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依據禮記學記的說法,我國古時的政治領導有一套教化人民的作法:「比年入學,中年考校」,各依其年限有其考查的重點。下列何者為學記的正確說法?
(A)一年視敬業樂群
(B)三年視離經辨志
(C)五年視知類通達
(D)七年視論學取友
(A)一年視敬業樂群
(B)三年視離經辨志
(C)五年視知類通達
(D)七年視論學取友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困難0.378173
統計:A(33),B(52),C(90),D(149),E(0)
內容推薦
- 周禮:大司徒以鄉三物教民。鄉三物指的是 (A)智、仁、勇 (B)德、行、藝 (C)禮、樂、易 (D)德、智、體
- 主張教育目的在「致良知」的教育家是:(A)周敦頤 (B)程頤 (C)王陽明 (D)陸象山
- 下列中國教育家與其著作間的配對,何者是錯的?(A)王陽明-傳習錄(B)荀子-勸學篇(C)顧炎武-習齋言行錄(D)朱熹-近思錄
- 79 依原住民族教育法規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應設下列何單位,負責諮詢、審議民族教育政策事項?(A)民族教育資源委員會 (B)民族教育諮詢委員會 (C)民族教育審議委員會 (D)民族教育政策委員會
- 「誠敬」屬於下列何種功夫? (A) 同理心 (B) 詮釋學 (C) 自我反省 (D) 科學理性
- 78 依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政府為下列何種行為時,應徵得原住民族之同意?(A)於原住民族地區劃設生態保育區 (B)策訂原住民族公共衛生及醫療政策(C)建立原住民族地區天然災害防護制度 (D)推行原住民
- 先秦諸子中,何人主張教育目的在明人倫?(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 68 明定原住民族生物多樣性智慧財產權公平分享機制,並保障原住民族生態智慧之傳承與發展的是那一個專法?(A)原住民族基本法 (B)原住民族教育法 (C)文化資產保護法 (D)專利法
- 77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訂有「輔助原住民急難救助實施要點」,提供災民重大災害救助,其死亡、失蹤致家庭生活陷於困境者,最高補助幾萬元?(A) 2 萬元 (B) 5 萬元 (C) 6 萬元 (D) 10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是哪一方面的因材施教? (A)智慧 (B)知識 (C)性情 (D)勇氣
內容推薦
- 促進美國公立學校發展,在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推動者有兩位,他們是: (A)賀瑞斯‧曼(Horace Mann)和巴納德(Httry Barnard) (B)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
- 近代史上我國第一個付諸實行的新學制為何? (A)癸卯學制 (B)癸丑學制 (C)壬寅學制 (D)壬戌學制
- 「導生制度」是由下列那一位學者所創﹖(A)杜威 (J. Dewey) (B)赫爾巴特 (J. F. Herbart) (C)斯普朗格 (E. Spranger) (D)蘭開斯特 (J. Lanc
- 民國初年,以「實踐出真知」為教育思想中心,並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口號的學者是? (A) 陶行知 (B) 晏陽初 (C) 胡適 (D) 蔡元培
- 有關中世紀後半期出現的基爾特學校(或譯為行會學校)(guild school),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屬於基督教學校的一類 (B)以收容藝徒為主 (C)為培養武士而設 (D)是上流階層市民就
- 馬師婁(A. Maslow)的需求層次論中最低層級的需求是那種?(A)生理需求(B)安全需求(C)社會需求(D)自我尊榮需求
- 清末民初(光緒28年至民國10年)中國教育制度大多仿自 (A)美國(B)英國(C)日本(D)德國
- 我國書院制度最早建立於何時? (A) 唐末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 兩宋教育經費的充足與穩定,主要得力於「學田」制度。此一「以田養校」的辦法,係由何人創想而成?(A)孫奭 (B)王安石 (C)范仲淹 (D)蔡京
- 中世紀大學(universitas)的原義為何? (A)研究知識之地 (B)統一 (C)學者社團 (D)藏書之處
- 主張教育的目的「在造就能了解國家任務、具備良好經濟職業技能及具良好道德之國家公民」的是那位教育學者?(A)康德(I. Kant) (B)狄爾泰(W. Dilthey) (C)施普朗格(E. Sp
- 目前政府提倡「單一窗口」服務,係屬於下列那一項組織再造的關鍵因素?(A)顧客導向(B)目標取向(C)系統思考(D)資訊科技
-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的學校制度,所依憑的教育法令名稱是? (A)大日本教育令 (B)台灣教育法 (C)支那教育法 (D)大東亞教育法
- 那一朝代對國子監學生所提供的待遇最為優厚? (A)宋 (B)元 (C)明 (D)清
- 在中國教育史上,關於北宋的三次教育改革之推動者,不包括下列何人? (A)歐陽修 (B)范仲淹 (C)王安石 (D)蔡京
- 甲午戰爭後,清廷派遣留學生出國,是以何國為主? (A)美國(B)日本(C)歐陸(D)英國
- 中世紀大學師生教學的四大主科,除法學、神學及醫學之外,還有哪一學科?(A)文學(B)心理學(C)商學(D)自然科學
- 我國古代科舉考試制度,開始置「進士科」,是在: (A)漢武帝(B)魏文帝(C)隋煬帝(D)唐‧周武后
- 中國教育史的發展,以那一個年代做為舊教育時期和新教育時期的劃分界線? (A)清朝同治元年 (B)清朝光緒三十二年 (C)民國元年 (D)民國十八年
- 西元1922 年中國實施新學制卻沒有同時頒佈教育宗旨,原因是: (A) 延續民元教育宗旨 (B) 教育本身即是目的,沒有外在目的 (C) 國家戰亂,未及公布 (D) 五四以來思想紛歧多元,無法取
- 歐洲新型的中等學校是由何時期開始發展起來? (A)十字軍東征 (B)文藝復興運動 (C)宗教革命 (D)國家主義
- 1 交通事業人員採資位、職務分立制。副長級以上資位之取得規定如何?(A)須經交通行政人員高等考試一級考試及格(B)須經甄審合格(C)須經交通行政人員高等考試一級考試及格及甄審合格(D)須經升資甄審合格
-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慨然痛詆:「八股之審,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郊」,八股取士制起於:(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 就中國近代新教育的發展來看,下列哪一類學校首先成立?(A)大學堂 (B)專科(門)學校 (C)中學堂 (D)小學堂
- 蘇格拉底從接生的暗喻,建構出有系統的詰問法,以協助學生獲得真知,其步驟包括下列五項,請排定其順序: a.詮釋立論涵義、b.修正原有立場、c.探索矛盾之處、d.形成高層概念、e.肯定對方立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