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以下是《諸羅縣志》的三份資料:資料甲:文武各官僑居佳里興(今臺南佳里鎮),流移開墾之眾,極遠不過斗六門(今雲林斗六鎮),北路防汛,至半線(今彰化)、牛罵(今臺中清水鎮)而止,皆在縣治二百里內。資料乙:附縣開墾悉為田,斗六門以下鹿獐鮮矣資料丙:流移開墾之眾,又漸過半線、大肚溪以北根據臺灣開拓發展的過程,此三份資料的時間先後順序為?
(A)乙甲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乙丙
(A)乙甲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乙丙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下列何者不是造成宋朝農業發達的要件? (A)自安南引進早熟稻,使稻米的生產量躍居糧食產量的第一位 (B)首先使用江東犁和龍骨水車等新式的耕作器具 (C)在丘陵地區開墾梯田,湖泊地區開闢湖田和圩田
- 中國的一般庶民本來不能自行設立家廟,這樣的規定到何時才解禁? (A)宋 (B)元 (C)明 (D)清。
- 資料一:秦始皇曾對其實施的政策提出辯解,云:「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資料二: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家錢穆曾稱許秦代制度具有理想性,是「一種極純潔偉大之理想,所謂平天下是也。」請問下列選項何者均
- ( )「土牛」、「土牛溝」或「土牛紅線」,是清代臺灣自南而北陸續劃定的人文界線。起初立石為界,後「以山溪為界,其無山溪處,亦一律挑溝堆土,以分界限」。界限的土堆,外型如臥牛,故稱土牛;其側的深溝,
- 若在網路上參觀博物館所辦虛擬殷商文物特展,應該可以看到哪些文物? (A)青銅製的禮器、兵器 (B)甲骨文 (C)鐵製的農具 (D)絲製的衣服 (E)精美的陶器。
- 對於右列兩幅人體圖(圖圖2),下列解讀何者正確?(A)圖1是傳統中醫書籍裡常見的解剖圖(B)圖2是中醫針灸術的人體經脈位置示意圖(C)兩圖出自17世紀之後西方傳入中國的醫學譯本(D)兩圖是在
- 「尊長族人剪除兇惡,訓誡子弟,治以家法,至於身死,亦是懲惡防患之道,使不法子弟知所儆懼悛改,情非得已,不當按律擬以抵償」。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以下哪一個朝代? (A)宋 (B)元 (C)明 (D)
- 眾所周知,西周的封建是一種所謂武裝殖民和軍事占領的性質,唯尋其根源,乃是為加強其所征服的哪一廣大地區之統治政策? (A)東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 歷史老師要同學利用假日去參觀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山頂洞人的生活模擬實況,他們可以看到下列哪些情景? (A)農人正在田裡耕作 (B)小孩在河邊用陶罐取水 (C)男人身披獸皮,正用石頭獵捕野獸 (D)有人
- 有位弟子對老師說:「我看到滿街都是聖人。」老師回說:「路人看你也是聖人。」這位老師認為:聖人和路人有一共同點,路人如果能把這個共同點發揮擴大,就可以成為聖人。這是哪一種學說? (A)陽明學說 (
內容推薦
- 清朝入關之後,在北京有不少官僚士紳是「有更始之慶,而無亡國之痛」。其關鍵原因在於? (A)清廷籠絡懷柔政策的成功,使他們立場改變 (B)此輩官僚士紳,為明朝剝削壓制,故歡迎新的統治者 (C)清廷
- 38~39 為題組題:圖一及圖二分別是臺灣在兩個不同時期的行政區域示意圖。請問:【題組】臺灣的行政區由圖一演變至圖二,是受哪一事件衝擊的結果?(A)1856 年的英法聯軍 (B)1874 年的
- 由西周到東周,出現了哪些方面的轉變? (A)社會上:貴族沒落,平民崛起 (B)政治上:由封建制逐漸走向郡縣制 (C)官吏任用上:由貴族世襲田邑制逐漸走向尚賢任能穀祿制 (D)經濟上:由貴族掌控的工
- ( )漢人移墾臺灣先後形成「唐山祖」及「開臺祖」兩種宗族組織,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唐山祖」或是「開臺祖」的宗族組織,都仍普遍存在於臺灣。以下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這種以血緣關係組成,購買田產
- 從秦始皇到漢武帝這段期間內,中國對匈奴政策的演進大致為何? (A)和親→征伐→和親 (B)征伐→和親→征伐 (C)先和親後征伐 (D)始終征伐。
