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課堂上,同學們討論清廷的立憲運動,哪位同學所言才是符合史實?
(A)棠棠:「由慈禧太后主動展開此項改革。」
(B)小勝:「立憲運動的主張之一,是廢除科舉制度。」
(C)阿凡:「運動非常成功,內閣成員廣納各行各業及知識分子。」
(D)小恩:「部分支持君主立憲的讀書人,在1911年後因為對清廷失望,轉而投入革命陣營。」
(A)棠棠:「由慈禧太后主動展開此項改革。」
(B)小勝:「立憲運動的主張之一,是廢除科舉制度。」
(C)阿凡:「運動非常成功,內閣成員廣納各行各業及知識分子。」
(D)小恩:「部分支持君主立憲的讀書人,在1911年後因為對清廷失望,轉而投入革命陣營。」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民國80年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之後臺灣民主又有何進展?(A)民主進步黨正式成立 (B)陸續開放黨禁、報禁(C)首次舉辦地方議員選舉 (D)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 民國76年由哪一位總統任內,宣布解除戒嚴?(A)蔣中正 (B)蔣經國 (C)李登輝 (D)陳水扁
- 戒嚴令頒定對臺灣造成的影響,以下描述哪一項最為正確?(A)造成二二八事件 (B)引爆國共內戰(C)形成白色恐怖 (D)臺灣順利光復
- 民國38年政府頒定戒嚴令,其主要的目的為何?(A)為了接收統治臺灣 (B)為了推動地方自治 (C)為了改選中央民意代表 (D)為了防止共產思想滲透
- 日治時期,臺灣民眾逐漸有打棒球、逛百貨公司、參觀博物館等休閒娛樂活動。請問民眾開始重視休閒活動,應該與總督府推動下列哪一項政策密切相關?(A)皇民化運動的落實 (B)臺灣文化協會的努力(C)臺灣
- 日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灣推動現代教育,讓臺灣小朋友讀公學校,日本小朋友讀小學校。請問這種情況是因為日本在臺教育,採取哪一項原則?(A)差別待遇原則 (B)南進政策原則(C)皇民化運動員則 (
- 民國37年政府制定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請問此條款的制定對於日後的臺灣,造成什麼影響?(A)限制人民言論出版等自由 (B)造成總統權力提高 (C)強迫原住民改用漢姓 (D)臺灣民眾黨正式
- 1990年李登輝總統成立「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以調查歷史真相。下列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描述,何者最為正確? (A)因臺灣人反對陳儀接收臺灣,而引爆大規模抗爭 (B)因臺灣省省主席處置失當,而
- 日治時期臺灣的人口大幅成長,請問下列何者是導致臺灣人口大幅成長的主要原因?(A)日本人配合總督府政策,大舉移民來臺 (B)醫療衛生改善、社會安定,導致死亡率下降(C)國共內戰爆發,大陸人士大量
- 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民,在日本的統治下生活發生了那些改變?(A)平日都是以日語進行溝通,不說母語 (B)大多就讀中學校,以升學作為主要目標 (C)繼續鼓勵女子纏足,以求嫁給好人家 (D)開始使用標
內容推薦
- 八國聯軍時,慈禧太后向列強宣戰,東南各省的地方長官反應為何? (A)積極參與,派兵支援 (B)發動護國軍,宣布獨立 (C)與列強協商,保護外人 (D)拆除炮臺,開放門戶。
- 清廷在辛丑年時與各國所簽訂的條約,其內容對中國造成諸多損害,其中影響中國最大的是下列何者?(A)列強得在中國各通商口岸設廠製造 (B)中國負擔鉅額賠款與列強可在使館區駐兵 (C)鴉片可以在中國
- 自隋朝以來,科舉制度便是中國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但在下列哪個改革運動中結束了科舉制度?(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 宣統3年,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終致革命成功。請問:武昌起義的背景是四川發生的哪一運動? (A)保路運動 (B)立憲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自強運動
- 中國近代受到外力侵略後,力求變法圖強,其因果關係的配對何者正確? (A)鴉片戰爭→自強運動 (B)甲午戰爭→革命運動(C)八國聯軍→戊戌變法 (D)英法聯軍→庚子後新政。
- 民國二年,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請問,此役起因於何人被暗殺?又為討伐何人?(A)宋教仁,袁世凱 (B)孫文,袁世凱(C)黎元洪,段祺瑞 (D)蔡鍔,溥儀
- 中華民國建立之後,曾經出現過兩次短暫的帝制。請問:當恢復帝制時的總統是下列哪兩人? (A)孫文、曹錕 (B)袁世凱、溥儀(C)蔡鍔、段祺瑞 (D)黎元洪、宋教仁
