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 西元 1626 年,西班牙人在現今臺灣北部那一個地區做為要塞,攻擊臺灣北部原住民族各部落,以實施其殖民目的?
(A) 基隆
(B)臺北
(C)宜蘭
(D)桃園
(A) 基隆
(B)臺北
(C)宜蘭
(D)桃園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80702
統計:A(89),B(13),C(6),D(5),E(0)
內容推薦
- A 公司如經參與投標,並與交通部公路總局簽約,執行汽車年度檢驗事務,經人檢舉有未依規定程序辦理汽車檢驗情事,交通部公路總局查證屬實後,乃通知 A 公司減少每日得驗車之數量。請問:核減驗車數量之法律性質
- 行政程序法有關陳述意見之規定,下列何者錯誤?(A)當行政機關欲作成限制或剝奪人民自由或權利的行政處分時,應給予人民陳述意見之機會(B)相對人於提起訴願前依法律應向行政機關聲請再審查、異議、復查、重審或
- 有關法律案與預算案區別之敘述,以下何者錯誤?(A)預算案有其特殊性與法律案不同,法律案無論關係院或立法委員皆有提案權(B)預算案須在一定期間內完成立法程序,故提案及審議皆有其時限(C)法律案與預算案之
- 10 在清朝文獻的記載,「牽手」、「挽手」是取自平埔族語言的那一種意思?(A) 成婚 (B)訂婚 (C)離婚 (D)成年
- 交通部公路總局為辦理汽車年度檢驗,擬以公開競爭方式決定締約對象,且限定符合甲級汽車維修認證之車廠,方得與交通部公路總局簽約辦理汽車檢驗。A 公司因資格不符,未獲准許參與投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 行政處分之概念及定性,依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行政處分不得因是否有後續行為,而異其定性(B)行政機關凡以通知書名義製作者,即非行政處分(C)行政處分書記載,針對本處分不得提起行政
- 以下有關公權力行政與私經濟行政之區別實益,何者敘述錯誤?(A)私經濟行政係由國家立於私人地位,以私法型態所從事之行政活動,如發生爭議,應循民事訴訟救濟(B)人民因公權力行政受有損害,可根據國家賠償法之
- A 公司舉發 B 公司之專利案係沿用其已取得專利之技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乃審定 B 公司之專利申請不成立。B 公司不服,提起訴願,經濟部經重行委請專業機構鑑定,認 B 公司之專利申請,並未使用 A 公
- 9 清光緒 4 年的「加禮宛事件」,是噶瑪蘭族加禮宛人和那一個原住民族一起聯合對抗清軍的攻擊?(A)撒奇萊雅族 (B)太魯閣族 (C)泰雅族 (D)平埔族
- 公司因其員工依法罷工,罷工人員在廠區拉起罷工糾察線,欲勸阻其他不加入罷工之員工進廠上班。公司乃請求警察到現場維持秩序。下列對警察行為之敘述,何者正確?(A)警察到現場維持秩序是職務協助(B)警察現場維
內容推薦
- 下列何項行政處分係屬附「負擔」之附款?(A)當事人申請進口阿根廷牛肉 50 噸,主管機關卻核准進口澳洲牛肉 30 噸(B)發給醫師執照,但附記不得施行手術(C)發給設攤許可,但明文保留未來若該路段交通
- 某甲經營餐廳,卻未辦理營業登記,經主管機關處予罰鍰後,仍未改善。主管機關乃按次處罰後,最後採取「斷水斷電」措施,試問「斷水斷電」性質為何?(A)屬行政罰 (B)屬間接強制方法 (C)屬直接強制方法 (
- 3 西元 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大員的沙洲島北端建立奧倫治城(Orange),大員是今日那一個地區?(A)高雄市 (B)嘉義縣 (C)臺南市 (D)澎湖縣
- 12 清光緒 12 年,發生於臺灣北部山地的大嵙崁事件,是那一個原住民族的抗清事件?(A)布農族 (B)平埔族 (C)賽夏族 (D)泰雅族
- 地方政府以書面約定由私人認養公園、地下道、天橋等公物,此等認養行為屬於:(A)行政處分 (B)私法契約 (C)行政契約 (D)單方承諾行為
- A 市民向 B 行政機關申請土地登記,卻遭 B 駁回,A 不服該駁回處分,提起訴願主張 B 於處分前未聽取其陳述意見,故該駁回處分應屬違法而應予撤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應即作成撤銷原駁回處分之
