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产生于( )
(A).动物的合群感
(B).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C).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D).人先天具有的善良意志
(A).动物的合群感
(B).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C).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D).人先天具有的善良意志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8.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闭合型与开放型操作技能(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 16.亚里士多德说,德性是由先做一个一个的简单行为而后形成的,这和技艺的获得一样。这句话说明了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是( )(A).道德认识的形成(B).道德情感的形成(C).道德习惯的形成(D).道
- 25.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活动,称为( )(A).法律适用(B).法律执行(C).法律监督(D).法律制定
- 7.当人们为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而兴高采烈的时候,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人口膨胀、土地荒漠化、酸雨增多、森林退化、粮食短缺、温室效应、物种减少等现象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与日俱增。在这样的困
- 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 )个组块。(A)6±2(B)6±1(C)7±1(D)7±2
- 1 公務人員對於下列何種事項之爭議,不得提起行政爭訟?(A)申請補助因公涉訟之律師費用 (B)免職處分 (C)請求調整俸給 (D)請領加班費
- 15.古人把“德”注释为“得”,认为德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心有所得,如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这里的“德”是指(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公民道德(D).个人品
- 24.根据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有不同的称谓,其中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的法律解释称为(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学理解释
- 6.尽管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涌现过的人生目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科学而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B).拜金主义的人生目的(C).个人主义的人
- 15.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B)一种题型(C)某种题型(D)多种题型
內容推薦
- 1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首先应确立的理念是( )(A).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B).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倡导法律制度移植借鉴(D).坚持立法思想
- 9.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B)视觉想象(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
- 下列何者具有擬交感神經(sympathomimetic)作用?(A) Cocaine(B) Bretylium(C) Reserpine(D) Metyrosine
- 9.中华民族历来有一种为了国家、社会或民族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和对于国家、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忧患意识。下列古训中体现了这种精神和意识的是( )(A).欲当大任,须是笃实(B).民生在
- 27.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原则的根本制度保证是( )(A).政治协商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8.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人们行动的标准首先是( )(A).法律(B).道德(C).习俗(D).礼仪
- 10.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
- 所謂「老人國、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係指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A)7% (B)8% (C)9% (D)10%
- 10.一心一意、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也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帮残助残是为人民服务,同事间、邻里间、师生间、同
- 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导力量的是( )(A).混合所有制经济(B).全民所有制经济(C).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D).劳
-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社会氛围。下列有关法治与法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治与法制的内涵和外延完全相同(B).法制是社会主义民
- 11.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
- 2.邓小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纲领是( )(A).脱贫致富奔小康(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建设
- 11.始终保持一种不畏艰险、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和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勤俭朴素、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坚决抵制和反对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贪污腐化、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思想和行为,是以“
-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地说明( )(A).理想就是现实(B).现实不能成为理想(C).理想是可以自发实现的(D).理想的实现必须落实在行动上
- 20.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称为( )(A).法律证据(B).法律程序(C).法律方法(D).法律观念
- 3.中华民族富于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元里人民抗英、全民族抗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体现了( )(A).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
- 12.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公德主要内容的是( )(A).助人为乐(B).爱岗敬业(C).夫妻和睦(D).勤俭持家
-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戚继光抗击倭寇到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全民族抗日战争,这些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A).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B).维护国家统一,促
- 2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是加强公民法律修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主要包括重证据、讲程序和( )(A).改革创新(B).服务大局(C).与时俱进(D).权利义务相统一
- 13.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分远近亲疏都一视同仁,不滥用职权、不假公济私,周到服务、平等待人,追求社会公正、维护社会公益。这是从业人员应该遵守的( )(A).不断创新的道德要求(B
- 29.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称为( )(A).经济法(B).行政法(C).社会保障法(D).知识产权法
- 22.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危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其支柱和核心是( )(A).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B).科技安全和信息安全(C).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D).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任务,这一任务反映到爱国主义的内容上,就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救亡图存(B).实现共产主义(C).发扬集体主义精神(D).建设和发
- 23.马克思主义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本质而言,法所体现的是( )(A).统治阶级的意志(B).当权者个人的意志(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D).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