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 歐洲某城市曾為伊斯蘭王朝首都,九至十世紀時,是全世界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至今留下許多重要建築,吸引許多基督徒與猶太人前來,德意志、英格蘭人都紛紛前往該城學習各種新知。這個城市最可能是:
(A)法國的巴黎
(B)義大利的米蘭
(C)土耳其的伊斯坦堡
(D)西班牙的哥多華
(A)法國的巴黎
(B)義大利的米蘭
(C)土耳其的伊斯坦堡
(D)西班牙的哥多華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3),D(0),E(0)
內容推薦
- 一本自傳提到:受聘於政府的翻譯官無意中在年輕武士面前提到外國事物,引起武士不悅,拔刀追殺。所有與西洋事務有關的學者隨時必須注意安危,以免遭武士殺害。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於:(A) 1860年的日本
- 清朝統治時期,隨著臺灣的開發,行政區劃隨之發生變化。以下甲、乙、丙、丁是當時曾經出現過的行政區劃,其出現的先後順序是:甲、淡水廳 乙、臺東直隸州 丙、諸羅縣 丁、鳳山縣(A)丙丁甲乙 (B)丁
- 某一時期,我國政府為因應世界經濟衰退,採取擴大投資國內重工業、機械工業等建設,降低對國外原料、機械零件的依賴,有效擺脫不景氣的陰影,促進臺灣經濟發展。造成此時期世界經濟衰退的原因是:(A)二次
- 某個時期的臺灣,政府為解決一田多主的土地現象,藉由土地調查後,只以行政命令就剝奪了地主的土地所有權,僅僅以公債和少量現金作為補償,引起地主們不滿。這件事最可能是:(A)鄭成功實施屯田制 (B)
- 學者指出:某一時期,社會安定,經濟富庶,文人為政,文學呈現明顯的復古思潮。畫作充滿了活潑的市井氣息,沒有上層貴族富豪的奢華,而是專注在勞作奔忙的市井小民。這個時期是:(A)戰國時期 (B)隋唐時
- 一位政治人物原本主張「君主立憲政體」,認為這種政體不僅可以保存中國,更可以消滅滿、漢互相歧視。後來又支持「共和政體」,同意要博採大眾意思,制定法律,以供大眾嚴守。但後來接受帝制主張,同意「非舍
- 學者指出:某一時期,政府辦理科舉考試時,只有貴族子弟可以參加正統科舉,成為三品以上的官員。其他階層僅能報考雜科科舉或武科科舉,通過者只能擔任四品以下官員,包括醫生、農官、獄官或低級軍官。這種科
- 這個國家正與中國交戰,陸地上的戰鬥正熾;幾天後,該國幾艘軍艦出現在基隆外海,引起守軍注意,並加強戒備,防範該國軍艦來襲。這個場景最可能發生於:(A)英法聯軍時 (B)中法戰爭時 (C)乙未割臺
- 課堂上播放的歷史劇裡,年少的皇帝氣憤地向宦官表示:舅舅把持國政,完全不把我這個皇帝看在眼裡。你們想個辦法,讓我把權力拿回來。同學指出這種現象一再出現在「某個時期」。「某個時期」是:(A)東漢中後
- 歐洲某一時期的許多國君主張其統治權係受上帝天命,自己是上帝在人世間的代理,管理世人;因其權力來自上帝,人民不可懷疑,更不能反抗。哪位君主是這種想法的代表?(A)法王路易十四(1638-1715
內容推薦
- 臺灣總督府建造了一座大型的電力設施,提供即將展開之工業化的需要。這是何時的事?(A) 1910年代 (B) 1920年代 (C) 1930年代 (D) 1940年代
- 某地的民族組成頗為複雜,除了原住民族外,陸續有人數眾多的印度人、阿拉伯人、華人和西方人來到此地。「某地」最可能是:(A)馬達加斯加 (B)新加坡 (C)夏威夷 (D)澳大利亞
- 某朝政府將首都從南方遷移到北方,以加強因應北亞民族的武力威脅,而與這個民族的戰爭也持續進行著。後來,甚至發生皇帝御駕親征卻兵敗被俘的事件。這個事件是:(A)隋煬帝親征高麗 (B)宋太宗親征契丹
- 為因應社會變遷,清朝政府在漢人移住但土著民族仍多的新移墾之地,設立與縣同級的「廳」。至漢人開發移住到達一定規模後,這些「廳」大多升格為縣。這種「廳」最可能出現在以下何地?(A)河北 (B)山東
- 藝術史家介紹某一宗教建築的特徵:「從這個教派角度看,教堂是個特別的神聖場所,是專為上帝營建的殿堂。為了讚美上帝,人們為祂興建最華麗的居所。這個神聖化的空間布置了眾多金色天使,漂亮的石膏花飾、畫
- 這個城巿經常出現外國人,有來自日本、朝鮮的學生和僧侶,也有來自中亞的駱駝商隊,有時甚至可以見到來自阿拉伯的商人。這座城巿最可能是:(A)西漢首都長安 (B)唐朝首都長安 (C)南宋首都臨安 (
- 朝廷派遣大軍前往東北前線,僅戰鬥部隊就號稱百萬,還不包括運送後勤物資的人員。為了準備這場戰事,後勤物資在開封附近搬運到船隻上,進入河北的運河,再運抵東北前線。這場戰事是:(A)東漢末年,曹操派軍