-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法規命令,係指行政機關基於法律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抽象之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B)行政機關訂定法規命令,須依職權舉行聽證(C)法規命令依法應經上級機關核定者
- 4 下列何者為荷蘭時代第一位來臺的正式牧師,並從事原住民族地區的傳教工作?(A) 干治士(Georgius Candidius) (B)尤紐斯(Rpbertus Junius)(C)巴維斯(Johan
- 13 清朝時期曾引發各國爭議生番地版圖主權歸屬的事件為何?(A)大庄事件 (B)牡丹社事件 (C)羅發號事件 (D)大港口事件
- 某甲因有要事由臺北搭高鐵前往高雄,而將其機車停於臺北車站紅線上,停留期間甚長,依司法院釋字第 604 號解釋,試問下列處置何種適當?(A)警察機關僅得採取拖吊,並收取移置費(B)警察機關僅得連續處罰(
- 下列有關國家賠償法第 3 條公共設施「設置或管理有欠缺」概念之敘述,何者正確?(A)公共設施的設置或管理是否有欠缺,應依據其是否具有通常之安全性為斷(B)公共設施客觀上雖不具有其通常應具備之安全性,只
- 5 清政府為教化原住民,曾於清治初期於原住民族部落內設立「社學」,下列那一個不是社學的內容或目的?(A) 施以漢式教育 (B)參加科舉考試(C)以三字經與四書做為教材 (D)能夠閱讀與書寫漢文
- 14 清代文獻中的「傀儡番」概念有許多意涵,但就其狹義意涵而言,主要指那兩個民族?(A)布農族與鄒族 (B)布農族與魯凱族 (C)魯凱族與排灣族 (D)排灣族與卑南族
- 人民向稅捐機關請求退還溢納之稅款,該請求權之性質屬於下列何者?(A)公法上返還請求權 (B)損害賠償請求權(C)損失補償請求權 (D)公法上衡平補償請求權
- 15 日本於西元 1895 年接收臺灣後,隨即頒布多項法令,其中什麼法令開啟原住民族土地盡數為現代國家占有的源頭?(A)《臺灣礦業規則》 (B)《砂金署章程及砂金採取規則》(C)《官有林野及樟腦製造業
- 6 清乾隆 25 年,閩浙總督楊廷璋、臺灣道台楊景素,在彰化縣與淡水廳邊界修築什麼設施,做為原住民族領域與漢人領域的界線?(A)城牆 (B)運河 (C)隘勇線 (D)土牛溝
- 7 清嘉慶年間,隘丁郭百年曾對那一個地區的原住民族進行焚殺擄掠,史稱「郭百年事件」?(A)水沙連 (B)噶瑪蘭 (C)費佛朗 (D)大嵙崁
- 16 日本施予臺灣原住民族各項政策中,被視為同化政策最根本之措施為下列那一項?(A) 蕃童教育 (B)集團移住 (C)警察統治 (D)甘諾政策
- 下列何者是規定國家的基本組織及其活動的法律?(A)行政程序法(B)行政院組織法(C)憲法(D)國家安全法
- 17 下列何者並非以布農族人為主的對抗殖民者歷史事件?(A)威里事件(西元 1906年) (B)馬典古魯事件(西元 1910 年)(C)大分事件(西元 1915年) (D)逢坂事件(西元 1919年)
- 18 西元 1930 年,賽德克族所發起的抗日行為,稱為什麼事件?(A) 太魯閣事件 (B)賽德克事件 (C)霧社事件 (D)埔里事件
- 19 日治時期那一位學者對平埔族進行第一次有系統分類,並與粟野傳之丞合著《臺灣蕃人事情》?(A)伊能嘉矩 (B)鹿野忠雄 (C)馬淵東一 (D)森丑之助
- 28 民國 34 年後,由警察機關接收「蕃地」內的原住民族事務,將舊有「蕃地」依地理環境,編組成幾個「山地鄉」?(A) 25 個 (B) 40 個 (C) 30 個 (D) 35 個
- 20 西元 1906 年之「太魯閣事件」,係日本企業賀田組在原住民族地區進行那一種行為,引發太魯閣族與泰雅族的抗日行為?(A) 抽黃籐 (B)取樟腦 (C)採愛玉 (D)砍桂竹
- 29 二次戰後首次正式提出「高山族自治縣」構想,而成為日後原住民族自治訴求先河者為下列那一位鄒族政治人物?(A) 湯守仁 (B)汪清山 (C)武義德 (D)高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