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4. 已知甲地的重力加速度為 10.00m∕s2,乙地的重力加速度為 9.60m∕s2。今在甲地拿一瓶質量為 6.0 公斤的礦泉水帶到乙地。關於礦泉水從甲地到乙地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礦泉水的重量變大,但質量不變
(B)礦泉水的重量變小,但質量不變
(C)礦泉水的重量變小,但在乙地,礦泉水的質量為 5.76 公斤
(D)礦泉水的重量變大,但在乙地,礦泉水的質量為 6.25 公斤。
(A)礦泉水的重量變大,但質量不變
(B)礦泉水的重量變小,但質量不變
(C)礦泉水的重量變小,但在乙地,礦泉水的質量為 5.76 公斤
(D)礦泉水的重量變大,但在乙地,礦泉水的質量為 6.25 公斤。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1),C(0),D(0),E(0)
內容推薦
- 如下圖所示,在槓桿支點的左側 15cm 及右側 10cm 處,分別掛上甲、乙兩重物,此時槓桿保持水平平衡。若將甲的懸掛位置向右移動 3cm,在忽略摩擦力及槓桿質量的影響下,乙的懸掛位置該如何移
- 【題組】該地區在信仰方面採多神信仰,太陽神和尼羅河神為其代表,請問這是何區?
- 小雄以 5N 的水平力推質量為 20kg 的行李箱,行李箱水平移動了 10m,並具有動能。假設行李箱原來靜止,且在移動時它與水平地面間的摩擦力為 4N,則在小雄推動行李箱 10m 之後,行李箱
- 【題組】它建在一個深谷的底部,利用周圍的群山作為隔絕外來思想的天然屏障。他們筆下寫出來的東西,則沒有一行一句可以稱得上是文學;不過他們懂得戰鬥,他們熱愛戰鬥,為了成就他們心目中最完美的軍事訓練成
- 甲、乙、丙三人至野外露營,有一顆大石頭在營地的中央,為了將大石頭移開,他們利用一根堅硬且重量分布均勻的木棍,以一顆小石頭當作支點,如附圖所示。若甲、乙、丙所施的最大力量分別為 100 牛頓、2
- 美美近日要繳交一份歷史報告,她蒐集的資料內容有:「危機重重的瓜分風潮」、「臺灣民主國的成立與發展」、「三國干涉還遼」。請問:美美要寫的報告主題應該為何?(A)甲午戰爭始末 (B)日治時期的臺灣社
- 羅馬帝國後期,有一位羅馬皇帝即位後,在某地另建新都,日後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請問這是指那一個地方?(A)雅典 (B)斯巴達(C)羅馬 (D)拜占庭。
- 昶昇是一名生長於清末的年輕人,他在日人開辦的工廠工作,薪資微薄,工作時間又相當的長,還得忍受頤指氣使的態度,他覺得在中國人的工廠工作比起現在好多了。請問:昶昇之所以可以到日人的工廠工作,其原因
- 關於褶皺和斷層,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褶皺是岩層彎曲的現象 (B)褶皺多發生於地下深處 (C)921大地震和斷層有關 (D)斷層是岩層受力作用的結果,褶皺不是。
- 佛教在西漢末年經由絲路傳入中國。佛教起源於身毒,透過傳播成為東亞和東南亞等地重要宗教。請問應該歸功於何人大力提倡並派僧侶弘揚佛法?(A)屋大維 (B)釋迦牟尼(C)阿育王 (D)狄奧多西。
內容推薦
- 下圖a為某地層剖面示意圖,甲、乙、丙分別為三個沉積地層。甲地層中有馬的骨骼化石,乙地層中有恐龍的骨骼化石,丙地層中有三葉蟲的化石,丁為安山岩岩脈,戊為斷層。關於此地層,下列何者錯誤? (A)斷
- 地震發生後,不可以採取哪個行為,以免發生危險? (A)迅速搭乘電梯下樓,跑向空曠的地方 (B)找東西保護頭部,並躲在堅固的大型家具下方 (C)打開大門,以免受困屋內 (D)關閉電源和瓦斯,避免
- 英法聯軍之役主要是因為英國在鴉片戰爭中並未完全取得其所欲的權利,因此,藉機又發動第二次的戰爭。請回答下列問題:【題組】34)英法聯軍之役是因當時外國藉口什麼事件的發生故意引發戰端? (A)牡丹社
- 華英在複習歷史時,做了某次改革內容的整理,如附表所示。請問:由表中的內容可知是哪場改革運動或變法?(A) 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C)大化革新 (D)皇民化運動。
- 阿花從活水中撈起大肚魚,利用複式顯微鏡觀察大肚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情形,【題組】右圖中,若乙為大肚魚尾鰭微血管,那麼甲、丙是什麼血管?(箭頭代表血流方向) (A)甲為小動脈,丙為小靜脈(B)甲為小
- 附表是惠美整理瓜分風潮時期,各國劃分勢力範圍以及租借港灣的情形表,由表中整理的內容來看,哪些選項的配對是正確的?(A)甲乙 (B)甲戊 (C)乙丙 (D)丙丁。