- 玉米原產美洲,在中國廣泛種植,但各地名稱不同,據統計,約有100多種不同稱呼,如番麥、閩玉稻黍和珍珠米。海外華人地區則稱為包粟,學者認為這是因為這種作物較晚進入中國,因此不同地區會有不同名稱。
- 來自亞洲及非洲等三十餘國代表召開一次國際會議,討論各國如何合作,共同抵制美國與蘇聯的帝國主義及新殖民主義活動,爭取民族獨立、提昇民族經濟以保障各國發展並促進和平。這個會議最可能是:(A) 19
- 學者指出:某一朝代,士人致力闡揚儒學,排斥佛教。同時,努力推廣農業工具與技術,提高農民的生產。他們更推廣宗族組織,以保障族人生存;又建立社倉,提供農民周轉之用。這個時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民亂,成
- 一部法典強調人身自由、契約自由以及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等原則,也保障因宗教因素受迫害的猶太人。這部法典最可能是:(A)漢摩拉比法典 (B)大憲章 (C)權利法案 (D)
- 有位學者在日記中記載:「至泮池書店,買清史稿一部,七十萬元。」2016年,有人在網路上買同樣一套書,只要三千元。日記中的泮池書店最可能是在:(A) 1910年北京 (B) 1933年香港 (C)
- 一位作家記載:「港灣內歐洲商船、軍艦雲集,岸邊商館相連,各國商人將之建成家園,中國人卻居窮巷陋室。街上中國人會自覺地避開英國人、法國人,讓其優先通過。」這種情況最可能是在:(A) 1860年的
- 十九世紀末,哪一樣事務快速發展,讓我們對歐洲古代知識有更進一步的了解?(A)考古學興起 (B)拉丁文普及 (C)大學漸增加 (D)地理學昌盛
- 哈布斯堡王室統治地區民族多元,某一時期,匈牙利人民要求建立責任政府,維也納工人及學生紛紛響應。奧皇被迫頒布憲法,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匈牙利議會也迅速通過法令,保障言論、出版及宗教自由。這種情況的
- 一位政治人物眼見該邦國經常面臨戰爭威脅,主張:在人民自私、社會分裂之時,國君不須強求以道德服人,而要能通權達變;不依靠傭兵,建立屬於該邦國的公民軍隊,才能統治邦國,抵禦外侮。這位政治人物是:(
- 十九世紀中葉,臺灣開港通商,與世界巿場直接聯繫。當時臺灣本地的生產創造了大量財富,其中,為了採收某項物資,卻擴大漢人與原住民的衝突。「某項物資」是:(A)甘蔗 (B)茶 (C)煤 (D)樟腦
- 某國疆域廣大,民族來源不一,社會組織也相當複雜。該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但並不強迫被征服的民族改奉伊斯蘭教,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仍能保有原本信仰。不過各宗教派別之間常有衝突,埋下衰落遠因。這個國家是
- 2017 年世界大專運動會在台北舉辦,陳映竹以 43 秒的成績勇奪500 公尺滑輪溜冰冠軍,並且刷新世 界紀錄。若設想有一場以國道一號為賽道的滑輪溜冰比賽,已 知基隆、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
- 某一時期,一個人若要入仕,必須得到鄉里民眾的肯定和推舉。某人刻意表現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行為,終於得到鄉里的好評價,推舉他代表地方到朝廷接受任官訓練。某人最可能生長於何時?(A)兩漢時期 (B
- 某一時期的臺灣,農村裡增加許多自耕農,他們駕著牛車,載著剛收成的稻米,到農會去換購化學肥料,作為下一季生產水稻之用。這種情況最可能發生於何時?(A) 1910年代 (B) 1930年代 (C)
- 某時期的臺灣,人口移動加速進行。許多平埔族在漢人移墾的壓力下,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地方,移往南投埔里、甚至後山的臺東。這個現象最可能發生在何時?(A)十七世紀 (B)十八世紀 (C)十九世紀 (
- 有一位體重為 60 kgw 的運動員一直站立在磅秤上,雙手各握著10 kgw 的啞鈴,由膝蓋處迅速高舉過頭,啞鈴一直未離手,則磅秤上的讀值的變化為何?(A) 磅秤上的讀值一直是 80 kgw(B
- 美國海軍評論:中國軍艦上有英、德軍事顧問,中國的指揮官也曾留學英國,經過嚴格訓練,都是出類拔萃的軍官,嫻熟歐洲國家的作戰方法。日本艦隊中没有外國指揮官,卻把譽冠亞洲的中國軍隊擊敗。這場戰爭最可
- 2017 年世界大專運動會,在標槍比賽中,台灣選手鄭兆村奮力一擲,成為亞洲標槍突破 90 公尺的第一人。今以 45 度角自地面發射某物體,若空氣阻力可忽略,令重力加速度為 2 10 m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