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 中世紀時,同為基督教信仰的西歐地區及拜占庭帝國,在各方面的發展都不同。關於這兩個地區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西歐為大一統帝國;拜占庭帝國實行封建制度
(B)西歐信仰希臘正教;拜占庭帝國信仰羅馬公教
(C)西歐商業發達;拜占庭帝國莊園經濟興盛
(D)西歐通行拉丁文;拜占庭帝國通行希臘文。
(A)西歐為大一統帝國;拜占庭帝國實行封建制度
(B)西歐信仰希臘正教;拜占庭帝國信仰羅馬公教
(C)西歐商業發達;拜占庭帝國莊園經濟興盛
(D)西歐通行拉丁文;拜占庭帝國通行希臘文。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蒙古西征和十字軍東征,兩者雖在性質上不盡相同,卻都影響深遠,下列何者是其共同的影響?(A)促使封建制度的形成 (B)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C)加強各宗教之間的團結 (D)幫助民主政治的興起。
- 已知某直角三角形之兩股長分別為 3 和 5,則斜邊長為何?(A) (B) 4 (C) (D) 6
- 曉蕾前往歐洲旅遊,看到附圖中的宗教建築,建築裡面金碧輝煌,有金、銀、象牙、大理石、鑲嵌畫等裝飾,同時具有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築特色。請問:這棟建築應為下列何者? (A)萬神殿 (B)聖索菲亞大
- 中古歐洲在建築上有許多型式,其中具有厚牆、粗柱、圓頂等特徵是指哪一種型式?(A)希臘式 (B)羅馬式 (C)哥德式 (D)伊斯蘭式。
- 「拜占庭帝國皇帝對教會有極大影響力,他可以任命主教,過問教會教義和儀式問題,也可以召開並主持重要的宗教會議。」請問:上述反映拜占庭帝國何種現象?(A)政教衝突 (B)政教合一(C)教權至上 (D
- 「中世紀時,騎士羅蘭在山谷中遭到敵軍十萬大軍伏擊,不肯吹號角求援,最後枕劍而亡。國王查理曼要求全軍奮勇殺敵為羅蘭報仇。」根據以上文字,關於中世紀騎士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理想的騎士是忠誠而
- 西元962年,鄂圖一世接受教宗加冕,正式成為帝國的君王。但在封建制度的盛行下,這個帝國卻呈現邦國林立的景況。請問:這指的是下列哪個帝國?(A)波斯帝國 (B)神聖羅馬帝國(C)拜占庭帝國 (D)
- 有關中古歐洲莊園經濟的敘述,何者為非?(A)以領主居住的城堡為中心 (B)經濟自給自足(C)莊園內以農業為主 (D)莊園外商業發達。
- 中古歐洲是一種封建社會,這種制度是建立在那些基礎之上?甲、血緣。乙、契約。丙、神權。丁、土地。(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 以下各王國皆是今日德國地區的統治者。甲、法蘭克王國。乙、查理曼帝國。丙、東法蘭克王國。丁、神聖羅馬帝國。請問:其出現的順序為何?(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C)乙甲丙丁 (D)丁丙乙甲。
內容推薦
- 下列四位同學的敘述,正確的有幾個?閔鴻:任意三角形若已知兩邊長,必可用畢氏定理求得第三邊。 凱威:因式分解 x2−2 x+1=(x−1)2 的結果是對的。 韻慈:因式分解 (x+2)(3 x−5
- 已知 2 x+11 是 2 x2+9 x+m 的因式,則 m =?(A) −11 (B) 11 (C) −22 (D) 22
- 已知兩多項式 2(x+3)(2 x−5) 和 −x2+2 x+15 ,請問下列何者是這兩個多項式的公因式?(A) x+3 (B) x−3 (C) 2 x−5 (D) (6 x−7)
- 已知 72x2+54 x−35 可因式分解為 (6 x+a)(bx+c) ,其中 a、b、c 均為整數,則 a+b+c =?(A) −17 (B) 14 (C) 24 (D) 53
- 阿飛在閱讀歷史故事集時,看見了如附圖的漫畫。從圖中士兵的裝扮,和進攻甲地為目的等內容來判斷,這最可能是哪一場軍事行動? (A)蒙古西征 (B)十字軍東征(C)亞歷山大東征 (D)波希戰爭。
- 某假日銪宸打電話約宥銓到家裡玩,以下是兩人的對話。銪宸說:「你下公車後往前直走 600 公尺後,右轉再走 300 公尺就到我家了。」宥銓說:「我依你的方式走,結果走到 7-11 便利商店了,等
