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3.閱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符合文意?  藝術都是主觀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經過幾分客觀化。藝術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藝術,許多人本來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詩人或藝術家。他們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個文學家,否則我的生平可以寫成一部很好的小說。」富於藝術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產生藝術呢?藝術所用的情感並不是生糙的而是經過反省。蔡琰在丟開親生子回國時決寫不出〈悲憤詩〉,杜甫在「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時決寫不出〈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兩首詩都是「痛定思痛」的結果。藝術家在寫切身的情感時,都不能同時在這種情感中過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觀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嘗受者退為站在客位的觀賞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經驗放在一種距離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儘管深刻,經驗儘管豐富,終不能創造藝術。
(A)藝術所用的情感決非來自生活當中
(B)客觀化的情感才能成為藝術材料
(C)藝術家寫自身情感時都是「痛定思痛」過的
(D)主位的嘗受者和客位的觀賞者最大的不同在於距離
(E)情感過於深刻,經驗過於豐富,都不能創造為藝術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61538
統計:A(2),B(6),C(2),D(2),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