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8.有一雙線螺紋,螺距為2mm,節圓直徑為20mm,導程角為θ,則tanθ=?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57669
統計:A(21),B(22),C(247),D(36),E(0)
內容推薦
- 手弓鋸鋸切薄板時,應選用下列何種鋸條?(A)4 齒(B)18 齒(C)24 齒(D)32 齒。
- 銼削軟金屬時,宜選用(A)細齒銼刀(B)什錦銼刀(C)粗齒銼刀(D)中齒銼刀。
- 鋸切時,鋸齒至少要有幾齒橫跨在工作表面上?(A)1 齒(B)2 齒(C)3 齒(D)4 齒。
- 機械板金成品之研磨,以何種方式最佳?(A)高速切斷砂輪(B)手提砂輪機(C)固定砂輪機(D)砂紙。
- 下列安裝砂輪之敘述,何者有誤?(A)砂輪裝置前,應先用木頭輕敲作音響檢驗(B)砂輪及緣盤間,應夾吸墨紙(C)砂輪機右端為左螺紋、左端為右螺紋(D)砂輪夾持緣盤,不得小於砂輪直徑 1/3。
- 手弓鋸鋸切作業時,鋸切面軌跡不直,其原因為何?(A)鋸條裝配過緊(B)鋸條裝配鬆弛(C)工件夾置太低(D)鋸條齒數不當。
- 使用高速切斷砂輪機鋸切時,開始切削的壓力應(A)降低(B)加大(C)依一般壓力加壓(D)進切壓力無關緊要。
- 砂輪中主要磨粒材料〈約占磨料 75%〉是(A)氧化鋁(B)碳化矽(C)黏土(D)樹脂。
- 下列有關增徑螺絲攻切削量的敘述,何者正確?(A)第一攻切削負荷為 30%(B)第二攻切削負荷為 55%(C)第三攻切削負荷為 25%(D)三支螺絲攻的切削負荷各佔 1/3。
- 下列有關增徑螺絲攻的敘述,何者正確?(A)同一組的螺絲攻外徑都相同(B)節距不同(C)三支螺絲攻不必依序使用(D)第三攻為標準螺絲外徑。
內容推薦
- 單切齒銼刀,其切齒之傾斜角度與中心線成幾度?(A)65~85°(B)45~55°(C)30~40°(D)10~25°。
- 高硬度的材料,鋸切時應使用何種鋸切工具?(A)手弓鋸(B)圓鋸機(C)高速切斷砂輪機(D)帶鋸機。
- 固定砂輪機之兩側裝上護罩,其目的是(A)美觀(B)排除磨屑(C)減少阻力(D)安全。
- 用手弓鋸鋸切薄鋼材,造成鋸條折斷可能的原因是(A)鋸切壓力太小(B)鋸齒太細(C)鋸條太厚(D)鋸切位置距鉗口太遠。
- 以手弓鋸鋸切時,鋸條切齒安裝應向(A)前(B)後(C)視材質決定(D)前後均可。
- 曲切齒銼刀適用於銼削何種材料?(A)鑄鐵(B)硬鋼(C)軟金屬(D)皮革。
- 氣體鋼瓶扳手遺失時,可以何者替代?(A)鯉魚鉗(B)活動扳手(C)鋼絲鉗(D)不可以其他工具替代。
- 固定砂輪機之工作扶架與砂輪之安全間隙應為多少最安全?(A)10 ㎜(B)8 ㎜(C)5 ㎜(D)2 ㎜。
- 鋼鋸之鋸切作業時,每分鐘往返鋸切約幾次較為適當?(A)10~12 次(B)40~60 次(C)80~100 次(D)100 ~200 次。
- 手弓鋸條之齒數,以何種單位表示?(A)齒/吋(B)齒/寸(C)齒/公分(D)齒/公寸。
- 粗銼刀多採用何種切齒,以達快速銼削之目的?(A)單切齒(B)雙切齒(C)曲切齒(D)側邊齒。
- 15 度雙頭開口扳手適用於何種螺絲之拆裝?(A)方形(B)六角(C)缺口(D)翼形。
- 手提砂輪機在研磨時,砂輪片與研磨面應保持於多少度以下最適當?(A)45°~90°(B)30°~45°(C)15°~30°(D)5°。
- 鋸切板厚 30mm 之低碳鋼,宜選用每英吋幾齒之鋸條較佳?(A)14 齒(B)18 齒(C)24 齒(D)32 齒。
- “ ”左圖於平面圖中表示 (A)橫拉窗(B)雙開窗(C)雙開門(D)雙拉門。
- 使用圓銼刀銼削圓孔時,宜採用何種銼削法,孔壁才較能圓滑?(A)直進銼削(B)直進帶轉銼削(C)斜進銼削(D)橫轉銼削。
- 大型螺絲起子其方形軸之目的為(A)美觀(B)製造方便(C)扳手夾持使用(D)增加重量。
- 手提砂輪機之砂輪片,其規格 125×6×22,其中 6 表示砂輪的(A)孔徑(B)外徑(C)厚度(D)內徑。
- 鋸條的規格 250×12×0.64×24T 中,250 代表鋸條(A)寬度(B)長度(C)厚度(D)齒數。
- 一般手工鋸條之長度係指(A)鋸條全長(B)鋸齒之全長(C)兩安裝孔中心距離(D)商業編號。
- 什錦銼是由何種形式的銼刀所組成?(A)粗細不同(B)大小不同(C)形狀不同(D)長短不同。
- 活動扳手鎖緊螺絲其活動顎應向那一方向才正確?(A)向鎖緊方向(B)兩方向皆可(C)依螺距而定(D)向旋鬆方向。
- 手提砂輪機之碳刷磨耗至多少㎜就應換新?(A)15 ㎜(B)10 ㎜(C)6 ㎜(D)3 ㎜。
- 銼刀銼削時,握持木柄之拇指,應置於木柄之(A)下方(B)上方(C)左方(D)右方。
- 手弓鋸條宜具有撓性,如此可避免經常斷裂,故應在何處做淬火處理?(A)鋸條全部(B)鋸齒處(C)鋸背處(D)鋸條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