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以下是板橋高中學生對「板橋」聚落進行鄉土地理專題研究的報告內容: 甲:該聚落位於盆地內大漢溪和新店溪交會之處,清治以前是平埔族武朥灣社和擺接社的生活範圍。 乙:清雍正、乾隆之間,漢人入墾人口漸聚後,乃以「擺接堡」的漢人聚落為主體;道光年間林本源家族自大溪遷居板橋,更使板橋成為宗教、商業、文化中心。 丙:在日治時期,火車開入板橋,為板橋帶來都市化的基礎。大正9年全台行政區改制,板橋為海山郡役所的所在地,是郡之行政中心。 丁:國民政府治台後,改稱台北縣板橋鎮,為縣治所在。1972年7月1日升格為縣轄市;2010年12月25日隨著台北縣改制為新北市而改為板橋區,為新北市的政治經濟中心。 戊:位於板橋區中央的新板特區,約在1990年代左右開始整地開發,建立了全臺第一個四鐵共構複合式車站,強化板橋在臺北都會區西側交通樞紐的地位。 己:近來板橋區已在實質上逐漸成為新北市的政經中心(CBD),其工商服務業相對發達,為知名連鎖餐飲、金融機構…各大服務性業種進駐新北市的首要據點。最後同學們做出結論:「本聚落從過去以來,地理景觀已產生許多變化。」請問:
42.若要明確的標示上述所論及的地點,以下哪一幅地圖最不適用? 
(A)1:5000像片基本圖 
(B)康熙年間繪製的臺灣府三縣圖 
(C)1:20000臺灣堡圖 
(D)1:25000經建版地形圖。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