- 「市民階級」在近代歐洲文明的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關於此階級的說明,下列何者錯誤?(A)成立行會以保護成員利益(B)是鞏固封建制度的主力(C)中世紀後期,因商業復甦而崛起(D)推動城市改革的重
- 有關拜占庭帝國對西歐地區的歷史貢獻,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屏障西歐,抵擋伊斯蘭勢力的入侵(B)保存希臘、羅馬古典文獻,有助日後文藝復興(C)影響斯拉夫民族,有助其文化發展(D)協助西歐地區擺
- 中世紀後期商業日漸復甦, 其主要原因為何?(A)基督教信仰鼓勵發展工商業(B)十字軍東征使東方對西方商品產生需求(C)農業技術與工具改良,帶動商業的發展(D)蒙古西征打通東、西方的遠程貿易路線
- 這裡位於地中海沿岸,航運方便,商業貿易興盛,新興商業都市興起。加上拜占庭帝國屢遭土耳其人侵擾,學者紛紛逃到這裡,並且帶進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進而促成文藝復興運動。請問:文中的「這裡」是指附圖
- 文藝復興運動的最主要精神是什麼?(A)重視人的尊嚴與價值 (B)以上帝為思考中心(C)重視天人合一 (D)君權的再現。
- 「唐吉訶德面對著大風車,認為是一隻大怪獸,拿起兵刃勇敢地向前衝……」請問:以上敘述的著作應該是何人的作品?(A)但丁 (B)薄伽丘 (C)塞凡提斯 (D)莎士比亞。
- 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藝術極具特色,其中強調力與美結合的雕塑作品—大衛像便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之一。請問:大衛像出自何人之手?(A)米開朗基羅 (B)拉斐爾(C)莎士比亞 (D)達文西。
- 「一個國君必須要有獅子般的勇猛,狐狸般的狡滑,用盡辦法來操縱他的臣民。……」這種講法會出現在哪一本書?(A)《神曲》 (B)《十日談》(C)《唐吉訶德》 (D)《君王論》。
- 小育看了盧貝松執導的電影—「聖女貞德」後,想要進一步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歷史,她可以查閱哪一相關主題?(A)十字軍東征 (B)英法百年戰爭(C)海外探險 (D)文藝復興。
- 伊比利半島上的卡斯提爾與亞拉岡聯姻,日後形成哪一個國家?(A)西班牙王國 (B)葡萄牙王國(C)格瑞那達王國 (D)那瓦爾王國。
- 歐洲尋找新航路來到東方,首先繞過好望角,抵達印度,發現了到東方的新航路是何人的貢獻?(A)狄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麥哲倫。
- 印第安人有一個傳說:白羽神將會降臨,並毀滅印第安人的文明。因此歐洲人到來之後,印第安人將白人視為神明來侍奉,當歐洲人進軍時,並不予抵抗。請問:歐洲是哪一國家毀滅了印第安人的文明?(A)葡萄牙
- 地理大發現後,美洲作物傳入歐洲,舒緩了歐洲原本糧食不足的問題,而下列哪些是當時由美洲傳入歐洲的農作物?(A)稻米、鳳梨、馬鈴薯 (B)甘蔗、茶葉、馬鈴薯(C)茶葉、鳳梨、番薯 (D)玉米、番薯
- 附圖是地理大發現時期,某位海外探險家的航行路線圖,而他也是最早航行這條路線的探險家。從圖中內容判斷,這位探險家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狄亞士 (B)麥哲倫(C)達伽馬 (D)哥倫布。
- 「贖罪券……對煉獄裡的靈魂毫無功效,教會所施的懲處僅能及於活人……基督徒凡真心悔改,就已從神得到恩赦,完全與贖罪券無關,因此無需贖罪券。」這段敘述在歷史上造成何種重大影響?(A)促成理性主義的
- 「上帝早就將能進天堂的名單決定,信徒並不知是否在這個名單之內,因此,唯有作好本份的工作,榮耀上帝才是我們所能作的。…」以上敘述是屬於哪一個教派的言論?(A)馬丁路德教派 (B)喀爾文教派(C)
- 有關於「地理大發現的影響」,下列哪一個敘述為非?(A)美洲古文明的消失 (B)美洲作物的傳播(C)黑奴貿易的盛行 (D)歐洲勢力的衰微
- 馬丁路德揭開宗教改革的序幕,下列哪一種論調是屬於他的理念?(A)教會是信徒與上帝溝通的橋樑(B)贖罪券可以贖回罪孽, 順利上天堂(C)一個人只要閱讀聖經便可與上帝溝通(D)支持教宗領導基督教世
- 他是西班牙人,是天主教耶穌會的創始人,也是天主教聖人之一。他進行天主教內部的革新,以對抗新教的宗教改革。請問:他是下列何者(A)羅耀拉 (B)利瑪竇 (C)喀爾文 (D)馬丁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