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十八世紀與十九世紀之間,即清國乾隆嘉慶之間,巴宰族岸裡社因通事職位之爭失敗,隨即率眾潛越罩蘭山內開墾荒埔,隨後又結合多社,共千餘人,翻越內山,轉往蘭陽平原,是為民族大遷徙。請問此人是誰?
(A)潘明慈
(B)潘亮慈
(C)潘賢文
(D)潘永安
(A)潘明慈
(B)潘亮慈
(C)潘賢文
(D)潘永安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15 清國雍正年間(雍正 9 年,1731)爆發大甲西社反抗事件,牽動臺灣中部海岸平原許多平埔社,分別加入兩邊。下列那一社在當時幫助清國政府鎮壓反抗軍?(A)大甲西社 (B)牛罵社 (C)沙轆社 (D
- 14 清國雍正年間(雍正 9 年,1731)因為勞役過重或審案不公等原因,引爆一場大規模的反抗事件,牽動臺灣中部海岸平原許多平埔社。下列何者沒有牽入其中?(A)大甲西社 (B)大肚社 (C)沙轆社 (
- 13 清國有官員「巡視臺灣監察御史」(簡稱「巡臺御史」),在乾隆年間(乾隆 9-12 年,1744-1747)任職,寫下《番社采風圖考》,內容相當豐富;同時請畫工繪製《番社采風圖》。這些文與圖,都成為
- 12 《臺海使槎錄》書中有一部分描述〈番俗六考〉,是對於「番俗」最早的記載,相當深刻詳細,請問該書作者是誰?(A)黃叔璥 (B)六十七 (C)劉良璧 (D)范咸
- 11 太魯閣族對日本人展開一場長達 18 年的戰爭(1896-1914),親自出征並且戰死的總督是誰?(A)第一任樺山資紀 (B)第三任乃木希典 (C)第五任佐久間左馬太 (D)第八任田健治郎
- 10 在都市工作、生活並且設籍的原住民,稱為「都市原住民」,這種現象出現在那一年代?(A) 1950 年代 (B) 1970 年代 (C) 1990 年代 (D) 2010 年代
- 9 歷史記載的「後壠五社」,相當於平埔族群民族分類的那一族?(A)凱達格蘭族 (B)道卡斯族 (C)貓霧栜族 (D)馬卡道族
- 8 歷史記載的「鳳山八社」,相當於平埔族群民族分類的那一族?(A)凱達格蘭族 (B)道卡斯族 (C)大武壠族 (D)馬卡道族
- 7 根據荷蘭時代的官方統計,當時原住民族的人口數大約多少?(A) 10 萬人以下 (B) 10-15 萬人之間 (C) 20-30 萬人之間 (D)超過 50 萬人
- 6 歷代政府對平埔族群設置職官,下列那一個不屬於上述的職官?(A)酋長 (B)土目 (C)通事 (D)保長
內容推薦
- 19 原住民族地區最早的學校為 1896 年(明治 29 年)設立的「國語傳習所豬朥束分教場」。這所學校的所在地為何?(A)恆春 (B)臺東 (C)花蓮 (D)高雄
- 20 原住民族史上發生過許多歷史事件,泰雅族參加過其中許多事件,下列那一個歷史事件與泰雅族沒有關係?(A)大嵙崁事件(1885-1891,1906-1907) (B)李棟山事件(1901-1902)(
- 21 原住民族史上發生過許多歷史事件,下列那一個與布農族有關係?(A)牡丹社事件(1871-1874) (B)李棟山事件(1901-1902)(C)太魯閣事件(1914) (D)大分事件(1915)
- 22 原住民族歷史事件,下列那一個與樟腦的製腦權有關係?(A)牡丹社事件(1871-1874) (B)大嵙崁事件(1885-1891,1906-1907)(C)南庄事件(1902) (D)霧社事件(1
- 23 下列日本帝國時期的學校制度,何者為當時「生蕃」最不可能去就讀?(A)小學校 (B)公學校 (C)蕃人公學校 (D)蕃童教育所
- 24 原住民族史上發生過一件國際性的事件,最後演變成日本出兵臺灣以及清國在臺灣建省。這是下列那一個歷史事件?(A)牡丹社事件(1871-1874) (B)李棟山事件(1901-1902)(C)太魯閣事
- 25 〈番俗六考〉有云:「沙轆番,原有數百人,為最盛,後為○○○殺戮殆盡,只餘六人,潛匿海口,今生齒又百餘人云云。」此一敘事是臺灣史的那一時期發生?(A)荷蘭統治時期 (B)明鄭統治時期 (C)清帝國
- 26 明治時代發生過南庄事件,下列那一個人物跟這個歷史事件有關係?(A)潘文杰 (B)日阿拐 (C)哈鹿閣那威 (D)莫那魯道
