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9 關於申請改名或改姓,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與三親等以內直系卑親屬名字完全相同者,得申請改名
(B)因執行公務之必要,得申請改名,但不得申請改姓
(C)與經通緝有案之人犯姓名完全相同,得申請改名
(D)同時在一直轄市設立戶籍3個月以上,姓名完全相同,得申請改名
(A)與三親等以內直系卑親屬名字完全相同者,得申請改名
(B)因執行公務之必要,得申請改名,但不得申請改姓
(C)與經通緝有案之人犯姓名完全相同,得申請改名
(D)同時在一直轄市設立戶籍3個月以上,姓名完全相同,得申請改名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3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37 戶政事務所得派員查對校正之戶籍登記事項,不包括下列何者?(A)出生登記 (B)離婚登記 (C)收養登記 (D)夫妻財產登記
- 2 有關立法院之立法程序的敘述,何者正確?(A)法律提案的來源包括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立法委員 (B)法案一讀會後一定會交付委員會審查,以利和行政部門進行溝通 (C)法案二讀會只能進行文字
- 36 中華民國國民之本名以幾個為限?(A) 2個 (B)3個 (C)1個 (D)無限制
- 35 依姓名條例規定,執照未使用本名者,其效力為:(A)無效 (B)有效 (C)效力未定 (D)得撤銷
- 34 在國內無戶籍之香港人民經核准定居者,應為下列何種登記?(A)遷入登記 (B)出生地登記 (C)住址變更登記 (D)初設戶籍登記
- 33 村里長具有雙重國籍(具我國國籍及外國國籍),應由下列何者查明解除其公職? (A)行政院 (B)內政部 (C)鄉(鎮、市、區)公所 (D)縣市政府
- 32 結婚登記,以雙方當事人為申請人。但於下列何日期以前結婚或結婚已生效者,得以當事人之一方為申請人?(A)中華民國97年5月22日 (B)中華民國97年10月25日 (C)中華民國95年5月22日
- 31 臺灣地區人民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應辦理下列何種戶籍登記?(A)撤銷 (B)變更 (C)廢止 (D)更正
- 30 有關出境2年以上,應為遷出登記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因公派駐境外之人員及其眷屬,可不必辦理遷出登記 (B)到國外留學者,可不必辦理遷出登記 (C)隨我國籍遠洋漁船出海作業,可不必辦理遷出登
- 29 有關初設戶籍登記,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外國人歸化後,經核准定居 (B)無戶籍國民入境後,經核准定居 (C)國內出生,未滿12歲未辦理出生登記,經核准定居 (D)香港居民,經核准定居
內容推薦
- 3 有關艾斯平-安德森(Esping-Andersen)「福利資本主義」概念的說明與評述,下列何者正確?(A)去商品化指的是服務的供給是基於階層化的體系安排 (B)自由主義體制是以社會民主來促成社會改
- 4 臺灣的社會政策受到國際擴散的影響,近年來有一項重要的社會立法就是立法院通過、總統簽署批准聯合國的「兩公約」,促進了我國社會福利發展與國際的接軌。下列有關兩公約的說明,何者正確? (A)兩公約是指「
- 5 社會保險的基本原則不包括下列何者?(A)財務政府補助原則 (B)基本收入保障原則 (C)給付假定需要原則 (D)所得重分配原則
- 6 下列有關社會津貼、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之比較,何者錯誤?(A)以涵蓋對象來說,社會津貼是特定人口,社會保險是就業人口或全體國民,社會救助是低收入人口 (B)以資格條件來說,社會津貼是居住設籍,社會保
- 41 甲於民國107年9月1日向戶政機關申請改名,經機關於107年9月25日通知核准,並於107年9月30日完成戶籍登記。其改名自何日起發生效力? (A)完成戶籍登記後,溯及至申請之107年9月1日生
- 7 下列何者不是社會救助政策需要遵守的原則?(A)需經資產調查 (B)保障最低生活水準 (C)對價性原則 (D)國家社會救助之行政機關必須制度化
- 8 在社會安全制度中扮演事後補救或最後社會安全網角色的是指:(A)社會救助 (B)社會保險 (C)社會津貼 (D)就業安全
