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列子‧湯問》)下列選項的說明,何者不正確?
(A)每當伯牙鼓琴,鍾子期必能體會琴中旨趣
(B)伯牙、鍾子期兩人情誼,猶如「管鮑之交」
(C)「志在流水」,是伯牙借琴聲表達心中所念
(D)本文告訴我們「知音實難」,君子務須「善聽」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9116
統計:A(4),B(26),C(29),D(107),E(0)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