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7. 「子路為蒲令,備水災,與民春修溝瀆。為民煩苦,故人與一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貢復之。子路忿然不悅,往見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災,故與民修溝瀆以備之,而民多匱於食,故人與一簞食、一壺漿,而夫子使賜止之,何也?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子曰:『爾以民為餓,何不告於君,發倉廩以給食之?而以爾私饋之,是汝不明君之惠,見汝之德義也。速已則可矣,否則爾之受罪不久矣!』子路心服而退也。」(漢劉向)關於這篇文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子路為防患水災,請人人準備「一簞食、一壺漿」預防水災的來臨
(B)子路生氣,是認為孔子這樣有仁德的人竟然不支持他為百姓的設想
(C)子路意圖動用國家的糧倉來防患水災,很容易受到誤解,招致禍害
(D)孔子教訓子路,對於君王給他的恩惠不懂得感恩,對百姓並沒好處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36832
統計:A(39),B(989),C(297),D(12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