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第二次大戰期間,反軸心國國家曾召開不少國際會議,影響戰後國際秩序甚鉅。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德黑蘭會議由美、英、蘇三國參加,會後發表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B)波茨坦會議由中、美、英三國元首參加,討論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
(C)頓巴敦橡園會議擬定《聯合國憲章》草案
(D)開羅會議決定日本須歸還臺灣、澎湖各島以及遼東半島
(A)德黑蘭會議由美、英、蘇三國參加,會後發表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B)波茨坦會議由中、美、英三國元首參加,討論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
(C)頓巴敦橡園會議擬定《聯合國憲章》草案
(D)開羅會議決定日本須歸還臺灣、澎湖各島以及遼東半島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2),B(0),C(1),D(2),E(0)
內容推薦
- 1945年8月,美國空軍相繼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迫使日本宣布投降。戰後美國排除其他盟國,單獨占領日本。下列關於戰後日本的敘述何者正確?(A)戰後的日本是由美國解除其武裝並消滅其軍國主義,而在
- 有關現代化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A)現代化理論出現的背景是第一次大戰結束後,歐、美等地加速應用石油及電力等能源,從事半自動或自動的生產方式 (B)從1930年代起,許多學說為此現象而立論造勢,
- * GIS 網格資料結構與矩陣結構相似,具運算的效性,普遍用於 GIS 空間分析。請問:參考圖(一)的甲乙丙丁圖,GIS 向量資料與網格資料的轉換關係哪些正確? (A)甲乙 (B)乙丁
- ⑵求一 Vp sinωt 之正弦波經半波整流後,其平均值及均方根值各為何?(10 分)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其損失遠遠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請問:下列哪些是第二次大戰的影響?(甲)因應美、蘇兩強的挑戰,歐洲開始提倡統合運動,加強各國的合作(乙) 數個世紀以來所建立的殖民體制
- 「全球化」的現象表現最明顯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下列哪一項? (A)國內貧富不均的現象日益嚴重在國際之間,窮國和富國之間的差距則縮小 (B)提供某種程度的個人自由,讓國家的權力受到限制 (C)以追求
- 下列何者不是發生於阿拉伯世界?(A)2010年末至2011年初發生茉莉花革命 (B)1973年組成石油輸出國組織 (C)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引發第一次以阿戰爭(D)屬於第三世界國家
- 小意利用綜合除法求2x4 + x3 + 5x2 + 2x + 3除以2x - a得餘式18,算式如下,則下列何者正確? (A) a > 0 (B) c > 0 (C) f < 0 (D) g
- 右圖為水波槽實驗,其中 A、 B 為兩個頻率均為25Hz ,同相振動的點波源,相距6cm ,產生的水波波速為50 / cm s ,Q為水面上之一點,若QA cm = 5 且QA AB ,
- 1938年9月慕尼黑會議後,簽署了《慕尼黑協定》,英國首相張伯倫宣稱:「我們贏得了這一代的和平」。請問:有關慕尼黑會議的敘述,何者正確?(A)是德、英、美、法、捷克等國在德國慕尼黑召開的會議(B
內容推薦
- 一、⑴企業分析文字檔案型的非結構化資料時,可以用文字探勘(text mining)的工具及搭配情感性分析(sentiment analysis),請問什麼是文字探勘與情感性分析?(15 分)
- 1880年代以後,婦女運動頗有實際的斬獲。下列是關於婦女運動發展的重要事件,請依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排列。(甲)聯合國《人權宣言》 (乙)西蒙‧波娃出版《第二性》(丙)美國成立「全國婦女組織」 (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展,形成許多新興國家。請問: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民族獨立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A)緬甸、印度、馬來亞在獨立後均與英國共組大英國協 (B)戰後印尼在聯合國安
