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日治初期,為了利用臺灣的資源,積極展開各項經濟基礎建設。當時日本政府在臺灣推行何種政策以利其本國的發展?
(A)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B)工業臺灣,農業日本
(C)工業臺灣,工業日本
(D)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A)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B)工業臺灣,農業日本
(C)工業臺灣,工業日本
(D)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日治時期,臺灣的許多基礎建設與總督府的調查活動息息相關,其中為了配合林野調查與開發山林資源而興築下列何者? (A)縱貫鐵路 (B)嘉南大圳 (C)日月潭發電所 (D)阿里山森林鐵路。
- 有一位作家在書中說到他在 年代擔任學校教員,校長在朝會訓話時一再強調「要為天皇而死」,全體小學生立正不能動,然後不斷重複踏步走操場。根據上述,這是受到哪一戰爭的影響? (A)甲午戰爭
- 日治後期,總督府提出「內地延長主義」政策。關於內地延長主義政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改由文官出任臺灣總督 (B)臺灣人民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C)為了安撫臺灣知識分子要求民族自決 (D
- 佳佳在《臺灣建築史》中看到某張照片的介紹:「日治初期,為了整頓金融、統一發行貨幣所成立的機構。」請問:此機構的名稱為何? (A)總督府 (B)臺灣銀行 (C)臺灣博物館 (D)臺灣大學。
- 附圖是日治時期臺灣進行的某項調查活動,主要由警察來進行,這個調查活動的主要目的為何? (A)樹立警察的權威 (B)確實掌握人口實況 (C)增加田地賦稅 (D)有效開發森林資源。
- 臺灣歷史上曾有一段幣制混亂的時期,當時市面上流通著永曆通寶、荷蘭錢等各式貨幣,直到何時才改善此一亂象? (A)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統一貨幣 (B)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推行
- 1898年兒玉源太郎與後藤新平分別就任臺灣總督與民政長官後,開始進行日本殖民統治的基礎工程,其主要的目的為何? (A)推動臺灣的工業發展,以作為南進的基地 (B)建設日月潭發電所,作為工業發展
- 某項專賣物品曾為臺灣總督府帶來巨大利益,也因為利潤豐厚遲遲無法全面禁止,導致 年代飽受臺灣知識分子批評。請問:該專賣物品為何? (A)鴉片 (B)樟腦 (C)酒 (D)菸。
- 電影《賽德克.巴萊》取材自臺灣史上的重要事件,內容介紹寫著:「只有臉上有刺紋的人才能結婚、擁有後代,死後也才能通過彩虹橋去見祖靈。賽德克男子必須『出草』獵回人頭、女人必須讓部落長老認同她的織布技術
- 附圖為1896~1906年臺灣總督府田賦收入圖。請問:圖中收入突然大幅提升的原因為下列何者? (A)實施土地調查 (B)實施理蕃政策 (C)實施林野調查 (D)實施專賣政策。
內容推薦
- 筱茹在假日的時候跟家人到烏山頭水庫風景區遊玩,看到一座衣著樸素、造型粗獷的全身人像,聽媽媽介紹後才知道那是日治時期規模最大水利工程的設計建造者。請問:這位人物是誰?(A)後藤新平 (B)莫那魯道
- 「第一憨,種甘蔗予會社磅」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臺灣蔗農被壓榨的情況,而這句話是從哪個時期開始流傳的? (A)大航海時期 (B)鄭氏時期 (C)清帝國時期 (D)日治時期。
- 磯永吉在日本戰敗後留在臺灣,他所培育的新品種作物改變了臺灣農業發展,最後當他退休返回日本時,當時還獲頒中華民國景星勳章。請問:磯永吉培育的作物為何? (A)蓬萊米 (B)在來米 (C)番茄 (D
- 日本以南洋為侵略目標,是因為要獲得下列哪些資源? (A)軍火、鹿皮 (B)茶葉、樟腦 (C)石油、橡膠 (D)稻米、甘蔗。
- 臺灣在1930年以後基礎工業得以發展,是因為受到下列哪一政策的影響? (A)同化政策 (B)內地延長主義 (C)皇民化運動 (D)南進政策。
