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11. 題為題組下表為 種農業類型,依照不同指標分類排列而成。依據該表,請問: 
10.下列關於各欄各列的說明,何者正確?
(A)列一的農業可見於熱帶地區
(B)列三由左至右,集約度逐漸降低
(C)甲欄的共同特徵是人為投入多
(D)丙欄由上到下,集約度逐漸增加。

10.下列關於各欄各列的說明,何者正確?
(A)列一的農業可見於熱帶地區
(B)列三由左至右,集約度逐漸降低
(C)甲欄的共同特徵是人為投入多
(D)丙欄由上到下,集約度逐漸增加。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83333
統計:A(7),B(0),C(1),D(3),E(0)
內容推薦
- 如右圖所示 請選出正確之符號?
- 電容器X的電容值為60μF,耐壓250 V。若電容器 X和另一電容器Y串聯後,其總電容值為20μF,總耐壓為300V,則電容器Y的電容值和耐壓分別為何?(A) (60μF,150V) (B)
- 有人認為:工廠工人的薪資只要能維持生計即可,如果工資過高,工人生活改善,就會多生小孩,人口隨之增加;如此一來,勞動力便增加,工資隨之下降,甚至低於先前水準。應如何理解這種說法?(A)反映中古時期
- 由 , y =1和x = 0所圍成的區域,如圖 ( 二 ) 陰影部分,則此區域面積可由下列何式求得? ˉ
- 圖(二)為颱風、梅雨、寒害、乾旱在臺灣西南部主要發生的月分,下列配對何者正確? (A)甲為梅雨(B)乙為颱風(C)丙為寒害(D)丁為乾旱
- 6 . 圖 一 是 某 項 資 料 在 1965-2025 年 的 世 界 變 化 趨勢 圖 。 該 圖 係 根 據 下 列 哪 項 資 料 繪 製 而 成 ? (A)勞 動 力 (B)貿 易 額(C
- 當一個物體受到三組力偶作用時,其結果為:(A) 合力及合力偶矩皆不一定為0(B) 合力必定為0,但合力偶矩不一定為0(C) 合力偶矩必定為0,但合力不一定為0(D) 合力及合力偶矩皆必定為0ˉ
- 「舊體制被送上『民主斷頭台』」、「某些面向看,革命後的世界更接近古羅馬而不是我們期待的進步」;甚且「採用毀滅傳統和秩序的激進方式,違背自由精神,結局會是空前的亂和新的專制 」上列引文論述的是哪一
- 美國農業學者布若格(Norman Borlaug)培育耐旱、抗病蟲害且高產量的矮生種小麥,送往糧食缺乏的落後國家,使布若格於 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但綠色革命卻造成貧富差距擴大,此現象發生
-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各國擁有在其經濟海域內資源的使用權。臺灣因四面環海,島嶼眾多,擁有廣大的經濟海域,但因與鄰近國家的經濟海域重疊,經常有漁業上的糾紛。上文所述的鄰近國家不包含下列何者?
內容推薦
- 某電感值為0.5H的線圈,若通過4A電流可產生0.01韋柏(Wb )磁通,則該線圈的匝數與儲存磁能分別為何?(A) 200匝,4焦耳 (B) 200匝,2焦耳(C) 100匝,4焦耳 (D)
- 左圖符號表示為 (A)雙動雙桿型液壓缸(B)附彈簧回行之單動液壓缸(C)單動雙桿型無彈簧液壓缸(D)雙緩衝型液壓缸。
- 已知四個正數a , b , c , d為一等比數列,若a +b = 20,a +b+c + d = 65,則a =?(A) 5 (B) 6 (C) 7 (D) 8ˉ
- 10 若圖中電晶體的VBE = 0.7 V,β= 100,則IE之值約為: (A) 52 mA (B) 43 mA (C) 05 mA (D) 0.83 mA
- 有人主張最好的政治制度是綜合國王制、貴族制和民主制;也就是執政者有優秀的才能品德,加上貴族的政治諮詢及人民行使的同意權,最能確保政權穩定,試問歷史上最能符合此構想的是 (A) 西元前十世紀的長
- 匝數分別為500匝和1000匝的X線圈與Y線圈,若X線圈通過5A電流時,產生4× 10–4Wb磁通量,其中90%交鏈至Y線圈,則X線圈自感L 及兩線圈互感M 分別為何?(A) L=72mH,M
- 1 The purpose of an audit is to gather and evaluate evidence in order to form an opinion on the ....
