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中洋脊是因為
(A)板塊拉張地下熔岩湧出
(B)海底斷層拉出裂縫
(C)大陸棚崩塌沉陷破裂
(D)隕石撞擊打裂地殼 所形成的
(A)板塊拉張地下熔岩湧出
(B)海底斷層拉出裂縫
(C)大陸棚崩塌沉陷破裂
(D)隕石撞擊打裂地殼 所形成的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題組】下列有關主序星體積大小的順序,何者正確?(A)乙 > 丁 > 戊 > 己 (B)乙 > 戊 > 己 > 丁(C)戊 > 乙 > 乙 > 己 (D)己 > 乙 > 丁 > 戊
- 【題組】下列哪一顆恆星的光度最大?(A)甲 (B)乙 (C)丙 (D)丁
- 臺灣最常見的安山岩、砂岩、大理岩和頁岩等岩石分屬於何種岩類?請由下表找出正確的選項?
- 湧升區的海面多半是 (A)低營養鹽 (B)高營養鹽 (C)低溶氧 (D)高 pH 值 的海水
- 已知有兩組資料 X、Y,可將兩組資料形成一組二維數據(xi﹐yi),i=1,2,…,10,其中 ,則下列敘述那些正確?(A)X 的平均數μx為 23(B)X 的標準差σx為 60(C))X 與
- 溫鹽環流是(A)因冰區水面密度甚大而推動出從洋面到洋底的垂直環流(B)洋底溫鹽甚低的順時鐘或逆時鐘水平方向環流(C)洋面溫鹽不均而產生的水平環流(D)因為密度大而產生環繞南北極的環流
- 水團可以被下列何者繪圖而簡單地界定?(A)溫度 vs 壓力 (B)導電度 vs 鹽度 (C)溫度 vs 密度 (D)溫度 vs 鹽度
- 海洋三大基本物理量是(A)溫度、鹽度、密度 (B)鹽度、密度、壓力 (C)溫度、鹽度、壓力 (D)海流、波浪、潮汐
- 有一個南北走向的正斷層,上盤在斷層面的東側,則最大主應力軸方向為(A)南北向 (B)東西向 (C)上下 (D)北東-南西
- 5-7 題為題組 下表為六顆恆星光譜與光度的資料,依據此表回答 5-7 題。【題組】下列哪一顆恆星的表面溫度最低?(A) 甲 (B)丙 (C)戊 (D)己
內容推薦
- 天氣預報「明天高雄地區的降雨機率為 30%」,其意義為?(A)有 30%的地區會出現 0.1 公厘或以上之降雨(B)有 30%的機會在某些地方出現 0.1 公厘或以上之降雨(C)有 30%的時
- 海水的溫度範圍大多在 (A)0~100 (B)-20~80 (C)-2~30 (D)0~50 ℃
- 如圖為寶貝村發生地震後,該村地層斷裂產生位移情形的示意圖。圖中甲、乙分別為斷裂後所形成之斷塊,則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A)乙對甲作相對向下運動(B)乙為斷層面上方的岩層(C)此斷層是由張裂作用所
- 下列哪一選項為一火成岩經過風化作用之後會立即接續之地質作用或岩石?(A)形成層狀深成岩如安山岩 (B)形成層狀噴出岩如玄武岩(C)形成變質岩 (D)形成沈積物
- ()附圖為人體心臟的結構圖,其中哪個腔室內的血液含氧量最高?(A)甲(B)乙(C)丙(D)丁。
- 大氣中之氣體,隨著時空變化最明顯,並具溫室效應特性者為?(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水汽 (D)臭氧
- 下列何者與紫外線指數的逐日變化最有關? (A)臭氧 (B)二氧化碳 (C)雲 (D)水汽
- 臭氧洞之所以出現在南極上空最嚴重,其中一主要原因為(A)南極上空最冷 (B)南極上空最容易與中緯度交換空氣 (C)南極上空最高 (D)南極上空最酸
