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資料一:他們幾十個人或一、二個人湊在一起從事劫掠的勾當,除了綁架、勒索、搶劫外,這些人和鹽的走私有密切關係。資料二:1853 年,黃河潰決,離開過去 500 多年來一直占有的河道向北移。……為淮北帶來致命的一擊,亂事也在這一年爆發。根據以上資料,這應是哪一亂事的背景?
(A)捻亂
(B)太平天國
(C)雲南回變
(D)義和團之亂。
(A)捻亂
(B)太平天國
(C)雲南回變
(D)義和團之亂。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印度土地幅員遼闊,地形起伏與氣候條件也大有不同,請問左下圖中描述的風化作用,最有可能出現在右下圖中的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 下列五種分子: CONO OPF N2O4,其中分子結構符合八隅體法則的共有幾個?(A) 2 個 (B) 3 個 (C) 4 個 (D) 5 個 。
- 高溫下氨氣與氧化銅反應會產生氮氣、銅及水。今取 0 克氨氣和 0 克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可得 N2 多少克?(原子量:H=1,N=14,O=16,Cu=64)(A) 28 (B) 14
- 下列有關醋酸(CH3COOH)與葡萄糖(C6H12O6)的敘述,何者正確?(A)兩者實驗式皆為 CH2O,故互為同分異構物 (B)『CH3COOH』、『C6H12O6』分別為該物質的分子式(C)
- 某電視頻道介紹某國家的地理景觀,內容出現了石灰岩洞穴、冰河和峽灣景色、火山和溫泉,以及紋面刺青的原住民。根據上述特色,此國家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冰島 (B)挪威(C)紐西蘭 (D)新幾內亞
- 「美國的某個城市日常用水須由外地輸入,有些水源甚至遠從幾百公里處引來。不僅如此,這城市還飽受各種天然災害襲擊,如太平洋岸的巨浪、沙漠來的乾風煽起的林火、板塊活動帶來的地震等。」根據上文描述,該都
- 21~23 題為題組⊙以高原地形為主的澳洲為一古老陸塊,是全球最小的洲與最大的島。圖(二)為其一級行政區劃,請問:【題組】除了上述地形與地質的特徵外,就整體的氣候而言,澳洲是一個乾燥的大陸,惟
- 下圖是專門為水稻移栽而設計製造出來的農具,根據文獻記載該農具在江西、嶺南、兩浙等地宣傳推廣而廣為人知。根據記載,這種農具最初可能是一種插秧的坐騎,在泥地裡乘坐秧馬可以提高行進速度,減輕勞動強度,
- 紐西蘭與日本同為溫帶島嶼型國家,也都位於太平洋周邊,兩國間的異同性常被拿來比較。關於兩國自然環境的相似之處,下列何者正確? (A)氣候皆受海洋與西風的影響甚深(B)冬季大陸冷氣團東移時皆易產生
- 右圖為亞洲地區某一時間之氣壓與風向圖,此時臺灣應處於何種季節?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內容推薦
- 「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落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若委實冤枉,如今是三伏天道,下尺瑞雪,遮了竇娥尸首。著這楚州亢旱三年。」這種文學的表達形式,在何時最盛行? (A)魏晉 (B)唐 (C)宋 (
- 宋朝以後,由於商業的急速擴張,有人稱之為「商業革命」,而這種商業繁盛的情形,最主要是奠定在以下何者基礎之上? (A)農業和手工業的持續發展 (B)國內政治的長期穩定,無任何外患 (C)政府的重商
- 辛亥武昌起事,並進而締造中華民國,雖然事起倉促,但一擊而中,這中間最重要的關鍵是在: (A)孫中山卓越的領導能力 (B)清廷昏庸腐敗,不堪一擊 (C)溫和改革派人士對立憲失望,轉而同情革命,使革
- 明代中葉以後,中國東南山地、丘陵地區大量開發,其主要原因是 (A)山地、丘陵發現大量礦產 (B)政府獎勵與提倡 (C)美洲糧食作物(番薯、玉米、馬鈴薯等)傳入 (D)北方移民遷徙到南方拓墾。
- 生產力提升與耕地面積增加有密切關係,請問梯田、圩田、湖田、圍田是何時開始出現的現象?(A)東晉南朝 (B)唐朝中葉 (C)宋朝南方 (D)明朝初期。
- 白蓮教自清嘉慶元年開始,教徒在湖北、陝西、四川起事,隨後蔓延到河南、甘肅,而以川(四川)、楚(甘肅)最烈,故通稱川楚教亂。清廷花了鉅額經費,屠殺了幾十萬人,到清嘉慶九年,才平定了這次民變。請問:
