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請根據文章的內容,回答第 33 題
1960年出版的《新英文法》,適逢1968年起□□政策實施的潮流,造就了大量的英語學習人口,出版至今五十餘年,印製上百刷,保守估計銷售量已超過百萬冊以上,成為兩個世代的臺灣人,學習英文的集體記憶。許多人也因此認識作者柯旗化,但大家可能沒想到,柯旗化曾經兩度入獄,被控以奠須有的罪名,坐監十餘年,因此,《新英文法》內的修訂,大多完成於獄中。1929年出身於高雄左營的柯旗化,生來便有個日後易遭受軍警情治人員刁難的姓名,他曾被指控「旗化」是要換掉國旗之意。其實「旗化」之名,得名自柯旗化的父親為善「化」人,母親為「旗」山人,那只是期望柯旗化勿忘故鄉之意。柯化在就讀高雄中學時,擔任學生兵目睹戰爭末期的悲慘局面,也在就讀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期間,經歷二二八事件的血腥清鄉。1951年7月31日,當時已在高雄市立女中(今新興國中)教書的柯旗化因警在他住處搜出《唯物辯證法》一書,被認為想左傾因而遭到刑求審訊,此為首次被逮捕入獄,後被送至綠島新生訓導處感訓,在1953年被釋放。出獄後曾擔任美軍顧問團翻譯、高雄中學、高雄市立女中擔任英文老師,1958年辭職後,專營第一出版社。這段期間,柯旗化在1955年與蔡阿李結婚,育有兩子一女。然而,1961年10月4日,忙於文法書寫作與出版業務的柯旗化再次被捕,他被羅織了一段「聽匪廣宣,並將之錄音帶,在臺北中興橋下,交與四人,密盟成立臺灣獨立國」的情節,控以預備叛亂罪,最終被判12年徒刑。當時,次子志哲遠只是個十個月的小嬰兒。(本文摘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觀·臺灣》第27期)

31.上述資料與下列何歷史事件相關?
(A)二二八事件的清鄉
(B)雷震案
(C)中壢事件
(D)白色恐怖。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