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有一社區的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原設計流量為 Q1 = 1000 CMD,設計水質為BOD1 = 180 mg/L,SS1 = 180 mg/L。原處理為活性污泥系統,處理流程為:前處理→初沉池→曝氣池→終沉池(污泥迴流比 33%)→加氯消毒後放流。此系統在原設計進流水質水量的條件下能適當的處理原生活污水。換言之,原系統的相關設計與操作參數均屬合理,且放流水水質皆能符合放流水水質標準。現因入住人口增加,致使流量增加為 Q2 = 1300 CMD,但進流 BOD 與 SS 濃度不變。該社區為節省經費擬直接利用既有的曝氣池槽體,將此既有的活性污泥曝氣池改為接觸曝氣池(又稱為接觸氧化池)或是改為延長曝氣法操作,以處理此新的流量(1300 CMD),其餘的單元均不變。請先評估此二種新處理流程的可行性(是接觸曝氣法可行或是延長曝氣法可行)。請在前述的可行條件下設計修改此系統中的接觸曝氣槽(含接觸曝氣池體積、濾材體積,濾材表面積的有機負荷,曝氣量檢討),或是延長曝氣法的曝氣池(含曝氣池體積、污泥停留時間(SRT)、有機負荷,曝氣量檢討),請同時評估此改善的合理性與必要的操作參數。並檢討既有的其他處理單元(初沉池與終沉池)是否能因應此新的流量(1300 CMD),而能適當的處理以符合放流水水質標準。(相關參數請做合理假設)(30 分)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