- 民國六年起,中國有北京、廣州兩個政府,中國呈現長達十幾年的南北分裂。請問,造成此分裂的主要原因為何?(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B)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要求(C))孫文發動護法運動 (D
- 下列關於民國「五四運動」的敘述,何者「錯誤」?(A)起源於巴黎和會上中國收回山東主權失敗 (B)主張「驅逐韃虜,恢復中華」(C)由學生發動,並引起各階層罷工、罷市,抵制日貨(D)擴大新文化運動
- 清末民初,受西方文明衝擊,中國的社會風氣隨之改變,可能出現下列哪種情況? (A)新知識分子成為主導社會改革的重要力量 (B)婦女謹守「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C)上海等租借區因仇外
- 下列有關民國初年的新文化運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起源於陳獨秀發行「自由中國」雜誌 (B)積極鼓吹的「德先生」與「賽先生」是指自由、平等(C)主張「中體西用」,維護儒家傳統地位(D)主張
- ( )了解一地人口組織結構最好的圖形為何? (A)人口分布圖 (B)人口成長圖 (C)人口金字塔圖 (D)人口遷移圖。
- 西元 1917 年布爾什維克黨提出「和平、土地、麵包」的口號,獲得普羅大眾的支持,發動革命而取得政權。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當時民眾不希望俄國繼續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B)領導布爾什維克
- 西元 1929 年 10 月 24 日這一天,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高頂跌入深淵,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短短的兩個星期內,約有 300 億美元的財富消失。而此次的經濟危
- 希特勒在一書中提及:「…我們要停止…老是在歐洲南進和西進的腳步,而把目光轉向東方國家…」因此二戰時,希特勒入侵東方國家是指何處? (A)中國 (B)日本 (C)朝鮮 (D)蘇聯。
- 自西元一九三○年代起,德國開始積極準備對外擴張的工作,陸續併吞了奧地利與捷克,但為了避免在戰爭的過程中腹背受敵,於是簽訂了哪個條約? (A)《凡爾賽條約》 (B)《慕尼黑協定》 (C)《德蘇互不侵
- 新聞報導:「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5 個常任理事國,再度就敘利亞化武危機進行討論,對於聯合國授權採取軍事行動攻擊敘利亞一事,會談中仍然沒有獲得進展。」請問:這 5 個常任理事國,不包括下列何國? (A
-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美國為了遏止共產勢力的擴張,曾經作了很多的努力,而這些努力不包括下列何者? (A)推行馬歇爾計畫 (B)實施圍堵政策 (C)興建柏林圍牆 (D)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這一場戰爭爆發後,使得美國與中華民國政權重新建立起政治關係,美國將臺灣納入防共體系的一環,並開始給予臺灣軍事與經濟上的支援。」請問:此戰爭指的是何者? (A)古巴危機(B)越戰 (C)韓戰 (D
- 「這些國家不願意加入冷戰的對抗形勢,在國際事務上互相合作,藉此來影響國際事務的發展,逐漸在國際組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請問:上文所述應該是下列哪個事件? (A)第三世界國家的出現 (B)美、蘇的對
- 朝鮮的「三一運動」與中國的「五四運動」有多項共同點,「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皆是出現在一次大戰之後 (B)同是受到民族主義的刺激(C)兩者反抗的對象皆是日本 (D)兩個運動最後都讓政府讓步
- 一次大戰時,俄國爆發兩次革命,對於政治及民生發展影響甚巨。請問:關於兩次革命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十月革命後推翻專制沙皇,二月革命後成立共產政權 (B)二月革命是由史達林領導,十月革命則
- 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恐慌對全世界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也牽動了當時的國際情勢。請問:下列哪個事件的發生是由經濟大恐慌直接或間接造成的? (A)印度的不合作運動(B)朝鮮的三一運動 (
- 這個政黨是西元 1922 至 1943 年義大利的執政黨;1925 年時,修改選舉法,強迫國會通過實行該黨一黨專政;1926 年,取締所有政黨,使得該黨成為義大利唯一合法政黨。這應該是下列哪個政
- 真恩與同學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下列何人的觀點與說法有誤? (A)真恩:諾曼第登陸行動與蘇聯夾擊德軍 (B) 浩政: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大戰才宣告結束。 (C)孝盈:美國因為珍珠港事變決定對軸心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