- 有關美國「門羅主義」與「馬歇爾計劃」的比較,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前者是為了北美而發表;後者則是為了西歐發表 (B)前者發表於十九世紀,而後者發表於二十世紀 (C)均為美國在任總統所發表 (
- 三、試述公務人員考試之等次(級)及考試方式。(25 分)
- 下列是勞工運動發展曲線圖。根據此圖判斷,1880年到1930年之間勞工運動發展的情況如何? (A)經濟「全球化」,跨國公司將工廠遷離高工資地區,勞工失業問題更形嚴重,勞工意識日漸凝聚(B)是憤怒
- 1964年美國國防部長指出:「我們尋求一個獨立、非共產的南越,否則整個東南亞就會落入共產主義控制當中。……龐大的威脅當延伸到各地,西至印度,南至澳洲、紐西蘭,東北至臺灣、韓國和日本。」請問:根據
- 第二次大戰後,許多國家因為位在統一的地理區域,或因具有共同的文化傳統,或有共同的利害關係而進行區域統合的組織。下列關於區域統合的敘述,何者正確?(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因為具有共同的文化傳統而組
- 年時,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樂觀的表示:「我們有機會創造第二個美國的世紀!」為什麼他和當時的美國人有此信心? (A)因為長期和美國對立冷戰的東歐各共黨政權紛紛垮臺 (B)因為美國受兩大洋保護
- 四、試述公務人員之基本權利與義務。(25 分)
- 展開之圖紙上,哪一項地圖要素均正確? (A)面積 (B)方向 (C)距離 (D)長度。
- 在二十世紀六○年代的青年們,他們以行為乖僻、奇異打扮來抗議當時的道德規範,並藉此展現自我。請問:下列何者是六○年代文化的代表?(A)披頭四樂團(B)貓王艾維斯(C)阿姆斯壯爵士樂(D)查理派克薩
- 韓戰對東亞情勢產生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激勵了中國的民族主義,中共開始進行核彈試爆(B)中共與美國關係更加密切,美國開始援助中國的工業建設(C)美國與臺灣簽定《台灣關係法》,凸顯臺灣戰
- 美國總統甘迺迪的一場演說:「自由有許多困難,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從未建造一堵牆把我們的人民關在裡面,來防止他們離開我們……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從演說內容判斷,
- 一、近年各界對公務人員考績問題的關注焦點,多集中於甲等與丙等比例設限的討論,但是若從「信度」(reliability)與「效度」(validity)角度而言,公平且能反映工作實況的考核作為,或許更為重
- 實數a, b, c滿足abc > 0, ab + bc + ca < 0, a + b + c > 0, a < b < c,則下列何者正確? (A) a < 0 (B) b < 0 (C) c
- 他下達指令為:「解除這個國家的武裝,使它非軍事化,發展民主制度,建立一個能獨立存在和發展的經濟。」因此他遣散了帝國的陸軍與海軍,取締了愛國主義組織,剝奪了加在某人身上的神性,除去了教育之中軍國主
- 二十世紀中期以後,法國的學生及社會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示威活動不斷,是何人化解了這場政治危機? (A)尼克森 (B)葉爾辛 (C)戴高樂 (D)柴契爾夫人。
- 1962年甘迺迪總統化解了冷戰時期全世界最危險的美蘇衝突事件。請問:有關此一歷史事件的敘述何者正確? (A)背景是美蘇因為德國統一問題引發柏林危機 (B)意味著美蘇冷戰正式解除 (C)起因是美
- 右圖是美國登月太空船中的太空人,在月球上空往地球方向所拍攝的影像,其前景(圖右下角部分)即為月球表面。在拍攝此圖的同一時刻,我們在地球上看月亮,看到的是哪一種月相?
- 二、何謂「最高限額抵押權」?(10 分)民國 96 年 3 月 28 日民法修正,關於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擔保範圍有何規定?(20 分)
- 西元1936年,日、德、義組成「軸心國」,企圖吞併世界,結果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請問:下列何者是第二次大戰爆發的原因?(A)《凡爾賽和約》重挫全球經濟(B)經濟大恐慌使日本的帝國政策
- 下列何者是一九七○年代發生的事件?(A)北大西洋公約與華沙公約組織的對抗正式形成 (B)美國與北韓簽停火協定,韓戰結束(C)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並對西方國家採取石油禁運的報復手段(D)迪斯可輕快
- 1930年代有一位政治領袖曾說:「我國人民必須從既無希望又無秩序的國際主義中解放出來,接受一種有意識、有步驟的狂熱民族主義教育……其次,應該使我國人民擺脫荒謬的議會主義,報導他們與民主的瘋狂性鬥
- 三、題組題 :※、目前太陽系形成理論中最被接受的是太陽星雲學說,有關此學說的論述,回答以下問題:將此理論分成五部分,試重新依時間先後排列之:a.圓盤面產生岩石和金屬之固體,b.大行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