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6. 一般手工電銲在技能檢定代號 B1F4 中墊板的寬度為
(A)40
(B)6
(C)60
(D)25 公厘。
(A)40
(B)6
(C)60
(D)25 公厘。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對於職業災害之受領補償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須視雇主確有過失責任,勞工方具有受領補償權(B)勞工得將受領補償權讓與、抵銷、扣押或擔保(C)受領補償權,自得受領之日起,因 2 年間不行使
- 鏨子刀口扁平的稱為(A)岬狀鏨(B)圓鼻鏨(C)平口鏨(D)菱形鏨。
- 可動鐵心型交流電銲機在構造上與普通變壓器(A)完全相同(B)稍有不同(C)完全不同(D)外表完全相同。
- 可動鐵心型交流銲機在同負荷下消耗基本電力較變頻器型直流銲機(A)相同(B)小(C)不一定(D)大。
- 銲接輔助符號中" "是表示(A)現場銲接(B)角銲(C)重要銲接處(D)塞孔銲。
- 合板的剖視符號為(A) (B) (C) (D)
- 銲道外觀檢查最方便的方法是(A)螢光檢測(B)磁粉探傷檢測(C)X 光檢測(D)目視檢測。
- 面罩濾光玻璃之主要功用是為防止(A)銲濺火花(B)電弧強光(C)輻射熱(D)銲渣。
- 鋼材銲件之含碳量愈高,則需預熱的溫度應(A)愈低(B)愈淺(C)愈高(D)愈短。
- 任職於某公司的程式設計工程師,因職務所編寫之電腦程式,如果沒有特別以契約約定,則該電腦程式重製之權利歸屬下列何者?(A)公司全體股東共有(B)編寫程式之工程師(C)公司與編寫程式之工程師共有(
內容推薦
- 可以減少薄板扭曲變形的熔填順序是(A)前進式(B)後退式(C)交互式(D)間跳式。
- 銲疤是在(A)銲道的尾端(B)銲道背面突出部份(C)銲道面兩邊與母材交接處(D)銲道的起端
- 通常我們施銲用直徑 4 公厘銲條,其電弧長度宜保持在(A)6(B)1(C)8(D)4 公厘較佳。
- 一般手工電銲是屬於(A)銅銲法(B)鑞銲法(C)熔銲法(D)壓銲法。
- 企業內部之營業秘密,可以概分為「商業性營業秘密」及「技術性營業秘密」二大類型,請問下列何者屬於「商業性營業秘密」?(A)專利技術(B)成本分析(C)產品配方(D)先進製程。
- 板厚 10 公厘角銲接頭,銲縫間隙有 6 公厘,則(A)加墊板(B)必須換板(C)直接電銲(D)板開槽 30~45°並加墊板。
- 電源插座堆積灰塵可能引起電氣意外火災,維護保養時的正確做法是(A)應先關閉電源總開關箱內控制該插座的分路開關(B)可以先用刷子刷去積塵(C)直接用吹風機吹開灰塵就可以了(D)可以用金屬接點清潔
- 為了使銲口組合正確,銲接後較不易變形,所採取的措施稱為(A)斷續銲接(B)假銲(暫銲)(C)電阻銲(D)間隔銲。
- 銲道發生龜裂的可能原因之一是(A)含碳量低(B)厚板銲前預熱(C)電流過高(D)後熱處理。
- 鐵的熔點約為(A)1080℃(B)3410℃(C)2080℃(D)1540℃。
- 下列有關省水標章的敘述何者正確?(A)省水標章能激勵廠商重視省水產品的研發與製造,進而達到推廣節水良性循環之目的(B)省水標章是環保署為推動使用節水器材,特別研定以作為消費者辨識省水產品的一種
- 下列何措施較可避免工作單調重複或負荷過重?(A)排班保有規律性(B)經常性加班(C)工時過長(D)連續夜班。
- CNS 鋁合金板 5083-H323 的抗拉強度為(A)5~6N/cm2(B)5~6N/mm2(C)309~368N/cm2 (5~6 公斤/平方公分)(D
- 甲測量一物體的長度,結果為 公尺,則甲用的尺最小刻度為多少公尺? (A) 0.0公尺 (B) 0.0公尺 (C) 0.00公尺 (D) 0.00公尺。
- 平鉋機的滾軸,那一個呈齒輪狀?(A)下出料滾軸(B)上出料滾軸(C)下進料滾軸(D)上進料滾軸。
- 下列那部手提電動工具最適合製作如下圖的凹槽? (A)手提花鉋機(B)手提鏈鋸機(C)手提電鑽(D)手提線鋸機。
- 鉛筆級別中之B表示(A)硬而淡(B)軟而黑(C)硬(D)淡。
- 圓鋸帶鋸都有鋸路,主要目的在於(A)增加鋸屑(B)減少鋸片磨擦(C)增加鋸齒強度(D)貯藏鋸屑。
- 立軸機刀徑加大時,其轉速度應(A)無關(B)低(C)高(D)高低皆可。
- 洋干漆在塗佈時最適合的方法是(A)刷塗(B)浸塗(C)刮塗(D)噴塗。
- 木材材積單位 B.F.,表示材積為(A)立方公尺(B)台才(C)板呎(D)日才。
- 選擇鐵釘之長度要視木板的厚度而定,通常為板厚的(A)3 倍長(B)5 倍長(C)4 倍長(D)2 倍長。
- 尿素樹脂是一種屬於(A)反應型膠(B)感應型膠(C)乾燥型膠(D)蒸發型膠。
- 抽屜側板鉋溝槽,嵌入底板時,溝槽深度以側板厚之(A)1/2(B)1/3(C)1/5(D)1/4 較佳。
- 安裝帶鋸機的鋸條要將鋸齒的齒尖(A)向下方(B)向上方(C)向上向下均可(D)向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