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下列何項人口數字,最能顯現「人口」這項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狀態?
(A)人口總數
(B)自然增加率
(C)社會增加率
(D)人口密度。
(A)人口總數
(B)自然增加率
(C)社會增加率
(D)人口密度。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困難0.333333
統計:A(2),B(0),C(0),D(1),E(0)
內容推薦
- 在新稅制實施後,有戶人家應納稅萬錢,於是上繳了三匹半的綾絹,過了十多年後,這戶人家仍應納稅萬錢,但居然要上繳七匹綾絹,賦稅沒有增加,但實質繳納的稅卻變多了。請問這個稅制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
- 【題組】⑷傾銷
- 三、輥製法(rolling)常用於減少板材厚度或截面積,試分別說明輥輪轉速太高及太低的可能後果。(20 分)
- 波長為600nm的紅光,通過相距2×10-4 m的雙狹縫,則在屏幕上第一亮帶中線與雙狹縫中點之連線和中央線的夾角為____ 弧度。(若θ甚小,則sinθ≒θ)
- 漢代邊患以匈奴最為嚴重。後來,北匈奴西走,南匈奴內徙,漢、匈間的征戰告一段落。有關漢與匈奴的和戰,下列敘述何者適當? (A)漢初對匈奴實行和親,以換取和平,但匈奴仍不時侵擾,漢武帝改採主動出擊
- 花木蘭代父從軍,根據政府規定,她需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試問花木蘭可能是在那一種制度下從軍? (A)募兵制 (B)府兵制 (C)彍騎制 (D)保甲制。
- 【題組】某位臣子也曾提出與資料﹙一﹚這種建議的精神相同之主張,不過,他所採取的手段較為野蠻,這位臣子是?(A)謝安(B)阮籍(C)公孫弘(D)李斯。
- 二、試說明加工過程中,刀具磨耗的機制(tool wear mechanisms)有那些?並分別解釋為何化學穩定性和惰性(chemical stability and inertness)對切削刀具的重
- 在一個雙狹縫干涉實驗中,光波的波長為500nm,兩狹縫的間隔為2μm,兩狹縫至屏幕的距離為40cm,列在屏幕上,中央干涉亮帶與第一干涉亮帶的中心,其間隔為 (1) 公分;又中央干涉亮帶與第三干涉
- 唐朝為繼漢朝之後中國史上的另一個盛世,不僅在內政上有不少創建,對外關係上也曾被北方各部族推舉為「天可汗」。請問:大唐盛世是如何形成? (A)延續及擴大北齊的制度(B)關隴集團奠定基礎(C)科舉
內容推薦
- 【題組】資料﹙二﹚的主張提出後,皇帝並未全盤接受,他僅接受了該主張的某些概念,但卻厭惡其中的某些內涵。請問:當時皇帝所接受的是該主張的什麼概念? (A)君權神授(B)災異示警(C)人臣諫言(D
- 四、請試述下列名詞之意涵:(每小題 5 分,共 25 分)【題組】⑴原產地規則
- 王五是漢景帝時代的關中農夫,他的生活可能會遭遇那些事情? (A)家庭成員不多,耕地也有限,但生活還算過得去 (B)不能隨意批評政府,也不敢收藏詩書百家語 (C)必須定期向政府繳交粟米,而且還得
- 近代早期,歐洲遠洋貿易商須攜帶大批白銀到亞洲地區,以交換當地的珍貴商品,如香料、絲綢、瓷器等。右表是 1581 年到 1670 年間,歐洲某三國流入亞洲白銀數量(單位:噸)的統計表。根據表中資
- 五、試說明在何種情況下,軟焊(soldering)或硬焊(brazing)會優於焊接(welding)?並說明硬焊劑(a brazing flux)的理想特性為何?(20 分)
- 【題組】⑸貿易依存度
- 【題組】⑵關稅配額
- 身為一位西漢中葉的人,透過以下那些方式,可以有機會成為政府的公務員? (A)參加政府定期舉辦的大型考試 (B)接受皇帝下旨的徵召 (C)專研法家學說,吸引地方官員向中央舉薦 (D)利用金錢捐獻
- 二、傳統貿易理論中,有「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請說明:【題組】⑴何謂「要素價格均等化」?(5 分)
- 圖(一) 甲乙兩條曲線代表同一河道剖面前後兩個不同時期的「河川逕流量歷線」,則其中涉及的環境變遷可能為何? (A)「乙」為曲流截彎取直前之下游河段,「甲」為曲流截彎取直後之下游河段 (B)「乙」為
- 閱讀下列史料「由是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建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捨由於士卒,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後,以邀命於朝;天子顧力不能制,則忍恥含垢,因而撫之
- 【題組】⑶平衡稅
- 史載南朝蕭梁時,北朝大將侯景來降,武帝亟力籠絡,但侯景欲請婚於王、謝時,武帝卻說:「王、謝高門非偶,可於朱、陸以下訪之。」對於這段記載,以下何者為真? (A)侯景請婚不成,主要是儒家夷夏之防的
- 【題組】⑵貿易何以會使兩國的要素價格均等化?(10 分)
- 火箭自地面垂直向上發射,速度-時間關係圖如右圖,燃料用盡落回地面,BD = 2AB,重力加速度g,則 (A) D時刻燃料用盡 (B) B時刻到達最高點 (C)最大速率:落地速率 = 2:(
- ※ 圖(一)為十七世紀時所繪製之臺灣地圖,頗能指出當時的重要地理特徵。請回答下列問題:【題組】此圖的北方應在圖中哪一方向? (A)左 (B)右 (C)上 (D)下。
- 唐代前期實施府兵制,後改行募兵制。請問下列有關唐代府兵制與募兵制的描述何者為非? (A)府兵平時從事農耕,戰時出征 (B)府兵的任務為宿衛、戍邊、征伐與繳納租稅 (C)唐玄宗時,改以募兵擔任宿
- 北魏實施均田制時規定除桑田外,「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奴婢依良,丁牛一頭受田三十畝,限四牛」。依此規定看來,北魏均田制的特點是 (A)依生產力的多寡分配土地使用權,不以絕對的
- 【題組】⑶那些原因可能使得要素價格均等化不易成立?(10 分)
- 【題組】⑵同位檢查(Parity check)
- 【題組】天子力不能制的主因是? (A)關隴統治集團勢力龐大(B)內輕外重的軍力配置(C)任用蕃將為方鎮,文弱的中央反為其所制(D)府兵腐敗。
- 王元規是太原人,父親過世後,母親帶他回娘家。當地一位富豪,欲將女兒嫁給他。母親考慮自己的貧困處境,有意結此親事,當時才十二歲的王元規卻哭著說:「古人講究門當戶對,我們不能因為暫時住在這裡,就不
- 東漢與唐朝均曾發生「黨禍」,二者有何相同之處? (A)均與宦官有關 (B)均是因政治改革而導致朝臣對抗 (C)均是士族子弟與進士新貴間的對抗 (D)均是士大夫間的意氣之爭 (E)其結果均導致了
- 三、若A 國是一小國,其國內某一完全競爭產品市場的需求為QD = 140 − P,供給為QS = P − 20,其中 Q 為數量,P 為價格。此一產品的國際價格為 60 元。請問:【題組】⑴若 A 國
- 【題組】⑶路由器(Rou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