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某人嘗云:「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也;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乃所願,則學孔子也。」、「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巨也,禮之於賓主也,智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所以,「義之於君臣也」是治民的方法。這一說法應怎樣解讀?
(A)此論點在說明君臣講求義利相符,強調上下之別,是韓非的學說
(B)此論點在說明君主以仁義施行天下,重倫理關係,屬孟子的學說
(C)其論點在於反對人性本善,主張人性本惡的觀念,是荀子的學說
(D)其論點強調仁君與國君的不同,屬於名實同異的問題,是惠施、公孫的學說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