- 下列有(甲)~(戊)五項涉及辛烷值概念的敘述,則正確者共有幾項?(甲)辛烷值表示汽油震爆程度(乙)正庚烷之辛烷值為 0;異辛烷之辛烷值為 100;(丙)『98』 無鉛汽油表示其內含有異辛烷與正庚
- 「七七事變」導因日本駐軍於中國北京附近,這是日本是根據哪個一條約所規定的措施? (A)清日〈天津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和約〉 (D)〈解決山東問題條約〉。
- 十五世紀末新航路發現後,葡萄牙人最早來到中國通商,再來是西班牙人,十七世紀則是荷蘭人。而十八世紀中葉後,後來居上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對象的是下列何者? (A)英國 (B)法國 (C)美國(D)日
- 小明到江南旅遊,回來後告訴我們很多神奇的事情。他說蘇州的低地沼澤已盡成良田;山多平原少的福建地區,居然開始種起了稻米。請問上述景象應首見於何時? (A)東晉,人口大量南移所致 (B)唐代,安史
- 清末在哪一次的變法改革中,首度觸及制度的變革,而引起滿人的疑懼與不滿? (A)自強運動 (B)百日維新 (C)立憲運動 (D)庚子後新政。
- 中國社會的平民宗族大增,是在哪一個朝代發生的事?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 A、B 兩種溶質在水中的溶解度與溫度之關係,如附圖所示。取 A 與 B 之混合物 17 克加入 100 克水後,加熱至 100℃,當溶解達成平衡時,尚餘 2 克的 B未溶解;若欲使溶液中的 A
- 「釐金」是清末地方政府重要的稅收來源,一直到民國初年軍閥仍繼續沿用這一制度。請問徵收釐金- 2 -的制度是在何時開始的? (A)太平天國之亂時 (B)戊戌變法時 (C)甲午戰爭時 (D)八國聯
- 【題組】位於丙、戊兩州南方的大農場,經營者將土地分成數小區塊,輪流作為小麥與放牧之用,其經營特色並「不」包含以下何者? (A)小麥與牧草皆可耐旱(B)維持土壤肥沃度(C)利潤最高的小麥為出口大
- 宋代庶民文化的發展,不包括下列的哪項因素? (A)白銀大量由美洲流入中國,使中國擁有充分的貨幣發展商業 (B)因為商業發達而城市生活豐富,打破了唐代以來的市坊制度 (C)城市裡的營業時間亦打破限
- 【題組】1970 年代之後,澳洲不需再仰賴海外進口的原油,主因為哪兩州沿海一帶開始有了大油田的量產? (A)甲丙(B)乙丁(C)丁戊(D)己庚。
- 孫中山立志革命,與晚清的內憂外患有關,下列內憂外患中,何者對孫中山革命的思想與行動沒有刺激的作用? (A)太平天國的反清 (B)日俄戰爭 (C)英法聯軍 (D)中日甲午戰爭。
- 明清流行的章回小說的結構及內容主要源自於? (A)唐詩 (B)宋詞 (C)元曲 (D)宋代話本。
- 24~26 題為題組⊙世界第一大國——俄羅斯,位於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冬季氣候嚴寒但油氣、林木等天然資源豐富,請問:【題組】在 2014 年底的一波國際油價崩盤大跌事件之後,俄羅斯國內的經濟情勢
- 考古學者在印尼發現某些沿海居民家中,至今仍使用中國明代瓷製器皿。這些瓷器最可能的來源為何?(A)明代鼓勵海外貿易,瓷器銷往印尼,數代累積而來 (B)當地民眾常能從遭海難的明代船隻中尋獲貿易瓷器
- 清末名臣胡林翼,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太平天國之戰的後期,胡林翼一日巡視長江沿岸,正為敵消我長之勢而感欣慰之際,突然大喝一聲墜馬。江中一艘西洋新式火輪,逆流而上,其勢如飛,中國船舶無能望其項背
- 關於我國核四電廠是否續建的爭議,政府擬交付全民公投,受到社會高度關注。根據我國《公民投票法》的相關規定,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可由總統進行提案(B)核四案是否屬於投資項目由公投審查委員會來認
- 【題組】獨立國協中的哪一個成員國為俄羅斯輸歐天然氣管線系統中通過最多者? (A)白俄羅斯 (B)烏克蘭 (C)哈薩克 (D)摩爾多瓦。
- 「共和政體,為歷史上之產物,必其人民具若干種之資格,乃能實行,而不然者,強欲效顰,徒增擾亂。」;「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開之,而但恃革命以開之……,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