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在紅、藍色石蕊試紙上各滴一滴氨水,兩張試紙的顏色都呈現藍色,表示氨水是鹼性水溶液。
(A)O
(B)X
(A)O
(B)X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用紅、藍色石蕊試紙檢驗石灰水,都不會使兩種試紙變色。(A)O(B)X
- 物質溶解在水中後,就消失不見了,所以我們無法利用任何方法再將物質取回。(A)O(B)X
- 我們可以利用人的視覺、嗅覺等感官來觀察並分辨未知水溶液的性質,最準確的辨別方式則是利用嘴巴直接嘗水溶液。(A)O(B)X
- 藉動物幫忙授粉的植物,通常花具有鮮豔的顏色、芬芳的氣味或香甜的蜜汁等,以吸引昆蟲、鳥類等小動物前來採食。(A)O(B)X
- 將新鮮的紫色高麗菜切成碎片後,放入熱水中浸泡,可以利用它的汁液做成酸鹼指示劑。(A)O(B)X
- 下列這些植物除了種子繁殖以外,還會透過哪些部位來繁殖?(1)
- 如圖,坐標平面上,正方形 ABCD 的兩個頂點 A(-8 , 0)、B(0 , 6)分別在 x 軸、y 軸上,求 D 點坐標為何? (A) ( -16,6) (B) ( -10,6) (C) (
- △ABC 中, ,∠BAC= 120。,若△ABC 的面積為 cm2 ,則△ABC 的周長為多少公分?(A) (B)(C) (D)
- △ABC 中,已知 ∠C 的外角度數為 145°,∠A - ∠B = 15 ,求 ∠A =?E(A) 75° (B) 80° (C) 65° (D) 70°
- 如右圖,四邊形 ABCD 和 CEFG 都是正方形,若 ∠DCG = 33° ,∠CED = 28° ,則 ∠GBC =? (A) 29° (B) 33° (C) 28° (D) 31°
內容推薦
- 草莓的葉片可以繁殖出許多幼苗。(A)O(B)X
- 玉米的花分為雄花和雌花,通常是藉由風力來傳播花粉。(A)O(B)X
- 對於不知名的水溶液,不可以用口嘗,最好是用指示劑或石蕊試紙來檢驗水溶液的酸鹼性。(A)O(B)X
- 皮膚或衣服不小心被強鹼水溶液潑到時,要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沖洗,並盡速送醫治療。(A)O(B)X
- 石灰水是一種酸性水溶液,它可以使藍色石蕊試紙變成紅色;加入紫高麗菜汁後,水溶液也會變偏紅色。(A)O(B)X
- 將紫色高麗菜汁滴入某種水溶液中,水溶液呈現偏紅色,可推測該水溶液為鹼性。(A)O(B)X
- 馬鈴薯肥大的莖具有繁殖和儲藏養分的功能。(A)O(B)X
- 工廠林立的工業區,檢測其附近地區的雨水酸鹼性,會呈現「酸性」。(A)O(B)X
- 我們用眼睛就可以看到腎蕨的葉背有許多圓腎形的孢子。(A)O(B)X
- 有些植物利用根、莖、葉等部位繁殖,稱為營養繁殖,例如番薯可以利用根來繁殖。(A)O(B)X
- 農業研究人士常在植物開花時來進行品種改良,例如番薯。(A)O(B)X
- 將紫色高麗菜汁指示劑滴入下列哪一種水溶液後,會變成偏藍綠色?(A)食鹽水(B)汽水(C)石灰水(D)醋。
- 下列哪一個地點最不可能蒐集到有關植物繁殖的資料?(A)圖書館(B)醫院(C)花市(D)園藝中心。
- 很多植物都會開出鮮豔或香氣芬芳的花,這樣的花有什麼功用?(A)可以延長花期 (B)作為警示,讓小動物不要靠近(C)吸引昆蟲或小動物來傳粉 (D)保護自己不受干擾。
- 在同一杯水中持續加入食鹽,當加入的食鹽量越多時,水溶液的重量會有什麼變化?(A)越重(B)越輕(C)不變(D)不一定。
- 我們將糖和水均勻混合的過程,稱為下列何種現象?(A)蒸發(B)融化(C)凝固(D)溶解。
- 比較溶解前、後水溶液的重量變化,需要下列哪一種儀器或工具進行測量?(A)溫度計(B)酒精燈(C)磅秤(D)放大鏡。
- 花朵具有鮮豔的顏色可以吸引昆蟲來協助傳粉,這主要是指花朵的哪一個構造?(A)花粉(B)花瓣(C)雄蕊(D)雌蕊。
- 英國哪一個科學家研究石蕊試紙成功煉製出?(A)林奈 (B)葛洪 (C)牛頓 (D)羅伯特‧波以耳。
- 嘉珍進行植物分類時,將番薯和腎蕨分在同一類,他的分類標準是什麼?(A)會不會開花結果(B)是不是生長在陸地上(C)是不是用孢子來繁殖(D)是不是生長在乾旱的地方。
- 番薯無法使用哪一個部位來繁殖?(A)根(B)莖(C)葉(D)種子。
- 大華想將酸性的水溶液變成中性,應該怎麼做呢?(A)加入小蘇打水(B)加入醋(C)加入食鹽水 (D)加入砂糖水。
- 紫色高麗菜汁是利用什麼變化來辨別水溶液的酸鹼性質? (A)是否有酸味(B)顏色變化 (C)溫度高低 (D)濃度高低。
- 下列關於植物的繁殖方式,哪一項是不正確的?(A)馬鈴薯可以利用塊莖繁殖(B)草莓可以利用走莖繁殖(C)落地生根可以利用莖繁殖(D)鐵線蕨可以利用種子繁殖。
- 彩仙將植物進行二分法分類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分類後,每一類的植物數量有什麼變化?(A)越來越多(B)越來越少 (C)可能變多,也可能變少(D)每一類的數量都是固定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