- 如圖 ( 十八 ) 所示電路,其中之二極體均為理想二極體。設變壓器輸入電壓為 60 Hz 之交流正弦波,則22 kΩ 電阻之平均電壓V 以及該電壓的頻率f 約為多少? (A) V =32V
- 有關明代「朝貢貿易」的說法錯誤者是? (A)是「勘合貿易」只有受明代冊封的「不征之國」方可領證貿易 (B)將政治上的「朝貢」,與經濟上的「互市」結合為一 (C)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成就便是發展朝貢
- 如圖(十三)所示之電路,在t =0秒時將開關S 閉合,若電容器的電壓vc初值為12V,則S閉合瞬間的電容器電流 ic與充電時間常數分別為何? (A) 7mA,0.2秒 (B) 7mA,0.25
- 上課時,同學們發表「匈奴對中外歷史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大禮:「北匈奴遁走,造成歐洲日耳曼民族連鎖遷移,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仲廉:「南匈奴內徙中原本土,永久定居,從此與漢人融合,不再滋事擾亂。」
- 1650年代大衛奉命全面了解北台灣地區的發展,到達後發現必須同時運用數種語言。下列哪一種語言是較不需要用到的? (A)荷蘭語 (B)西班牙語 (C)凱達格蘭語 (D)葡萄牙語。
- 如圖(八)所示之斜線面積,已知r=0.25R,若要使斜線面積形心的y座標值為0.75 h,則h 應為多少?
- 史家華勒斯坦著作《現代世界體系》,其中「絕對君主制與國家主義」。請判斷該單元所描述之時代會有哪一種特徵? (A)重商主義興起 (B)教會權力高漲 (C)封建制度相當穩固 (D)君主積極拉攏貴族。
- 1830-1870年間,台灣漢人與原住民在台灣中北部衝突劇烈;土豪、買辦以武力驅趕及政府的「剿蕃行動」;造成原住民舉族遷往深山或東部。請問這些衝突與武力行動的背後因素是什麼? (A)漢人與原住
- 漢代知識分子的「清議」與魏晉時代知識分子的「清談」有何共通之處? (A)對中國儒道心性之學都有卓著的貢獻 (B)均為面對混濁時局下的思想行動 (C)都站在與主政者對立的立場,對時局政務予以嚴厲的
- 田野教學走訪古宅廟宇及老街,走進主祀開漳聖王的神廟,發現斑駁的案桌上有三山國王字樣,側殿也奉三山國王;但文獻記載,該鎮是以泉州移民為主。對這種現象如何解釋較合理? (A)因漢人宗教信仰兼容並蓄
- 在這個地區,葡萄牙和荷蘭人扮演具攻擊性的角色,他們與當地的穆斯林展開競爭,並試圖以武力驅走穆斯林商人,取得香料的控制權;明帝國的商人則從中土運來紡織品、瓷器和草藥等生活用品,換回香料,珍珠和瑪
- 「漢武帝遣使束帛加璧,安車以蒲裹輪,駕迎魯申公,弟子二人乘軺從…」請問:這屬於當時選用人才辦法中的哪一項? (A)詔舉 (B)徵辟 (C)察舉 (D)通經補吏。
- 請選出《漢摩拉比法典》正確的敘述 (A) 是一部成文法典 (B)內容已完全脫離「神話思維」,是人本人治的法典 (C)充滿階級意識,人民的權利無法獲得保障 (D)是兩河流域地區最古老的法典。
- 永嘉之禍、安史之亂、靖康之禍,這三件大事之間的共通歷史意義為何? (A)皆是內亂所導致的外患(B)皆造成中國南北的分裂 (C)皆因內重外輕帶來的後遺症 (D)皆促使文化經濟重心的南移。
- 西元5世紀在印度出現「釋迦牟尼是毗濕奴的化身之一」一說,代表印度宗教發展出現哪一種趨勢?(A)佛教吸收婆羅門教的教義,並為信仰主流 (B)婆羅門教吸收佛教思想,佛教因此沒落 (C)婆羅門教與佛
- 烏托邦社會主義與馬克思社會主義有哪些觀點是相同的? (A)均主張廢除私有財產制,反對自由競爭的經濟制度 (B)均對工業社會上貧富不均、勞資不滿,提出解決方法 (C)均主張透過制度的安排,謀求經
- 官員指出:為紓緩巿場銅錢不足,政府應禁止民間鑄造銅器。上述狀況發生的時代和因素是: (A)秦統一天下,為發展商業,鼓勵民間鑄銅錢 (B)西晉大亂後百廢待舉,希望擴大銅錢流通 (C)晚唐,商業繁
- 關於十七世紀的英國政局發展,有人形容:「革命前是國王的議會,革命後是議會的國王。」關於此一說法,以下論述何者正確? (A)革命後議會發生變化,而國王本身沒有變化 (B)革命後國王本身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