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於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節錄自墨池記)
17. (  )下列有關本文的敍述何者正確?
(A)作者曾鞏,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其文氣勢縱橫,跌宕多姿;筆法精警,長於議論,與王安石並稱「曾王」
(B)作者引用晉書中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一事,來強調張芝刻苦學習書法的精神
(C) 首段運用由近而遠、由大而小的筆法,描寫墨池的地理環境和名稱的由來
(D) 第二段由池及人,由墨池而追念王羲之,勉勵學者要專心向學並深造道德。

參考答案

答案:D[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1),B(3),C(0),D(5),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