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右圖標示著「土牛溝」以及「界內」與「界外」。請問,此圖界線的主要功能為下列何者?
(A)隔絕漢人與原住民
(B)標示土地的所有權
(C)區別各族勢力範圍
(D)標示已開墾之界線。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台灣自古以來即是貿易的重鎮,荷蘭、鄭氏、以及清領時期,台灣都發展出了不同型態的貿易方式,這些貿易型態讓台灣走進了國際世界,不再只是中國海外的孤懸小島。請問:下列關於台灣對外貿易的敘述,何者正確?
- 阿土伯是在台灣開墾的漢人,他在某一天的日記上寫道:「今天因土地糾紛而去找了鳳山縣知縣處理,但在去年,處理我跟別人土地糾紛的卻是萬年州的知州(州長),這世界的變化真大。」請問,阿土伯是經歷了哪件事而
- 鄭成功在取得台灣後,曾經在一場會議上說:「為治之道,在於足食,足食之後,乃可足兵。今賴皇天之靈,諸將之力,克有茲土……今台灣土厚泉甘,膏壤未闢,當用寓兵於農之法,庶可以足食,而後足兵。然後觀時而動
- 【題組】請問,右圖中甲、乙、丙、丁四個與台灣貿易之地區,其正確地點為下列何者? (A)甲─中國,乙─日本,丙─東南亞,丁─英國 (B)甲─英國,乙─中國,丙─日本,丁─東南亞 (C)甲─日本,乙─
- ◎右圖為中國於某時期對外貿易的示意圖,請參考右圖,回答第6~7題【題組】請問,「某時期」的台灣,是指受到哪個政權所統治的台灣? (A)荷蘭東印度公司 (B)鄭氏王朝 (C)清朝政府 (D)日本。
- 台灣在清領前期時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諺語,請問此諺語所代表的意義與下列何者有關? (A)這三個城市皆為因國際貿易而興起的港口城市 (B)此諺語說明了清朝在台灣劃定番界的順序 (C)反映臺灣由南向
- 現今台灣對於「本土文化」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台灣因漢人來台之緣故,使得台灣現在以漢文化為主流,而忽略被漢文化所掩蓋,甚至是消滅的原住民文化,因此現在許多台灣學者正發起注重原住民文化的運動。請問,關於
- 珮蓉在台灣旅遊時,在某地看到了如右圖的古蹟。關於此古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古蹟顯示了台灣在東亞國際貿易的重要地為(B)此古蹟顯示了清朝政府對台灣貿易地為的重視(C)此古蹟顯示了台灣與大陸
- 一項記載指出台灣在某個時期曾出現某種社會現象:「居民七十九家,計二百五十七人,無土著。中有女眷者一人,年六十以上者六人,十六以下者無一人。皆丁壯力農,無妻室,無老耆幼童。」請問,造成上述社會現象的
- ( ) 義和團的種種作為,後來引發何種事端?(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內容推薦
- 在台灣歷史上曾出現如右圖的「墾照」,請問「墾照」的出現,與下列何事有關? (A)福建省漢人必須拿著此文件才可渡海來台(B)延平郡王發給轄下軍官與官員的開墾執照(C)漢人與原住民承租番地時所簽屬的
- 在清朝時,中國曾有如下之命令:「上自福州、福寧,下至紹安,沿海居民盡徙內地,設立邊界,布置防守」,並且要求「寸版不許下水,貨物不許越界,違者無赦」,所以造成「濱海數千里,無復人煙」。請問,關於這
- ◎土地的開墾往往需要水利設施的建設的配合,右圖為台灣在清領時期的四大水圳,請依照右圖回答第16~17題【題組】台灣的水圳通常都是由民間共同籌資興建,但卻有一條水圳是由政府主持、官方出資興建完成的
- 【題組】台灣的水圳興建通常都會遇到許多問題,例如瑠公圳在建造圖中就曾遭遇過原住民的干擾而中斷,但台灣有條水圳卻是例外,它利用漢番合作的模式,透過「割地換水」的方式興建的,請問是右圖中哪條水圳?(
- ◎下面三張圖為台灣在清領時期的行政區劃的演變圖,請根據圖片回答第18~20題【題組】如將上面三張圖片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 【題組】台灣行政區域規劃形成「丙」圖的原因為何? (A)台灣納入清版圖 (B)朱一貴事件 (C)郭懷一事件 (D)林爽文事件。
- 【題組】清領時期台灣行政區域的演變,其原因為下列何者? (A)因漢人開墾區域擴大、移民增多而加強管理(B)因為要積極管理及開發台灣而更改行政區劃(C)因原住民狩獵範圍擴大而不斷侵奪漢人土地 (D
- ( )日本統治時期,出現過不少為了爭取臺灣人權益而發起的運動與組織,如「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或「臺灣文化協會」。請問:這是受到下面何種思潮的刺激?(A)民族自決 (B)民主主義 (C)民生主義
- 圖(一)為一則與臺灣史有關的插畫,圖(二)為臺灣日治時期治安體系的示意圖。由圖(一)中得知日本政府對臺灣的統治須透過左邊兩位人物在地方上推動政策。請問:插畫中左邊兩位人物應為圖(二)中的哪些人?
