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0. 開孔後開孔斷面常會有毛邊此時必須
(A)以鋼刷清除
(B)以刀片割除
(C)以研磨整修
(D)噴砂處理。
(A)以鋼刷清除
(B)以刀片割除
(C)以研磨整修
(D)噴砂處理。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下列何者不是銲接製程規範(WPS)中常見之項目 (A)母材(B)銲法(C)接頭設計(D)銲接成本。
- 旋臂鑽床開動電源後要慢速進刀進刀後需先 (A)快速鑽孔(B)檢視中心及參考點是否對正(C)選擇轉速(D)開啟冷卻劑片。
- 銲前預熱可使 (A)銲道變窄(B)銲道強度增加(C)熱影響區臨界冷卻速率降低(D)熱影響區變窄。
- 下列何種銲法發生熔融現象 (A)電銲(B)擴散銲(C)冷銲(D)固態銲。
- 一般俗稱「電銲」是指 (A)氬銲(B)自動立銲(C)釣魚銲(D)一般手工電銲。
- 下列何者在銲接時易生有害於銲工之氣體 (A)軟鋼(B)不鏽鋼(C)鍍鋅鋼板(D)鋁合金。
- 使用旋臂鑽床時對轉速及進刀速度是否有要求 (A)沒有要求(B)隨意(C)要選妥適當(D)只要求轉速。
- 銲前預熱可使銲道 (A)硬度增加(B)容易龜裂(C)不易龜裂(D)變窄。
- 下列何者銲接操作成本最高 (A)手工電弧銲(B)半自動電弧銲(C)潛弧銲(D)包料電弧銲。
- 下列何種銲法其電極為非消耗性電極 (A)一般手工電弧銲(B)包料電弧銲(C)半自動電弧銲(D)氬銲。
內容推薦
- 鑽孔機器運轉中,眼睛和鑽孔處之關係不得 (A)高於鑽孔處(B)於鑽孔處左邊(C)於鑽孔處右邊(D)低於鑽孔處。
- 一般結構用鋼常見之銲接缺陷為 (A)層裂(B)熱裂(C)夾鎢(D)再熱龜裂。
- 下列何種銲法不需要有銲接技術士證照 (A)一般手工電銲(B)包料電弧銲(C)二氧化碳電弧銲(D)鋼構定位假銲。
- 下列何種銲法一定要添加填料 (A)擴散銲(B)潛弧銲(C)氬銲(D)摩擦銲。
- 於工廠處理連接板螺栓孔時可預鑽再行擴孔,對主結構而言通常以一次不超過多少層板來考慮(A)3 層(B)4 層(C)5層(D)6 層。
- 下列何者與鋼材銲道氣孔生成無關 (A)高含碳量(B)表面張力(C)氬氣(D)融池流向。
- 擴大孔的孔徑較標準孔的標準大,隨螺栓直徑不同增加範圍為(A)5 ㎜~0 ㎜(B)0 ㎜~0 ㎜(C)5 ㎜~0 ㎜(D)0 ㎜~0 ㎜。
- 下列何種銲法需要有銲接技術士證照 (A)鋼構電熱熔渣銲(B)船體自動立銲(C)半自動電弧銲(D)潛弧銲。
- 採先鑽小孔再擴孔的先行鑽孔法,下列何者為不必考慮的事項 (A)組立精度(B)孔的排列(C)銲接變形量(D)互換性。
- 下列何者不是銲道氣孔之成因 (A)銲藥受潮(B)銲藥生鏽(C)保護氣中含有水分(D)銲材添加脫氧劑。
- 橢圓孔(又稱短長條孔)其長度大於螺栓直徑之大小通常為(A)0 ㎜~0 ㎜(B)0 ㎜~0 ㎜(C)5 ㎜~10 ㎜(D)10㎜~20 ㎜。
- 下列何種銲法可以進行仰銲 (A)鋼構電熱熔渣銲(B)船體自動立銲(C)半自動電弧銲(D)潛弧銲。
- 鋼結構接合的主要方法除銲接外為 (A)普通螺栓(B)高強度螺栓(C)鉚釘(D)鎖固。
- 長條孔寬同標準孔但其長度通常為螺栓直徑之(A)5 倍(B)3 倍(C)4 倍(D)5 倍。
- 銲件後熱的目的為 (A)消除殘留應力(B)增加銲道硬度(C)加大晶粒(D)消除銲道凝固組織。
- 基礎螺栓之孔徑隨螺栓直徑之增加而增加,通常較螺栓直徑大(A)2 ㎜以上(B)3 ㎜以上(C)4 ㎜以上(D)5 ㎜以上。
- 施銲較困難的銲接位置為 (A)平銲(B)立銲(C)橫銲(D)仰銲。
- 螺栓邊距不能太小主要是因 (A)美觀(B)易施工(C)預防偷工減料(D)預防鑽孔或受力時撕裂。
- 使用直流電銲機銲接薄鋼板,鋼板宜接於 (A)正極(B)負極(C)火線(D)一次端。
- 10同ㄧ中心線上螺栓孔總孔距最大公差通常設為(A)±0 ㎜(B)±5 ㎜(C)±8 ㎜(D)±0 ㎜。
- 擴大孔、橢圓孔、長條孔之孔距和邊距通常較標準孔 (A)大(B)ㄧ樣(C)小(D)差不多。
- 於戶外施銲時 (A)銲接電流應加倍,以防電弧被風吹熄(B)應採用二氧化碳電銲在空氣不流通處施銲(C)銲接電壓應加倍,以防電弧被風吹熄(D)應設置擋風設備。
- 10螺栓孔中心線偏移誤差通常設為(A)±0 ㎜(B)±5 ㎜(C)±0 ㎜(D)±5 ㎜。
- 文中提及當地昔日的傳統產業,最可能是指下列何者?(A)水泥業(B)採煤業(C)製茶業(D)曬鹽業
- 裝有電擊防止器的一般手工電銲機引弧時宜用 (A)跳躍法(B)後退法(C)敲擊法(D)磨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