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簡答題:⑴測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與步驟。(6 分)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17 「隋趙軌為齊州別駕。東鄰有桑葚落其家,軌悉拾還其主。……及詔入朝,父老揮涕曰:『別駕在官,水火不與百姓交,不敢以盃酒相送。公清如水,請酌一盃水奉餞。』軌受飲之。後為原州司馬,在道夜行,馬逸入田中
- ⑸真菌
- Ames Test (解釋下列名詞)
- 4 無其他工作機會的張三,投入500萬元來經營加油站,今年的收益為600萬元,而人事及進貨成本則為300萬元,當市場利率為年利率3%,請問經營加油站今年之經濟利潤為:(A)300 萬元(B)285萬元
- 16 「《莊子‧秋水篇》寫道:『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墟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拘於墟是為□□所限,篤於時是為□□所限,束於教是被□□所限。」(陳冠學〈對稱
- ⑷藻類
- ⑷ Nitrosomonas (解釋下列名詞)
- 3 若一個人將每天的時間完全配置於工作(賺取所得)與休閒之間,當工資率上漲且休閒為正常財,則下 列敘述何者正確?(A)工作時數必然增加(B)工作時數必然減少(C)當替代效果較強時,工作時數將增加(D)
- 15 請閱讀下列兩段文字,選擇對此兩段文字內容、意旨最正確的詮釋:宋人或得玉,獻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
- ⑶脫硝菌
內容推薦
- 18 賦稅是國家施政的根基和重要制度,下列文字是春秋時代鄭國大夫子產面對國人抗稅時的記載:鄭子產作丘賦,國人謗之,曰:「其父死於路,己為蠆尾,以令於國,國將若之何?」子寬以告,子產曰:「何害?苟利社稷
- 6 若A與B兩國生產一單位X物品皆需使用6單位勞動及2單位資本,生產一單位Y物品皆需使用90單 位勞動及18單位資本,當A國為勞動稟賦相對豐富,B國為資本稟賦相對豐富,請問根據要素稟賦理論, 下列何者
- ⑵活性污泥形成為膠羽狀態之條件與原因。(8 分)(簡答題)
- ⑵確定試驗
- 依下文回答第 19~20 題: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 7關於不同經濟學派的看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古典學派認為總合需求線為負斜率(B)古典學派認為總合供給線為一條在充分就業產出水準的垂直線(C)凱因斯學派認為利率對貨幣需求具有影響力(D)凱因斯學派
- ⑶二氧化氯作為消毒劑之優缺點。(8 分)(簡答題)
- ⑶完全試驗
- 20 由「寧信度,無自信也」,可知鄭人:(A)毫無信義 (B)非常健忘 (C)老實忠厚 (D)捨本逐末
- ⑷生物除臭之微生物及其生物除臭反應。(8 分)(簡答題)
- 五、說明加氯消毒及臭氧消毒之優缺點。(15 分)
- 甲、作文部分:(60 分) 孔子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許多人都將這句話奉為明哲保身的圭臬,不去過問自己職掌以外的事。但也有人認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態度過於消極。試以「論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為
- 二、樹木根系對邊坡穩定之效益如何加以評價?那些樹木根系特性或根系參數會影響其邊坡穩定效益?試分別說明之。(20 分)
- 8 假設某國只生產X與Y兩種商品,下表為商品X與Y在2000年以及2013年的生產數量與價格,若以 2000年為基期,請問2013年之GDP平減指數為: (A) 100(B)133(C)1
- 三、試述環境微生物在環境中可能生長之棲息地點,並說明理由。(20 分)⑴光合硫細菌
- 三、近年來,臺灣西部海岸地區之飛砂與揚塵之為害日趨嚴重,試說明其可能之原因。如擬以植生方法進行改善,可使用那些工法及應用植物,試分別說明之。(20 分)
- ⑵硝化菌
- 四、何謂外來植物?臺灣淺山地區之自然裸坡或植生工程之施工地點,常見那些屬於侵略種之外來植物?並試舉三種外來植物,說明其習性、分布與生態危害情形等。(20 分)
- 2高鐵公司的收入因票價提高而上升,其原因為:(A)需求價格彈性小於一(B)需求價格彈性大於一(C)供給價格彈性小於一(D)供給價格彈性大於一
- 五、解釋下列名詞:(20 分)既存植生(existing vegetation)
- 植栽工程(planting works)(解釋下列名詞)
- 濱水帶(riparian zone)(解釋下列名詞)
- 種雜異度(diversity of species)(解釋下列名詞)
- 五、今年八月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重創臺灣南部高屏地區,造成山坡地多處崩塌地,邊坡治理工程如欲採植生復育方法,除需考慮崩塌地之規模及安定機制外,亦應就其周邊植生及環境條件進行評估,以確立植生施工之優先順序
- 二、請詳述植生綠化應用防沖資材、被覆資材、土壤改良劑之目的與種類。(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