- 下圖為漫畫臺灣史一書中某處的內容,請問這是哪位大臣的建議? (A)沈葆楨 (B)丁日昌 (C)劉銘傳(D)邵友濂。
- 根據下圖,此抗日烈士應為何人? (A)羅福星 (B)余清芳 (C)林獻堂 (D)莫那‧魯道。
- 日治時期,「總督專制」體制的建立與日本帝國議會通過「法律第六十三號」的法條有關。請問:此簡稱六三法的法律給予臺灣總督何種權力? (A)立法權 (B)軍事權 (C)行政權 (D)司法權。
- 監察院出版第二期廉政專刊時,外交部次長沈呂巡因申報一份「無法估價」的「清代名臣沈葆楨公奏摺」而引起大眾對沈葆楨的關注。請問:下列何者為此歷史人物在臺事蹟? (A)中法戰爭時在臺督辦軍務 (B)設
- 下圖為湖中圖書室新購書籍的某頁內容,請就書中章節判斷,此書應為下列何人的自傳? (A)邵友濂 (B)劉永福 (C)唐景崧 (D)丘逢甲。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民族自決的理念,主張各民族可自行決定自己的政治發展與民族前途,他人不應干涉,對當時國際局勢影響甚鉅。請問:此理念對當時的臺灣造成何種影響? (A)武裝抗日活動
- 下表為日治時期臺灣南部地區水田、旱田的面積比例表,依據表中資料判斷,兩者數量的變化應與嘉南大圳工程完工的因素有關。請問:此為下列何人對臺灣的貢獻? (A)後藤新平 (B)八田與一 (C)磯永吉
- 劉銘傳有「臺灣近代化之父」之稱,與其在臺積極推動各項現代化建設有關,下列何者為其在臺作為?(A)設郵政總局、增設電燈、建西部縱貫鐵路(B)興建全臺規模最大的西式炮臺「二鯤鯓炮臺」(C)設置臺東
- 下圖為漫畫臺灣史書中的一幅插畫,請問此圖應為下列哪一章節的內容? (A)臺灣民主國的抗日 (B)臺灣總督府的內地延長主義 (C)日治時期的皇民化運動(D)臺灣一戰時的南進地位。
- 附圖為清領時期對臺灣醫療與教育貢獻極大的傳教士,下列關於兩人的敘述,何者「錯誤」? (A)在英法聯軍臺灣開港後來臺 (B)均為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C)為臺人治病為兩人傳教的方式 (D)均有
- 日治時期,總督府為保持日人殖民優勢,採取差別待遇與隔離原則的教育政策,然而在一部描述嘉義農林棒球隊的電影《KANO》中,得知此為一支由臺灣原住民、日本人與漢人所組成的棒球隊,因拿下全島冠軍而能
- 下圖為臺灣 1896〜1906 年的財政收入情況。請問:圖中收入金額的變化是受到下列何者的影響? (A)獲利豐厚的專賣制度是總督府的主要財源(B)蔗糖、稻米大量運銷日本,對外貿易出超(C)配合
- 臺灣總督府治理初期,下令日軍大量拆除臺北地區的清代建築,如「巡撫衙門」、「軍械所」、「欽差行臺」、「籌防局」、「臺北府署」、「布政使衙門」等,以宣示政權的轉移。請問:此拆除行動的發生應與下列何
- 日治時期,醫師與教師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與當時總督府設置職業學校招收臺灣人有關,反映出日本政府對臺灣中等教育政策的實施原則為何?(A)南進政策的研究中心(B)差別待遇,隔離政策(C)日臺共學,
- 臺灣是日本第一個殖民地,故總督府成立舊慣調查會調查臺灣的法律、產業、族群等,以了解臺灣的風俗民情,作為立法施政的重要參考。但下列何者為日本在臺首創的制度? (A)進行土地調查以增加田賦收入 (
- 日治時期,總督府引進新式教育,以利同化臺灣人、推動政策。下列有關此時期臺灣教育制度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甲)為配合皇民化運動,初等教育一律稱為國民學校 (乙)設置蕃童教育所的目的是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