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孔丘的價值和史觀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正統,但是盜跖──別說他是寓言人物,寓言往往比所謂事實還要接近真相──難道沒有屬於盜跖的價值系統和史觀嗎?顯然有的。他認為孔子「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於子。天下何不謂子為盜丘,而乃謂我為盜跖?」大哉斯言!用現代的語言來說,監獄裡的搶劫犯也許只盜了數得出的錢,高居要職的達官貴人所盜的可能是整個國家。誰是真正的大盜,得看用的是誰的標準。……一個史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任何一個文化研究者,如果只知有孔丘而不知有盜跖,他對文化的認識一定是片面的、可疑的。但是倒過來說,如果只知有盜跖而不知有孔丘,結果恐怕也是一場災難吧。(摘錄自龍應台《百年思索》)下列選項所陳述的歷史觀,何者最能凸顯上文主旨?
(A)歷史中必須包括寓言,因寓言中常有不容忽視的真相
(B)歷史常為達官貴人代言,代表的是有權有勢者的價值觀
(C)歷史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因此也就不足以成為可信權威
(D)要認識歷史文化,必須避免局部或單一角度,方能得見全貌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9723
統計:A(67),B(39),C(124),D(200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經史子集簡略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