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丙】 春秋時代,晉公子重耳之弟繼位為惠公,欲殺重耳,重耳出走,介之推為隨臣之一。途經魏國時受飢餓所困,介之推割股肉供重耳食用。重耳出走十九年,惠公去世,重耳回國繼位為晉文公。晉文公封賞從亡之臣,介之推恥居功行請賞,故隱居不出,重耳賞亦不及。介之推背負老母,隱居綿山深谷山林之中,以草衣木食為生。晉文公得知此事,親往綿山上,訪求介之推,並放火燒林以逼其出山。大火三日方熄,介之推母子相抱死於枯柳之下。晉文公為之流涕,命葬於綿山之下,並立祠祭祀。為了表示對介之推的悼念,晉文公還命令禁火寒食,將每年冬至後的一百零五天,即三月三日,定為寒食節,戶戶預作乾糧,禁火三日,人們都食冷食,以紀念介之推。寒食節這一天,家家門前插柳,以召介之推之魂,並設野祭,焚紙錢。介之推的事蹟見於史記晉世家。它充分表達了人們對不爭功利,甘居清貧的介之推的崇敬和同情。註:1股:大腿。2從亡:跟隨他一起逃亡。3甘:情願、自願。──節選自李富華 介之推不言祿
26.根據本文,因介之推被火燒死於綿山,故冬至後一百零五日衍生出許多習俗,下列哪項不包括在內?
(A)禁火三日
(B)掃墓
(C)吃冷食
(D)門前插柳。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