- 27 臺灣原住民族在近代的研究過程中,下列那一個人的成就不屬於這個領域?(A)鳥居龍藏 (B)伊能嘉矩 (C)移川子之藏 (D)八田與一
- 28 研究並熱愛臺灣原住民族,死後衣冠塚在臺東的日本學者,是下列那一個人?(A)明石元二郎 (B)伊能嘉矩 (C)森丑之助 (D)馬淵東一
- 29 目前「都市原住民」占原住民族總人口的比例非常高,下列那一個數字最接近真實情況?(A) 20% (B) 30% (C) 50% (D) 70%
- 30 我國政府在 1994 年 4 月 10 日接納正名運動的訴求,同意將「山胞」改名為「原住民」。當時的總統是誰?(A)蔣經國 (B)李登輝 (C)陳水扁 (D)嚴家淦
- 31 1994 年國民大會修憲,將「山胞」改為「原住民」。修憲通過的日期為何?(A) 2 月 28 日 (B) 4 月 10 日 (C) 8 月 1 日 (D) 10 月 25 日
- 32 1997 年第四次憲改在「憲法增修條文」中對於「原住民」名稱做了修改。下列何者正確?(A)將「山胞」改為「原住民」 (B)將「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C)將「原住民族」改為「原住民」 (D)將
- 33 2014 年行政院公布兩個新的原住民民族,使得我國經國家認定的原住民族數目增加到:(A) 9 個 (B) 14 個 (C) 16 個 (D) 18 個
- 34 根據原住民族委員會的公告,目前原住民族部落的總數目是:(A) 199 個 (B) 210 個 (C) 746 個 (D) 850 個
- 35 臺灣原住民族的宗教信仰,除去民族傳統信仰以外,普遍信奉西方基督宗教。目前那一種教派的信徒最多?(A)天主教 (B)長老教會 (C)真耶穌教會 (D)循理教會
- 36 請依時間序列排出下列與原住民族運動相關組織或刊物的出現先後次序:①《高山青》 ②《山外山》③臺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 ④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少數民族委員會(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 37 下列有關「吳鳳神話」爭議事件之敘述,何者錯誤?(A)吳鳳事蹟是在日本帝國時期開始成為教科書內容(B)林衡立為二次戰後首位對吳鳳事蹟提出質疑者(C)嘉義中埔的吳鳳廟是鄒族感念吳鳳恩惠而興建的(D)
- 38 戰後很長一段時間有原住民族九族之說法,但在民主化過程中,許多原住民族群獲得正名。請依時序排列下列各族獲得正名的先後次序:①卡那卡那富族 ②太魯閣族 ③賽德克族 ④拉阿魯哇族 ⑤噶瑪蘭族⑥撒奇萊雅
- 39 原住民族委員會於 1996 年成立時,曾引發許多爭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最初行政院擬以行政命令作為成立依據,後在原住民籍立委堅持下,才改以組織條例送請立法院審議(B)該機關首長是否兼任行政
- 40 21 世紀後,原住民族社會推動以原住民族知識為核心的民族教育訴求,近年推動之教育措施,非以原住民族知識為核心的是:(A)原住民重點學校 (B)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C)原住民族部落學校 (D)原住
- 41 清帝國乾隆年間於臺灣府設「理番同知」,下列何者並非其職權?(A)民番土地爭議 (B)通事、土目任命 (C)隘寮庶務 (D)人頭稅徵收
- 42 臺灣省政府於 1950 年代頒布的法規命令或政策文件中,那一項明文規定要「取消保留地制度」?(A)山地施政要點(1951) (B)山地人民生活改進運動辦法(1951)(C)促進山地行政建設大綱(
- 43 有關臺灣原住民族社會發展過程中,對於「都市原住民」現象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 1960 到 1970 年代臺灣經濟轉型過程,就業人口由農業快速轉移至非農業(B)山地原住民因距都會區較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