- 附圖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稻米生產量圖。由圖中資料可知,稻米生產量年年都有增加,尤其1920年代以後產量大增,這與下列何者有關? (A)獎勵漢人移民墾殖 (B)興修水利工程與品種改良 (C)實
- 日治初期臺灣對日抗爭不斷,加上每年需對臺灣補助七百萬日圓,日本逐漸認為臺灣殖民地對日本而言是負擔,法國政府亦表明願以一億日圓買下臺灣。請問:總督府採取了哪些措施,直接造成財政收入提高,減少日本的
- 日治時期,小林躋造於 1936~年擔任臺灣總督期間,揭示「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三項治臺方針,對臺灣的社會與經濟方面造成下列何種影響? (A)激起全島武裝反日、獨立的風潮 (B)
- (甲)嘉南大圳(乙)北迴鐵路(丙)台灣銀行(丁)日月潭發電所。上述的建設與完成和日本相關的有哪些? (A)甲乙丁 (B)甲乙丙 (C)乙丙丁 (D)甲丙丁。
- 附表為日治時期臺灣各行業生產值比率表。請問:臺灣農業生產值比率下降的原因何在? (A)進行工業化 (B)日本政府忽視農業發展 (C)地力枯竭,限制農業發展 (D)農民反抗運動頻繁,不利農業發展
- 【題組】由於當時的臺灣總督待在臺灣的時間很短,而將治理臺灣的事務交由後藤新平負責。請問:當時臺灣總督的性質為何? (A)由臺灣的地方士紳擔任 (B)由臺灣巡撫留任 (C)由日本的文官擔任 (D)
- 【題組】上文中畫線部分的轉變是因為政府開始推動何種政策? (A)理蕃政策 (B)日臺合一 (C)漢番分界 (D)民族自決。
- 【題組】根據上文判斷,巴萬應該屬於現今臺灣哪一個原住民族? (A)撒奇萊雅族 (B)噶瑪蘭族 (C)泰雅族 (D)賽德克族。
- 已知3x2+x-4=(3x+4)(x-1),請問下列哪一個敘述是正確的?(A) 3x2+x-4為x-1的倍式(B) x-1為3x2+x-4的倍式(C) 3x+4為3x2+x-4的倍式(D) 3x2
- 凡是中國讓與任何一國的權利,只要是訂有最惠國待遇的國家,均得援例享有,影響因之更加擴大。請問:如此不公 之條文是在哪個條約中簽訂的? (A)天津條約 (B)南京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
- 太平天國可說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組織,創辦人洪秀全是利用哪個宗教的教義成立的? (A)回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 國曆六月三號是為「禁煙節」,請問其由來與下列何者無關? (A)清宣宗 (B)英商 (C)林則徐 (D)曾國藩
- 西方國家在 18 世紀工業革命發展後陸續向東方擴張,中國清朝面對衝擊,雖起步較晚但也展開工業化行動,但卻在 戰爭脅迫下允許外國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嚴重傷害本土 工業,請問是哪一條約所訂定? (A)
- 在南京條約及其續約之中,哪一項嚴重損及中國司法的獨立與完整? (A)五口通商 (B)賠款 (C)領事裁判權 (D)官方文書平等往來
- 清末所設立的總理衙門,它的功能類似現在哪一個政府單位? (A)內政部 (B)交通部 (C)外交部 (D)經濟部
- 康有為、梁啟超等舉人上書皇帝,要救國唯有徹底改革變法,經過審慎評估策畫,終於展開哪一項改革? (A)百日維 新 (B)戊戌政變 (C)自強運動 (D)明治維新
- 亞羅船事件以及廣西教案爆發,除了預警清朝無法運用外交手段處理危機外,同時也預告哪一災難的來臨? (A)八國聯軍 (B)鴉片戰爭 (C)中法戰爭 (D)英法聯軍
- 中國對外的連續挫敗,導致有識之士提出改革,其中魏源主張「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他所提出的主張著重於哪方面?(A)社會經濟 (B)民主政治 (C)軍事國防 (D)外交經貿
- 清朝的西化工業化,除了成立語言學校,更外派小留學生到海外學習新式教育,請問最早選派幼童到哪一國留學? (A)美國 (B)英國 (C)日本 (D)法國
- 附圖是中國歷史某一位「天子」的玉璽,這位「天子」最有可能是哪一位? (A)洪秀全 (B)朱元璋 (C)李自成 (D)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