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0閱讀下列文字後,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笑曰:「□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无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A)依文意判斷,□□處應填上「莊子」 
(B)文中以「一龍一蛇」為喻,說明人須如龍蛇動靜分明,才能自在逍遙 
(C)文中的「道德」與儒家「仁義」相似,皆言謹慎謙虛的修養法則 
(D)「物物而不物於物」一句「物」的詞性依序為:動詞、名詞、動詞、名詞 (E)本文認為人要放棄世俗的認知,與大自然合一,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逍遙自在。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25
統計:A(4),B(4),C(5),D(3),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