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7. 「消滅漢文,是統治者實施愚民與方便同化的工具,此時期漢文的傳授與研習,遂成民間責任,加上學校不獎勵漢文科,又因教法與環境受限,所以民間普設的書房,無法成為日常生活上必須的漢文講習所。有鑑於此,台灣知識界的先覺者,便創漢文刊物來彌補此缺憾,它的出現正代表這意義。」關於上述言論的歷史情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上述言論應該是出現於清領後期的開港通商
(B) 作者認為禁學漢文將切斷台民對中國的認同
(C) 作者主要批評當時執政者所實施的奴化待遇
(D) 他主張臺灣民眾應要學習日語才能獲得新知
(E) 上述言論正可作為《台灣民報》的出現背景

參考答案

答案:B,E
難度:困難0.230769
統計:A(5),B(36),C(24),D(8),E(40)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