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某朝的記載:「(某年),上以江淮、兩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朝廷)乃遣使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擇民田之高仰者蒔之,蓋旱稻也。内出種法,令轉運司揭榜示民。其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生。」請問: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上述資料?
(A)反映宋朝對新式農具的利用
(B)可看出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
(C)顯示中國自越南引進新作物
(D)明朝政府為此大量開發圩田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