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1920 年的臺灣社會運動,對民智的啟迪、民族意識的激發,有莫大的貢獻。下列哪些日治時期的團體,其目的是要改善臺人的政治地位?(甲)臺灣地方自治聯盟(乙)臺灣民眾黨(丙)臺灣民主國(丁)臺灣民進黨
(A)甲乙
(B)甲丙
(C)甲丁
(D)乙丙。
(A)甲乙
(B)甲丙
(C)甲丁
(D)乙丙。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下圖為利用高爾基染色法(Golgi stain),針對人體中某種細胞的切片染色圖,則下列何者與圖中的細胞源自相同的胚層? (A) 真皮 (B) 肝細胞(C) 角膜細胞 (D) 小腸絨毛(E)
- 生物間的共生(mutualism)有多種類型,下列哪種共生類似於地衣中藻類和真菌的共生關係?甲、海洋魚類與其清潔蝦 乙、顯花植物與其傳粉昆蟲 丙、珊瑚與其共生藻丁、豆科植物與其根瘤菌 戊、白蟻
- 西元 1900 年,正值八國聯軍進犯中國之際,附圖為當時中國人民不同的生活情況。請問:山東百姓未感受到戰爭,可能是受到何事的影響? (A)清廷與外國簽訂片面最惠國條款 (B)俄國居中協調 (C)美
- 附圖為日治時期臺灣某一社會運動團體所發行的報紙,其創辦宗旨為何? (A)加強日本殖民統治 (B)提升臺人知識水準(C)鼓吹武裝抗日行動 (D)宣揚日本同化措施。
- 上完歷史課後,老師要同學針對林獻堂、蔣渭水等人提出自己的看法。下列哪一人的敘述不符合史實?(A)阿緯:「他們是臺灣民族意識的啟蒙者。」 (B)小琳:「他們是受到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 (C)小安
- 1920 年代以後,有關臺灣社會的敘述,何者正確?(A)總督府改善公共衛生,根絕臺人吸食鴉片的問題 (B)知識分子曾發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C)實施六年國民義務教育,鼓勵臺人踴躍赴日留學
- 陳儀身為臺灣省行政長官,來臺負責接收和治臺事宜,但其做為卻被臺灣民間稱之為「新總督」,其原因為何?(A)陳儀接收臺灣時濫殺無辜日人 (B)陳儀集行政、軍事大權於一身 (C)陳儀為國民政府留任的日
- 「謀臺灣文化之向上,切言之,即互相切磋道德之真髓,圖教育之振興,獎勵體育,涵養藝術趣味,以期穩健之發達,其歸結務在實行。」請問:以上是哪一組織成立的宗旨?(A)臺灣文化自治聯盟 (B)臺灣地方自治
- 在日治時期,臺灣人口增加快速,其主要的原因是現代衛生觀念的建立。下列哪些措施即是日治時期建立的?(甲)以中醫逐漸取代西醫(乙)建立自來水設施(丙)廁所等公共衛生設施的建立(丁)防疫、衛生等觀念逐漸
- 日治時期,藉由總督府的推動,臺灣人接受現代西方文化、科技,以及新思想、新制度,而使臺灣社會與文化產生改變。下列有關臺灣總督府促進臺灣現代化的措施,何者正確?(A)大力推廣防疫與衛生工作,使臺灣死亡
內容推薦
- 1921 年臺灣文化協會成立,林獻堂、蔣渭水等人,試圖透過各種手段,讓臺灣人民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受到應有尊重與權利,並提升文化水準。請問:此時正為日本治臺的哪個時期? (A)無方針主義時期,以寬
- 吳毛有兩個同年紀的好朋友,但必須前往不同的學校上課。李花到小學校、蔡依要去蕃童教育所,而吳毛自己則在公學校上課。請問:以上狀況是哪一個政策造成的?(A)人口普查 (B)皇民化運動 (C)「農業臺
- 某位記者報導米荒現象:「臺灣上年產米量是 6,200 萬石,現在人口 670 萬,最多消費也不會超過 6,000 萬石。因此,米糧生產不虞匱乏。主要是因為有人走私轉賣,導致米價在半個月間,由每斤
- 發生於民國 36 年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現代史上重大的事件,也是全體臺灣人應該深切了解的一段歷史。請問:有關二二八事件的發生與影響,何者正確?(A)緝煙事件只是導火線,政治腐化是事件的主因 (B
- 歷史老師將戰後臺灣重要事件的漫畫(如附圖)貼在黑板上,要求同學們按時間順序加以排列。請問:正確的順序應該是下列何者?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甲丙丁 (D)丁乙甲丙。
- 二二八事件使臺灣的族群裂痕加深,造成許多無可挽回的傷害,使大家體會到族群和樂相處的重要性。下列何者是二二八事件發生的背景?(A)「行政長官公署」的官員與首長大多由臺灣本地人士擔任 (B)行政長官