- 老師指著歷史書中如附圖的漫畫,跟學生說明清末中國的特殊現象,圖中各國正在進行祕密的商議,希望為自己的國家在中國爭取最大的利益。請問:這張圖應該與何事有關?(A) 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 (C)中
- 【題組】35)英法聯軍之役發生後,中國與英法兩國又簽訂不平等條約。以下條約的簽訂,哪些是與英法聯軍之役有關? (甲)《南京條約》(乙)《天津條約》(丙)《北京條約》(丁)《璦琿條約》(A)甲乙丙 (B
- 戊戌變法僅僅推動一百多天便宣告失敗,又稱「百日維新」,參與新政的人士不是被逮捕,便是被迫逃往海外。請問:導致新政失敗的最大原因為何?(A)強調軍事武器的革新不符合實際需求(B)地方督撫敷衍塞責
- 【題組】圖中顯微鏡下觀察魚尾鰭的血液流動情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流動的顆粒應是紅血球 (B)丙血管可將血液帶回心臟 (C)乙血管的管壁最薄 (D)甲血管的血流速度最慢。
- 「中國的長江流域、長城以北、福建、山東等地都變成外國的勢力範圍了,中國的領土幾乎被瓜分殆盡,幸好有此政策提出,才使中國得以保全主權的完整。」請問:中國得以保持主權的完整應該與何項政策有關?(A)
- 根據你所學的歷史知識,在圖(三)裡被釘上十字架的人,對他的相關事蹟,請問下列何者正確? 圖(三) (A)對危害城邦者採用陶片放逐法(B)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創立基督教(C)提倡以牙還牙報復觀念的法條
- 【題組】36)英法聯軍之役曾經攻陷中國哪個地區,並且大肆劫掠,造成此地嚴重的破壞?(A)福州 (B)南京 (C)廣州 (D)北京。
- 甲、乙、丙三木塊質量分別為 2kg、3kg、2kg,均靜置於無摩擦力的水平桌面上。今分別對甲、乙、丙三木塊施以大小均為 F 的外力,甲、乙兩木塊受力方向向右,受力期間均水平向右移動 1m,丙木
- 若要判斷木板是否筆直,我們常用一隻眼睛對準木板的某一定點,並沿其邊緣觀察,這是利用了光的什麼特性?(A)光的反射作用 (B)光的直進性質 (C)光的色散性質 (D)光的折射作用。
- 如下圖所示,蹺蹺板呈靜止狀態。假設不考慮蹺蹺板的重量,支點也無摩擦,對於蹺蹺板支點,小孩的重量形成甲力矩,父親的重量形成乙力矩。有關兩力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甲力矩小於乙力矩 (B)甲
- 歐弟是一位身處於羅馬帝國時期的基督徒,在他的日記裡出現一段記錄:「有位羅馬皇帝繼位後,禁止所有異教崇拜,使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請問這是指下列何人?(A)亞歷山大 (B)君士坦丁(C)狄奧多
- 配合題請根據下列圖(五),回答第37~40題。 圖(五)【題組】首創最早的太陽曆,並在測量、幾何學皆有成就的地區,請問是圖(五)的那一區?(A)甲(B)戊(C)己(D)辛。
- 地球與火星的質量比約為 10:1,若兩者間距離為 R 時,地球作用於火星的萬有引力大小為 F1,火星作用於地球的萬有引力大小為 F2,則 F1:F2 為下列何者? (A)1:1 (B)10:1
- 李白在「月下獨酌」這首詩中寫到:「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文中提到三人除了李白本人和月亮之外,請依據所學的光學原理,判斷第三人是誰?(A)由於光的反射原理,產生李白的影
- 「高空彈跳」運動中,在人往下掉落的過程,利用繫在人身上的特殊橡膠繩支撐人的體重。當人在往下掉落,橡膠繩已成一直線,且逐漸拉長的過程中,下列有關重力位能與彈力位能(或稱彈性位能)的敘述,何者正確
- 配合題下列四段短文摘自亨德里克.房龍所著《人類的故事》,閱讀後請選擇最適合該篇短文所描述的主題選項,請回答第29 ~32題。 主題選項:(A)偉大的英雄亞歷山大 (B)斯巴達男子成長歷程(C)腓尼基人
- 【題組】西元前4世紀,該區北方的馬其頓王國興起,統一圖(五)何區的各城邦?(A)甲(B)乙(C)丙(D)丁。
- 配合題圖(四)為世界四大古文明分佈圖,請根據第33~36題的描述,填入適當的選項。 選項: (A)甲 (B)乙 (C)丙 (D)丁 圖(四)【題組】該地區運用天干地支記日與出現甲骨文,,請問這是
- 【題組】西元前三三四年的春天,他向歐洲說了聲再會;七年之後,他已經站在印度的土地上了。這段期間,他消滅了希臘商人的老對手腓尼基人;也征服埃及,並且被尼羅河流域的人民崇敬為法老後裔,當然也就合法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