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 某民主國家在2007年6月10日舉行國會大選後,由甲黨獲勝,但卻因為政黨之間的歧見,一直無法產生新的政府,也造成居於多數的荷語區居民和居於少數的法語區居民的分裂加劇。請問:
26.由上述訊息判斷該國的政治體制運作,下列敘述哪些最可能?甲、國家元首須肩負實際的行政責任乙、國會議員得兼任行政部門政務官丙、行政首長可以參與表決國會法案丁、由互不相讓的兩個政黨輪流執政
(A) 甲乙
(B) 甲丁
(C) 乙丙
(D) 丙丁
26.由上述訊息判斷該國的政治體制運作,下列敘述哪些最可能?甲、國家元首須肩負實際的行政責任乙、國會議員得兼任行政部門政務官丙、行政首長可以參與表決國會法案丁、由互不相讓的兩個政黨輪流執政
(A) 甲乙
(B) 甲丁
(C) 乙丙
(D) 丙丁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20833
統計:A(5),B(4),C(25),D(6),E(0)
內容推薦
- 表二為幾個國家的哺乳類生物種類數量。根據此表的資料可獲得下列哪項結論?表二國家印尼墨西哥巴西中國秘魯哥倫比亞印度坦尚尼亞物種數量515449428394361359350310(A) 赤道地區哺
- 民生主義主張建立社會安全制度,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明文規定,保障特定人民的醫療衛生和社會福利。這些受到明文規定保障的人民包括:甲、懷孕婦女 乙、金馬地區居民 丙、身心障礙人士 丁、低收入老人和
- 下列哪二項經濟政策,最符合中山先生實業計畫的主張?甲、鼓勵民間企業興建經營高速公路乙、興建商業和軍事混合使用的港口丙、引進跨國公司協助開發科技工業園區丁、協助私人金融集團併購公私金融機構(A)
- 中山先生在民權主義提出「甲、革命民權;乙、權能區分;丙、均權制度」的理論與主張,這三種理論中「權」的性質與內容有什麼異同?(A) 甲乙相同(B) 乙丙相同(C) 三者皆同(D) 三者皆異
- 某朝代建國之初,有人建議記取前朝未能善用大亂後「勞民易為治」的有利條件,反而過度役使民力,終於導致民眾叛亂而亡國。本朝制度承襲前朝,若不能記取歷史教訓,更新制度,可能會步上前朝亡國的後塵。「某朝
- 調查顯示:「1971-1999年,美國東部櫻花開花日期提前7天;1959-1999年,歐洲秋季樹葉變色的日期延遲8天;1954-1981年,中國雲南西南部山區的霧日減少75天。」下列何者最適
- 某國舉行國會議員改選,結果由左派政黨獲勝,隸屬右派政黨的總統只好任命左派政黨的領導人擔任內閣總理,實施左右共治。從上述訊息判斷,該國的政治體制運作,下列敘述何者最為合理?(A) 最高行政首長為總
- 依據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七條的規定,下列有關監察院組成方式、職權行使和保障的敘述,哪些正確?甲、監察院設監察委員若干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乙、監察委員在監察院內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院外不負
- 英國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認為,政府權威的正當性是建立在被治者同意的基礎上。下列哪項敘述與洛克這項主張的意涵最為接近?(A) 民意機關的代表必須由公民選舉產生(B) 統治者透過選舉獲
- 一位在台任職的官員向長官報告,指出:為獲得「蕃地」的經濟利益,我們必須使用武力,沒收「蕃人」的槍枝,讓他們放棄狩獵生活,並強制將他們移居接近平地的河川地,從事農耕,以便加強控制。這種觀點的歷史背
內容推薦
- 我國根據民生主義理論,實施平均地權改革政策。就訂定地價而言,下列有關目前實施政策與中山先生主張的比較,何者正確?(A) 兩者皆以地主申報的地價為準(B) 兩者皆以政府公告的地價為準(C) 目前政
- 中山先生雖然反對盧梭的天賦人權說,指出其學說沒有事實根據,但對他「提出民權的始意」,認為是「政治上千古的大功勞」,此句話的主要意涵為何?(A) 主張自然權利說(B) 對抗君權神授說(C) 推翻極
- 史家評論道:這個朝代的帝王年壽都不長,以致皇家嫡傳世系屢次中斷,經常出現由宗藩入繼帝位,而引發太后臨朝、外戚主政的現象。這個朝代是指:(A) 東漢(B) 唐代(C) 北宋(D) 清代
- 該國的政治、社會處境與中山先生哪項主張的提出背景最相似?(A) 萬能政府(B) 直接民權(C) 濟弱扶傾(D) 民族平等
