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王同學與三位同班同學在「探究與實作」課後,想以「氣體的反應物與生成物的定量關係」作為探究的主題。在張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一個可操作的實驗。實驗過程如下:(1) 從管理室領取一塊含鈣的白色固體甲,先將其打碎後做一系列的實驗。(2) 固體甲不溶於水,但溶於稀鹽酸,並產生一種無色氣體乙。(3) 氣體乙會使澄清的石灰水混濁,產生沉澱丙,繼續通入氣體乙,則溶液的濁度逐漸增高,達最高點後逐漸降低。至此同學們討論並推測固體甲與沉澱丙可能是同一化合物,而且更進一步推測出甲、乙與丙是什麼化合物。不過,對於如何測定氣體與沉澱的量束手無策,於是再請教了張老師。老師借給了同學們氣體計量器與濁度計各一部。四位同學研討了許久,並做了多次預備實驗,終於找出了溶液的濁度與沉澱的質量關係。(4) 為了研究氣體反應物乙與固體生成物丙的定量關係,取了一個盛裝氣體乙的鋼瓶,在 20℃以及 795mm-Hg 的壓力下,經過氣體計量器,徐徐把氣體乙連續通入 5 升的澄清石灰水 Ca(OH)2 中,則見溶液逐漸變渾濁。(5) 在通入氣體乙的過程中,每通入 20mL 氣體,就測量溶液的濁度 T 。(6) 最後將溶液的濁度 T 換算成沉澱丙的質量W ,得表 2。phpVyu5Nl已知在此實驗的溫度與壓力下,1 mol 的氣體約 23 升,則根據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共 12 分)
1. 在答案卷作圖區的方格紙上,以自變數為 X 軸,描繪 V 與W 的關係圖。(4 分)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89583
統計:A(1),B(141),C(103),D(27),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