- 金國建立後,不少君主皆致力於漢化,但以下哪一位例外? (A)金熙宗宗 (B)海陵王 (C)金世宗 (D)金章宗。
-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請問這首詩描述的是哪個朝代的現象? (A)東晉 (B)南朝 (C)北宋 (D)南宋。
- ( )他們的祖靈崇拜留有祀壺的風俗,稱阿立祖祭祀。所謂阿立祖是指其祖靈,無形無體,僅以一壺代表神體,通常供奉在社中公廨。他們也還保留一些供祀祖靈的公廨,每年在不同的社群居住地也會舉行祭典。上述為哪
- ( )某一時期,臺灣的法律規定:「凡是向官府登記在案,並繳納稅金者,即可合法吸食鴉片。」但是具有「某種身分者」不准吸食,如供應這種人吸食工具者,皆處以死刑。這裡所謂「某種身分者」是指 (A)原住
- 中國政治史上,自有丞相設置以來,君權和相權之間的關係應是下列何種情形? (A)相輔相成 (B)互相箝制 (C)相權依附君權之下 (D)既依賴又衝突。
-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十二至十三世紀之交,中國面臨著一段艱苦的局面:……在全面動員長期預算膨脹下,南宋已經險象環生,而以財政上的紊亂為最。」請問下列何者最可能是上文所指的財政問題? (
- 漢唐以下,迄於明清,中國堅持以「天朝」體制對待邊族。不料竟在「嚴夷夏之防」的宋朝,降尊紓貴,多次與鄰邦敵國建立對等的外交。請問首開外交平等之例是發生在什麼時候? (A)澶淵之盟 (B)紹興和議
- ( )小明暑假和家人到臺灣南部旅遊,在一處古蹟見到如下一段簡介:「…於一鯤身頂築小城,又築外城繞其麓。城垣迭磚凡三層。下一層入地丈餘而空其中,雉堞(指:由垛口和城垛交替組成的胸牆)俱釘以鐵,廣二百
- ( )從「臺灣好賺食」、「土膏墳盈,一歲三熟」一直到「勸君切莫過臺灣」,反映臺灣移墾社會的發展歷程,下列相關解讀何者正確?(甲)「臺灣好賺食」反映經濟因素對早年移民的誘因極大(乙)「土膏墳盈,一
- 漢武帝派遣使臣出使西域,足跡及於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等地。幾位同學討論這一事件的重要歷史意義,下列何種說法最適當? (A)羽柔:這只是一時的戰略需求,並無後續影響 (B)一真:漢朝因此
- 以下關於明清士紳的敘述,何者錯誤? (A)不少士紳利用特權「包攬錢糧」 (B)太平天國以來,士紳必須負責辦理團練 (C)必須參與造橋修路、興修水利工程等公共事務 (D)需負擔極重的稅捐。
- 清朝攻下南京之後,下達全面薙髮的命令,在江陰、嘉定卻激起了激烈的反抗,漢人寧可因護髮而犧牲生命。對於這樣的行為,較為合理的解釋應為: (A)對漢人而言,頭髮具有高度的文化象徵,雖被統治,也不能胡
- ( )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曾於1624~1662年間占領臺灣,建立殖民政權。1662年,鄭成功才驅逐荷蘭人,建立明鄭政權。下列有關這兩個政權經營臺灣的論述何者有誤? (A)荷蘭人在臺灣建立殖民地後,
- ( )「務實學,求明達用,養成深厚凝重氣質,毋徒以帖括為之,崇經史,強調六經為學問根源。」上述資料為清領時期臺灣人才養成教育的主要中心,請問其是指下列何者? (A)儒學 (B)書院 (C)義學
- 西漢元帝時,有一年發生強烈地震,山崩地裂,人民死傷無數。元帝因此下詔,承認他的統治出現嚴重問題,應為此事負責。漢元帝主要是基於何種政治思想而下詔認錯? (A)黃老治術 (B)經世致用 (C)陰陽
- 設 A(0,1,2)、 B(-1,0,3)、C(1,2,3) ,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A) 三角形ABC 的重心坐標為 (0,1,3)。(B) 過此三點的平面方程式為 x-y=-1 。(C)
- ( )在大肚溪以南,如臺南縣新營、林鳳營、柳營、高雄市前鎮、左營、後勁、右昌(衝)、高雄縣燕巢(援剿)等地名由於何者而得名? (A)鄭氏屯墾 (B)施琅攻臺 (C)清代的墾首制 (D)劉永福抗日
- 根據下圖六區(甲、乙、丙、丁、戊、己),回答下題( )龍山文化有城牆的出現,可視為中國最早的城市革命,請問該文化發生於何區(填代號)?
- 史家指出,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之摶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這應是指哪一時期? (A)商周時期 (B)秦漢時期 (C
- 請問下圖中代號A所示的政權為何?(A)遼 (B)金 (C)北宋 (D)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