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16-10-08】挪威的諾貝爾獎委員會七日宣布,致力終結長年內戰的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獲得二○一六年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在結束哥國政府與左派叛軍「哥倫比亞革命武裝部隊」(FARC)間逾半世紀的衝突上的努力。桑托斯是自一九九二年瓜地馬拉民權鬥士門楚之後,第二位獲得和平獎的拉丁美洲人士;也是哥國繼一九八二年馬奎斯獲得文學獎桂冠之後,第二位諾貝爾獎得主。他是經濟學家出身,曾任財政部長,領導哥國在一九九○年代走出財政危機;在烏利貝總統任內是國防部長,力主剿滅FARC,擔任總統後卻成為和平先鋒。
【2017-02-22】哥倫比亞左派叛軍(FARC)將於3月1日起全面解除武裝。FARC近7000名叛軍成員已從叢林及山區營地移出,赴往聯合國人員特編的安全區繳納武器及軍事裝備。哥倫比亞政府與FARC的交戰,足足打了52年之久,為拉丁美洲最長內戰,造成超過22萬人喪生、700多萬人流離失所。
19. 哥倫比亞最近的洋流是:
(A)加利福尼亞洋流
(B)墨西哥灣流
(C)祕魯涼流
(D)巴西暖流
【2017-02-22】哥倫比亞左派叛軍(FARC)將於3月1日起全面解除武裝。FARC近7000名叛軍成員已從叢林及山區營地移出,赴往聯合國人員特編的安全區繳納武器及軍事裝備。哥倫比亞政府與FARC的交戰,足足打了52年之久,為拉丁美洲最長內戰,造成超過22萬人喪生、700多萬人流離失所。
19. 哥倫比亞最近的洋流是:
(A)加利福尼亞洋流
(B)墨西哥灣流
(C)祕魯涼流
(D)巴西暖流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題組】下列有關巴拿馬運河的敘述哪三項是正確的?(甲)與蘇伊士運河同為世界僅有的二大連結海洋的運河;(乙)由法國建造完成,並長期由美國就近經營管理;(丙)主權回歸後,對國庫與產業結構帶來重大的影
- 【題組】下列何者最可以解釋全球化使非洲第三世界國家的貧窮問題更加突顯?(甲)當地的農礦資源多以未加工或低度加工的形式輸出;(乙)當地的傳統糧食生產因跨國企業的發展而大幅提升;(丙)跨國企業在當
- 【題組】安哥拉最可能參與那些國際組織? 甲-EU 乙-AU 丙- APEC 丁- OPEC (A)甲乙 (B)丙丁 (C) 乙丁 (D) 甲丙。
- ☆蔡英文總統於(2016)年6 月 24 日出發訪問我拉美友邦巴拿馬及 巴拉圭,7月2 日返國。這趟名為「英翔專案」的9 天 8 夜出訪行程,主要基於巴拿馬總統瓦雷拉邀請蔡總統出席運河擴建竣工典禮。指
- 非洲西北部亞特拉斯山的山腳下,今日許多農村皆由農牧兼營的傳統地中海型農業,轉變為蔬果專業農業區,農作物全數外銷歐洲市場。當地轉為農業專作且利潤極高的主因應為下列何者? (A)生長季較西南歐洲
- ◎.一國的性別比、平均壽命與總生育率(指女性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往往與該國的經濟發展關係密切。若甲~丁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奈及利亞、中國、日本四國(未依照順序),請問:【題組】中國最可能為表中
- 如【圖 37】所示,電路諧振時,則 XC值為: (A) 4 Ω (B) 5 Ω (C) 25 Ω (D) 10 Ω
- 在皮亞傑(J. Piaget)的認知發展論中,個體依據現有的基模(schema)來瞭解新物體或事件的歷程稱為:(A)平衡 (B)反射 (C)同化 (D)調適
- 史瓦濟蘭為我國在南部非洲的邦交國,其地理位置正好處於南非共和國的東部。根據駐紮在當地的外交人員表示,該地區的氣候類型和臺灣有點類似,都是在炎熱的夏季時有充沛的降水,形成當地的雨季。請問該地區主
- 在 R-L-C 串聯電路中,當電源頻率 f = 2 kHz 時,R = 10Ω、XL = 9 Ω、XC = 25 Ω,則電路的諧振頻率為何?(A) 2 kHz (B) 2 kHz (C)
內容推薦
- ☆由大陸企業承包的尼加拉瓜計畫耗資500億美元開鑿尼加拉瓜運河,預定2020年完成。圖為尼加拉瓜運河模擬路線,規劃的長度、寬度與深度均超越南方的巴拿馬運河,此運河的興建牽涉到貿易、經濟、政治等層面,預
- 羅馬在□取得政權後正式進入帝國時期,該人也被元老院尊為「奧古斯都」。請問:□為何人? (A)屋大維 (B)雷比達 (C)安東尼 (D)凱撒
- 西元前509年,改行共和。請問:羅馬共和體制的主要特色為何?(A)政府各部門相互制衡 (B)公民參政 (C)直接民主 (D)抽籤任官
- 羅馬共和末期,歷經一個多世紀的政爭和內亂。自□宣告羅馬全境戰爭的終止與和平的恢復,從西元前27年到西元180年,這二百多年間帝國境內大致和平,民生樂利、經濟繁榮、疆域擴大。此一盛世(黃金時代)被稱
- 羅馬共和時期某一官員的職責,是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為唯一職責,其住宅必須晝夜開放,隨時準備平民造訪。請問:其即是下列哪一官員? (A)護民官 (B)執政官 (C)監察官 (D)司法官