- 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華衛一號」安裝了「海洋水色儀」,主要目的在(A)偵測葉綠素分佈以掌握漁場狀況 (B)追蹤高度優養化的紅潮動態(C)監測颱風洪水排入大海的泥水 (D)珊瑚礁白化反應水色的環
- 我們銀河系是一個巨大的恆星系統,包含許多恆星、星雲與星團。下列有關銀河系的敘述,何者符合觀測的結論?(A)直徑約為 3 萬光年,包含約 1011顆恆星(B)直徑約為 3 萬光年,包含約 1015顆
- 高雄市在冬天時能見度雖有數公里,遠處卻看似蒙上一層薄紗,通常此時空氣並未飽和。此現象為(A)輕霧 (B)靄 (C)霾 (D)露
- 一大樓高約 20 公尺,則此大樓頂端與地面之氣壓差約______百帕(A)1 (B)2 (C)10 (D)20
- ㆓、題組題:(每題 2 分,共 20 題,40 分) 21-25 為題組下圖是某地區的地質剖面圖,其中 Z 為侵蝕面,請依此回答下列問題:【題組】圖一中不屬於沉積岩者為下列何者? (A)砂岩
- 澎湖、陽明山、金門三地都曾有岩漿活動過,請問這三地主要的組成岩石依序分別為何? (A)花岡岩、玄武岩、安山岩 (B)安山岩、花岡岩、玄武岩 (C)安山岩、玄武岩、花岡岩(D)玄武岩、安山岩、花岡
- 夏天從冰箱拿出一罐汽水,喝了幾口後,突然發現汽水罐上頭都佈滿小水滴,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為(A)罐子裡的水從瓶裡滲出來了(B)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遇熱,凝結在瓶壁上(C)汽水罐的溫度比較低,使罐
- 下列有關全球增溫的敘述何者為對?(A)北極海冰層減少 (B)台灣年雨量逐年增加 (C)全球颱風數量增加 (D)臭氧洞越來越嚴重
- 當氣溫降到露點後,下列何者正確?(A)水氣立刻開始凝結 (B)水滴立刻開始蒸發 (C)此時相對濕度最高 (D)此時空氣已飽和
- 右圖中為北半球的一個大湖泊。當近地面空氣由陸上吹到湖上時,由於摩擦力減小,不僅造成風速加大,也會使風向改變。你認為此風向最可能轉變為下列何者? (A)偏東南風 (B)偏東北風(C)偏西南風 (D
- 大氣的垂直運動之所以與天氣變化密切相關,是因?(A)能增強風速 (B)能提升熱能、水汽 (C)能提升蒸發量 (D)能降低氣溫
- 某人位於赤道上在 12 月 21 日的晝夜變化是(A)晝長夜短 (B)晝短夜長 (C)晝夜等長 (D)半年永夜,半年永晝
- 台灣每年五、六月份的〝梅雨〞是哪一種鋒面所帶來的?(A)冷鋒 (B)暖鋒 (C)囚錮鋒 (D)滯留鋒
- 台灣近年來常在秋天觀察到颱風在巴士海峽,而宜蘭淹大水的情形,請問下列何者是錯誤的(A)少有 9 月發生 (B)需要西南季風(C)台灣附近氣壓梯度指向西北 (D)衛星雲圖上觀察到東北-西南走向的
- 有關臭氧的敘述何者是對的?(A)臭氧的消失對人類影響不大 (B)無色,無刺激性的氣體(C)氧分子因紫外線的照射而結合形成臭氧 (D)只位於平流層內
- 南半球東太平洋幾無颱風形成,主要原因為(A)聖嬰現象來臨 (B)全球增溫 (C)無水汽 (D)海溫冷
- 請問沿岸湧升流的形成,主要是那兩種力的平衡所造成?(A)科氏力、壓力梯度力 (B)摩擦力、壓力梯度力 (C)摩擦力、科氏力 (D)科氏力、離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