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四).一般說來,提供知識和訊息的書籍,只能讓我們獲得「知性的喜悅」;但多數人更渴望從閱讀中獲得「心靈的悸動」。要想獲得這種「感動」,我們也許必須到傾訴個人情感、揭櫫人類理想與充滿想像力的小說、傳記、隨筆及哲學著作中去尋找。  愛迪生為了幫忙家計,十二歲時就到火車上,扛著比身體還大的販賣箱,邊走邊叫賣報紙、水果和點心,隨著火車四處流浪。有一天,他讀到雨果的小說孤星淚,不禁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他覺得自己就像書中那些可憐的孩子。  雨果的孤星淚不僅是他慘綠少年歲月中的最大慰藉,同時也淨化了他受創與悲憤的心靈。有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同伴都因此而戲稱他為「維克多.雨果.愛迪生」。  我們需要有這種讓自己熱淚盈眶,撫慰與淨化心靈的閱讀。  徐志摩年輕時代,原來自許要做個傑出的金融家。當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研究所就讀時,情緒低落,但因讀到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而感到無比的驚心、無比的振奮:「我彷彿跟著查拉圖斯特拉登上了哲理的山峰,高空的清氣在我的肺裡,雜色的人生橫亙在我的眼下。」 尼采像一道閃電,照亮且指引他蒼涼的生命,在他困頓低潮的時候,帶給他無限的歡愉和激勵,不僅讓他一掃陰霾,而且放棄即將到手的經濟學博士學位,轉而到英國劍橋去研讀哲學。  我們需要有這種讓自己的靈魂激昂澎湃,並在其感召下,將它化為具體行動的閱讀。(王溢嘉讓心靈悸動的閱讀)
8.作者為什麼認為愛迪生讀了孤星淚之後,淨化了心靈?
(A) 促使愛迪生不再依賴家庭,轉而獨立謀生
(B) 書中孩子的遭遇給了他極大的警惕,激發他創造的動力
(C) 為他流浪受創的心靈,注入一股慰勉的力量
(D) 從此愛迪生迷途知返,找到了奮鬥的目標。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3),D(0),E(0)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