- 「西元四世紀初,羅馬皇帝頒布《米蘭詔令》,其主要內容是(一)正式承認基督教為合法宗教,與其他宗教一樣享有自由;(二)基督教的教堂、財產一律發還」,試問:文中的皇帝是指下列何者? (A)尼祿 (B)
- 羅馬共和晚期有位將領,率軍進入高盧(今法國)境內,他以8年時間征服整個高盧,其間也侵入不列顛等地區,他在軍事上的成就奠下了獨掌羅馬大權的基礎。請問:他是下列何人? (A)凱撒 (B)龐培 (C)屋
- 古代各民族的政治體制,因為不同的歷史背景,可能產生共和、王政、獨裁、帝國等不同的政治型態。請問:古羅馬政權的主要演變是 (A)由王政而獨裁再共和 (B)由帝國而王政再共和 (C)由王政而共和再帝國
- 從羅馬文化的特質來判斷,您認為下列科技與科學的發明與創造,何者屬於羅馬時代所有? (A)推算出拋物線的公式 (B)計算黃道十二宮的角度 (C)研究物質的成分與原子的組成 (D)精確計算建築時使用的
- 學者指出:在這個地區,隨著商人的通商貿易,傳入了印度的宗教文化,此區出現許多與印度相仿的廟宇與神祇。本地統治階級在該區印度化過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他們聘請婆羅門擔任顧問,引入印度的儀式、習俗與相
- 老師在課堂上討論到一個民族:「這個民族的歷史災難深重,雖然曾經建國並且有過一段短暫的輝煌時代,卻在此後經歷了長期的流離失所,並且不斷的被其他強大的民族或者帝國統治。直到兩千年後,他們憑藉著宗教帶
- 埃及第十八王朝時,部分希伯來人自願移居埃及,從事勞力及苦力工作。公元前十三世紀,摩西率領希伯來人十二個部落離開埃及,他們四處流浪,在摩西死後,由約書亞繼續肩負使命,終於到達巴勒斯坦。請問以上這些
- 基督教早期常遭受迫害,請問下列何者是基督教早期受迫害的主因? (A)公開傳教,鼓吹改信基督教 (B)堅持一神信仰,拒絕崇拜皇帝肖像 (C)受到貴族與軍隊的歡迎,動搖羅馬統治基礎 (D)基督教主張
- 西元四世紀君士坦丁大帝為了解決帝國西部經濟衰落、政治混亂以及對付外患的問題,採行以下那一措施? (A)加強中央集權 (B)遷都 (C)宗教改革 (D)加強奴隸制
- 十八世紀英國史家吉朋在《羅馬帝國衰亡史》談到大帝國滅亡原因時,點出:「西羅馬帝國之所以衰亡,是『野蠻和宗教的勝利』。」請問:上文所指的「野蠻」意涵為何? (A)來自北方的日耳曼民族 (B)來自東
- 歷史老師說:「五世紀是歐洲的一大變局。」請問:歷史老師所稱的「一大變局」是基於哪項史實所得的歷史解釋? (A)蠻族紛紛建國,歐洲大一統情況不再 (B)羅馬教廷從此取代政府,建立教皇國(C)基督教
- 在新英格蘭某一公共場所中,幾個公民泡在浴池,討論今天競技表演的節目表,說道:今天將有基督徒在場中與獅子競技。這一場景最可能發生在何時? (A)西元前二世紀 (B)西元二世紀 (C)西元四世紀末
- 西元五世紀的印度,正是笈多王朝最興盛的時代。請問:這個時期印度的統治者會以哪一位神祇做為王朝的守護神? (A)釋迦牟尼 (B)毗濕奴 (C)菩提達摩 (D)真主阿拉
- 西元前218年,二十九歲的漢尼拔率領四萬大軍與三十七頭戰象向義大利進軍。漢尼拔所領導的大軍是歷史上第一支翻越阿爾卑斯山脈的軍隊,此時已經是十月中旬,寒冷的天氣、泥濘的道路,以及山地部落的襲擊使漢
- 他的家世富有權勢,原是極力反基督徒的虔誠猶太教徒,在一次前往大馬士革捉拿基督徒的途中,耶穌向他顯現說話,從此他變成了很虔誠的基督徒,並四處向「外邦人」傳道,鼓舞受到排擠迫害的基督徒。他是誰?(A
- 布魯斯特曾說:「吾愛凱撒,但更愛羅馬。」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他熱愛羅馬的什麼? (A)法律觀念和法治的精神 (B)以農為本的立國精神 (C)重視務實、不好玄思的性格 (D)共和政治的體制
- 基督教是崇拜上帝、信仰上帝和上帝之子耶穌的宗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今日世界的三大宗教。請問:基督教最初出現的地點在何處? (A)埃及 (B)羅馬 (C)巴勒斯坦 (D)巴格達
- 傳說有一對被母狼乳汁餵養長大的孿生兄弟建造了一座新城市,但是之後兩兄弟發生衝突,哥哥將弟弟殺死,成為新城市的統治者兼第一任國王,並以自己的名字為新城市命名。今日,在這座城市中到處都可看見母狼與這
- 阿明讀到某一國王的傳記時,發現這個國王的一生曾歷經了一次相當大的轉折,他先是讓許多人因戰爭而死亡或顛沛流離,但後來他改變了宗教信仰,痛恨殺戮,轉而寬厚治國,致力於弘揚宗教、使人免於不幸。請問阿明
- 有一位羅馬皇帝重新組織帝國的政府,他將一位皇子留在西方,讓他負責西方事務;另一位皇子留在東方,處理東方事務。西元395年,這位羅馬皇帝過世,帝國因此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請問:下列何者亦是這位羅馬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