國民政府實施廢兩改元的貨幣政策,隨後並全面發行法幣(法定貨幣),其主要的目的為何?(A)解決幣制混亂的問題 (B)施行以物易物政策 (C)降低通貨膨脹的情形(D)準備長期對日抗戰。
- 一位年輕人參加了「改造落後村」工作隊,到農村之後發現社員們都在食堂裡吃大鍋飯,每人一天分配到摻野菜的稀粥,因為填不飽肚子,連生產也毫無動力。請問中共的哪一項政策導致這種情況發生?(A)企業收歸國
- 在民國36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正式施行之前,政府曾經陸續頒行幾部國家大法,如:(甲)《中華民國約法》(乙)《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丙)《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請依照施行時間先後排列順
- 下圖為雲南省至貴州省的剖面圖,請問:關於雲貴地區的特色,何者錯誤? (A)西部需要溜索方便移動 (B)溶蝕作用造成地表崎嶇 (C)大理和昆明都是山區的壩子 (D)土質鬆軟,水土流失嚴重。
- 下列哪些用語,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人們的大力宣傳?(甲)破四舊,立四新(乙)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丙)革命無罪,造反有理(丁)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丙。
- 靜怡在書中看到一段話:「民國20年,日軍自行炸毀瀋陽附近的一段鐵路,然後藉口是中國軍隊所為,立即發兵進占東北。由此可知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以上的內容,敘述的應該是下列哪一事件的發生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