- 9 有關選擇式福利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透過資產調查機制,政府把錢花在刀口上 (B)能夠避免福利烙印標籤效果 (C)公共支出的壓力較小 (D)和普及式福利相比,較具公正性
- 42 人民申請更改姓名時,戶政機關對於有關係之人應如何處理?(A)應同時依職權於其配偶、子女戶籍資料為配偶、父或母姓名更改 (B)應同時告知其曾就讀之學校 (C)應同時通知其工作服務之機關 (D)應同
- 43 下列何者非申請更改姓名之事由?(A)因執行公務所必要 (B)字義粗俗不雅 (C)原名譯音不正確 (D)因宗教因素還俗
- 44 依姓名條例規定,下列何種情形,不得申請改名?(A)未成年人收容於少年觀護所 (B)未成年人羈押於少年觀護所 (C)少年法院作成責付決定 (D)少年法院裁定交付觀察
- 45 原住民身分取得、喪失、變更或回復之申請,由何機關受理?(A)原住民族委員會 (B)當事人戶籍所在地之直轄市或縣(市)政府 (C)當事人戶籍所在地之鄉(鎮、市、區)公所 (D)當事人戶籍所在地之戶
- 10 當代關於社會福利的輸送,強調應關注福利財的特性、善用福利混合經濟的概念來發揮輸送管道的優點,請問對於「尚未市場化的福利財貨」 ,應該由何者扮演主要提供者較合適? (A)政府 (B)企業 (C)非
- 46 原住民 A 男與非原住民 B 女結婚生一子 C,關於 C 之姓名,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C 未成年時,得由其法定代理人 A 與 B 協議定之 (B)C 成年後,得依 C 個人意願取得或變更之
- 47 關於原住民夫婦於原住民身分法施行後收養非原住民 C,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C 逕行取得原住民身分 (B)C 須未滿7歲,始得取得原住民身分 (C)收養者須年滿40歲且無子女,C 始得取得原住民
- 48 依原住民身分法,關於原住民或非原住民被收養之身分認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原住民為非原住民收養,不喪失原住民身分,且不得申請喪失該身分 (B)非原住民因收養取得原住民身分者,收養關係終止時,
- 49 依原住民身分法規定,山地原住民身分之認定,須於臺灣光復前原籍在山地行政區域內,且戶口調查簿登記其本人或下列何者為原住民? (A)旁系姻親尊親屬 (B)直系姻親尊親屬 (C)旁系血親尊親屬 (D)
- 下列有關現金給付與實物給付之比較說明,何者錯誤?(A)現金給付的社會控制效果較低 (B)現金給付的行政成本較低 (C)實物給付限制福利使用者的選擇自由,其感受到效用會降低 (D)實物給付可以保有
- 12 R. Titmuss(1958, 1968)提出福利的社會分工(Social division of welfare)包括三種來源:社會福利、財稅福利及職業福利。請問下列何者屬於財稅福利的範圍?
- 13 社會政策的制定,往往受到某種意識型態(ideology) 的影響,早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有所謂「左派」與「右派」之分。下列關於「左派」或「右派」的敘述,何者正確? (A)依據英國學者布丹(B
- 50 依原住民身分法規定,因戶籍登記錯誤、遺漏或其他原因,誤登記或漏未登記為原住民身分者,當事人戶籍所在地之戶政事務所應於知悉後,書面通知當事人為下列何者? (A)登記之變更 (B)登記之更正 (C)
- 下列有關青少年對父母親的依附關係之說法,何者正確?(A)逃避型依附的青少年通常有較高之自尊(B)安全型依附的青少年在同儕友誼上亦會較佳(C)焦慮型依附的青少年因怕被父母拋棄,而與同儕更能建立親密關
- 14 英國學者 T. H. Marshall(1964)所指: 「公民權利指的是一個共同體中所有成員都享有的資格,成員因其資格而被賦予相對的權利與義務。」依 Marshall 的觀點,Drake(20
- 15 下列關於現金式福利或實物式福利的敘述,何者錯誤?(A)實物式福利包括提供服務、食物、庇護所等福利 (B)相較於現金式福利,提供人民實物式福利比較容易產生烙印的效果 (C)相較於實物式福利,提供人
- 16 關於普及式福利或選擇式福利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普及式福利強調所有人民使用服務的社會權 (B)普及式福利的供給,需投入相當行政人力,故所耗費的行政成本較高 (C)臺灣現今推行的全民健康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