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下文是有關國家體制的文章:夫國體本無絕對之美,惟以已成之事實為其成立存在之根原…昔吾對於在君主國體之下而鼓吹共和者嘗施反對矣,直至辛亥革命既起,吾於其年九月,猶著一小冊為最後維持舊國體之商榷,吾何愛於其時之皇室者?…以為若在當時現行國體之下,而國民群策群力以圖政治之改革,則希望之遂或尚有其期,舊國體一經破壞,而新國體未為人民所安習,則當驟然蛻變之,數年間其危險苦痛將不可思議。…嗚呼!…凡辛亥迄今數年間,全國民所受之苦痛,何不一經吾當時層層道破。今喘息未定,而第二次變更國體之議又復起…主張變更國體者最有力之論據,則謂當選舉總統時,易生變亂…共和之不適,固不失為致亂之一原因,若謂此為唯一之原因,吾有以明其不然矣…平心論之,無論何種國體皆足以致治,皆足以致亂,治亂之大原,什九恒繫於政象而不繫於國體…吾又謂君主國體之難以恢復者,則又何也?…自古君主國體之國,其人民之對於君主,恒視為一種神聖,於其地位不敢妄生言思擬議,若經一度共和之後,此種觀念遂如斷者之不可復續,試觀并世之共和國其不患苦共和者有幾,而遂無一國焉有術以脫共和之軛……
28. 文中所謂「第二次變更國體之議」,指的是?
(A)張勳擁護溥儀復辟
(B)中華革命黨的成立
(C)溥儀在日本的操縱下成立「滿洲國」
(D)袁世凱推動帝制。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