- ◎表三是2004年臺灣北、中、南、東四大區域的一些基本資料。請問:表三區域土地面積(平方公里)二級產業就業人口佔總就業人口比例(%)三級產業就業人口佔總就業人口比例(%)耕地率(%)水田率(%)甲10
- 中山先生認為中國雖四萬萬之眾,實等於一盤散沙,民眾對國事毫不關心,國家民族觀念相當薄弱,祇知有自己不知有國家,不能團結。中山先生認為這種現象是受到何種因素的影響?(A) 中國自古即以天朝上國自居
- 慎終追遠是漢人社會的核心價值,台灣人也供奉祖先牌位,按時祭祀。但在某個時期,為了避免違反統治者的命令,必須設法將祖宗牌位藏起來。這種現象最可能發生在何時:(A) 1835年(B) 1886年(C
- 文心雕龍 詩品 歸在 (A)經部 (B)集部
- 某一時期,有人指出:「台灣物產豐富,有硫磺、蔗糖、鹿皮,原來缺少布帛,現也不虞匱乏」,建議政府善加防守。只要將內地的部分軍隊移防台灣,便可確保台灣及澎湖兩地,以確保東南數省之安全。這種想法的背景
- 中山先生在民生主義中批判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說」。馬克思所謂的「剩餘價值」事實上就是指下列何者?(A) 資本(B) 勞力(C) 土地(D) 利潤
- 表三是1905-1938年台灣的「米、糖、甘蔗」的價格變動與比率表,表中顯示出何種意義?表三年 代19051910191519201925193019351938在來米價(圓/100斤)3
- 表二為台灣某時期人口數超過1萬人的都巿。根據表中的資料推測,我們可以得知這項調查應於何時完成?表二地名台北台南新竹嘉義鹿港宜蘭彰化麻豆人口數507735000017827172811727315
- 這個時期的宗族組織機能完整,族人間患難相助,經濟上相互依賴;族長代表本族,可率領族眾參加戰爭;若族人違反規範,就在宗廟前聚集族眾施以處罰。這種兼具政治、經濟與軍事共同體型態的宗族組織,可能出現在
- 考古學者在印尼發現某些沿海居民家中,至今仍使用中國明代瓷製器皿。這些瓷器最可能的來源為何?(A) 明朝鼓勵海外貿易,瓷器銷往印尼,數代累積而來(B) 當地民眾常能從遭海難的明代船隻中尋獲貿易瓷器
- 一位西方人記錄他在中國旅行的見聞,指出:「這個城中,男女比例為1:2,很多人新近才從外地遷來,與我先前看到的中國城市不同。此地的婦女徒步或騎馬公開地在大街上招搖過市,一點也不害怕外國人。」這應當
- 文學家批評當時的考試制度使士人講究雕琢、堆砌的文詞,滋長浮華的士風,他們主張文學應著重表達作者從經典中獲得的理念,反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文學風格。這種文學觀念最早可能始於何時:(A) 兩漢(B)
- 一篇題為〈消失的城巿〉的文章裡,考察古代中國曾經存在、但至清代已經消失的城巿。此文所謂「消失的城巿」主要分布在哪個地區?(A) 陝西省(B) 浙江省(C) 湖北省(D) 廣東省第貳部分(佔48分
- 依照西亞石油的蘊藏分布,哪些國家之間的邊界與領海衝突,最可能與石油資源的爭奪有關?甲、巴林與卡達乙、伊朗與阿富汗丙、科威特與伊拉克丁、黎巴嫩與土耳其戊、以色列與敘利亞(A) 甲丙(B) 乙丁(C
- 圖六為1764年法國人測量中國沿海時繪製的地圖。 圖中的箭頭,指的是現在的什麼島嶼?(A) 馬祖(B) 金門(C) 香港(D) 澳門
- 台灣某公家單位出版的地形圖有兩種版本。其中比例尺二萬五千分之一的版本,需要15幅地圖才能涵蓋彰化縣全境;另一版本則只需要5幅。該單位出版的另一版本地形圖,比例尺最可能是:(A) 一萬五千分之一(
- 哪些政策的實踐,是中山先生「革命民權說」精神的最佳例證?(A) 甲、乙(B) 乙、丙(C) 丙、丁(D) 丁、戊
- 照片一所示的海岸類型,在下列臺灣哪兩個縣最普遍?(A) 桃園、新竹(B) 臺中、彰化(C) 嘉義、臺南(D) 屏東、臺東
- 表四為世界主要漁場的漁獲量資料。單位:千公噸太平洋漁場印度洋漁場東北部西北部中東部中西部東南部西南部東部西部279024565166889431441482838754091大西洋漁場東北部西北
- 一位政治人物批評某國說:「我們正目睹一個危機,『該國』在這危機中,對經濟秩序的需求與對政治秩序的需求互相衝突。過度中央集權使經濟成長持續萎縮,軍事生產則大增。」這裡的「該國」是指何國?(A) 1
- 一本書中提到:「從上海到南寧最快的方法,先要乘大輪船到香港,接著乘廣九鐵路到廣州,再轉到三水,從三水坐輪船到梧州。從梧州到南寧只有小火輪可乘,要走三天。如果能搭上單引擎飛機,只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