- 有一 X 疾病是源自單基因異常,且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之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將因代謝異常而造成神經傷害。假如 X 疾病在甲國的盛行率為 1/40000,試以哈溫氏公式(HardyWeinberg
- 已知a,b,c,d為實數,平面上向量(a,b)與(c,d)所張成的三角形面積,與下列哪些選項必定相等?(A)向量(b,d)與向量(a,c)張成的三角形面積(B)向量(b,a)與向量(c,d)張成
- 下圖為木本植物頂芽構造的示意圖,圖中標記 Y 的組織,與植物體的生長有關,該種組織亦會出現在植物體的其它部位,則下列有關 Y 組織的敘述,何者正確?甲、由薄壁細胞所組成乙、其分裂後的細胞通常已
- 中國人張三感到迷惘,他見到港邊來了許多西洋軍艦,英姿煥發的洋人軍隊一一上岸,準備入駐中國。張三頓時不知道自己是身處於中國還是洋人的國度。請問:上述情形最早會發生在何事之後?(A)自強運動展開後 (
- Through how many volts of potential difference must an electron be accelerated to achieve a wavel
- 設 =(x,3)且 在向量 方向上的正射影為(2,4),則x的值為何?(A)1(B)2(C)3(D)4
- 幾位同學正在討論清末的改革活動,請根據內容判斷,他們在討論哪一場改革?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 政府遷臺不久,有人以五四傳統自居,辦雜誌以提倡自由主義與民主制度,但後來以「涉嫌叛亂」的罪名被逮捕。請問:此人為何?所辦的雜誌為何?(A)林獻堂,《臺灣日日新報》 (B)蔣渭水,《臺灣民報》 (
- 有一篇文章評論某一位人物時提到:「他繼任總統後,就堅忍不拔地默默推展『寧靜革命』。從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全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到軍隊和情治機關的國家化,尊重司法、檢調之超然中立,乃至廢
- 一位雜誌的負責人,述說該刊面臨的問題:「就拿本刊來說,批評時政的文字不僅隨著可批評的事項之增多而增多,而且也比以前批評得更直率、更嚴厲、更深入……在民國 46 年 8 月到 47 年 2 月本刊
- 民國 50 年代,政府為鞏固在臺政權,且擔憂匪諜滲透,因此過度使用以下條文,甚至不需依法律程序審判就隨意逮捕民眾。請問:當時的時空背景為何?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
- 《返校》線上遊戲在民國 106 年 1 月推出,反應熱烈,後續還改編成電視劇、電影。該遊戲的背景設定是臺灣某一時期的高中校園,除了使用大量的臺灣文化,劇情中並提到禁書、匪諜、告密、黑名單等歷史背
- 班上同學正在討論戰後臺灣政治變遷相關事項,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雲雲:「大陸來臺人士多和臺灣人民相處融洽,沒有語言、文化的問題」 (B)蕙慧:「美麗島事件過後,政府將陳儀免職並調離臺灣」
- 戒嚴時期,臺灣人民的自由受到很多限制。下列何者不在戒嚴時期限制的範圍內?(A)集會遊行的自由 (B)批評時政的自由 (C)信仰宗教的自由 (D)成立政黨的自由。
- 如下圖,日治時期,臺灣人口由近 300 萬增加到 600 多萬,請問:造成人口增加迅速的原因為何? (A)日本大量招募中國大陸百姓到臺灣開墾農地(B)日本推動皇民化,總督府鼓勵民眾多多生育(C)
- 民國 70 年代以來,臺灣民主政治發展的歷程,依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甲)直轄市市長選舉(乙)解除《戒嚴令》(丙)公民直選正、副總統(丁)終止動員戡亂時期(A)乙丁甲丙 (B)甲丙乙丁
- 清光緒年間,中國割讓臺灣,臺灣士紳反對割讓,主張建立臺灣民主國。此事件起因於下列哪一場戰爭的失敗? (A)鴉片戰爭 (B)中法戰爭 (C)英法聯軍 (D)甲午戰爭。(習作)
- 這些亞、非國家獨立後,產生何種變化?(A)不加入美、蘇集團,組第三世界對抗 (B)建立關稅同盟,以加強經濟合作關係 (C)分別加入美、蘇集團,強化冷戰局勢 (D)常以石油禁運方式,牽制歐、美
- 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是基於哪項共同主張,進而結盟?(A)反共產主義 (B)大東亞共榮圈 (C)爭取民族獨立 (D)撕毀凡爾賽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