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一位臺灣史學者,評論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統治,認為這段時期事實上是臺灣走向「中國化」的初始。請問,這位學者的理由最可能是:
(A)荷蘭人招募大批漢人來臺從事農耕
(B)明鄭時期的文教設施以荷人為範本
(C)荷蘭人教導本地的原住民使用漢字
(D)清朝治臺延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政策
(A)荷蘭人招募大批漢人來臺從事農耕
(B)明鄭時期的文教設施以荷人為範本
(C)荷蘭人教導本地的原住民使用漢字
(D)清朝治臺延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政策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64706
統計:A(26),B(4),C(3),D(1),E(0)
內容推薦
- 福建泉州人張大川於1870年渡海來臺,在臺灣娶妻生子,至第四代張光明。1950年,福建泉州人張讓隨軍來臺。在一次聚會中,張讓與張光明發現他們的曾祖父是兄弟,然而張光明是一般人所認為的閩南族群,而
- 監察御史來臺考察後,上奏建議:應在臺灣府以木為柵,保護官署,並在要衝處設置砲位,加強防守,相關工程交由臺灣縣知縣辦理。朝廷批示:實屬妥當,同意辦理,並嘉獎相關人員。這個事件的背景是:(A)鄭成
- 小羅家裡很貧窮,幸好有「阿逗仔」對臺的援助,才得以溫飽。他常常穿著上有「中美合作」字樣的麵粉袋內褲,打著赤膊跑去迎接「阿逗仔」的軍隊,快樂地撿著他們給的罐頭食品。請問:此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
- 雍正到嘉慶年間,清廷的哪一項措施對臺灣的開發及社會安定具有重要的影響? (A)建立孔廟,設立學校,延聘中土通儒教育子弟 (B)興建港口,開闢道路,獎勵工商業的發展 (C)放寬移民條件允許已渡臺
- 有一份由外國大使館給政府的陳情書說:「臺灣此次民變,純為反對貪汙官僚,要求政治改革。並無其他作用,請勿派兵來臺,以免再激民心,並懇迅速派大員蒞臺調處,則國家幸甚。」這封陳情書的時機為何? (A)甲
- 有關臺、美關係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韓戰爆發後,臺美關係降至冰點 (B)美國因越戰失利,積極拉攏臺灣以對抗中共 (C)民國六十八年臺、美斷交,雙方以《臺灣關係法》維繫關係 (D)在加
- 1984年,中國蚶江中學林祖武老師在當地舊菜市的公廁外壁,瞥見有一塊殘碑,上刻「蚶江泉州總口與臺灣鹿仔港對渡」等文字,推測該碑最早刻成的年代為? (A) 鄭經治臺期 (B) 康熙年間 (C)雍
- 1970年代初期,世界經濟不景氣,臺灣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衝擊,政府提出哪一新的經濟政策以為因應? (A)通設〈獎勵投資條例〉 (B)成立加工出口區 (C)推動十大建設 (D)設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 此地又稱番薯市,原住民將種植的蕃薯、苦茗以獨木舟載運到此,與漢人以物易物,形成一個熱鬧交易港口。因番舟雲集,故以為名,此處是 (A)大稻埕 (B)艋舺 (C)新莊 (D)三貂角。
- 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在一個政治案件的審判法庭上,有如下的對答:法官:「當初你們五人(按:黃信介、施明德、姚嘉文、張俊宏、許信良)一起討論要辦雜誌嗎?」施:「辦雜誌是其中一項。」法官:「目的是什麼?」
內容推薦
- 1830年左右,臺灣的官員為了因應局勢,開始推動「聯莊」政策。他們編造「閑民冊」,又結合數個村莊,加以編組,實施「清莊聯甲」之法。這個政策的目的是:(A)防範遊民擾亂秩序 (B)抵抗西方國家進
- 一群的臺灣觀光客在承德前清避暑山莊中,熱烈地討論著清帝留下的一幅書法:「戒急用忍」。請問:近年我國政府仿此名言,在兩岸關係上採行何種政策性作為? (A)兩岸政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必須先
- 臺灣民主發展中,中壢事件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請問:該事件發生的導火線為何? (A)政府的軍政措施失當及戰後的蕭條 (B)由於作票爭議未能順利解決 (C)查緝私菸事件 (D)臺灣民眾孺慕日本統治
- 下表為 台東縣原住民國中國小學生分布概況表(資料來源:台東縣政府教育處,2008) 請問佔比例最高的甲是哪一族?(A)泰雅族 (B)布農族 (C)排灣族 (D)阿美族
- 下列哪些措施,使得臺灣在民國五十年代能較其他發展中國家搶先一步取得吸引外資的有利地位? (A)高速公路便捷的交通 (B)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 (C)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 (D)加工出口區的設置
- 關於「清鄉」的性質敘述,何者說明正確? (A)日治時期,舊慣風俗調查 (B)光復初期,土地調查,清查隱田 (C)二二八事件後,國軍到各地進行戶口清查、搜捕案犯等整肅工作 (D)美麗島事件後,政府下
- 自1980年代後,臺灣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為何? (A)強化傳統產業,朝向西進(中國)發展 (B)政府主導經濟政策,強化國營企業 (C)朝向高科技產業發展,追求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的目標 (D)
- 有人說:紡織業是近代工業發展過程中的「火車頭」。請回答以下與紡織業有關的問題:自十七世紀以來,臺灣人民穿著的衣料大多從其他地區或國家輸入,本地絕少生產。但自某個時期開始,大部分人民的衣料已由本地
- 吳濁流短篇作品《三八淚》中,描述一位辛苦攢錢、捨不得花用,也從未注意物價與幣值波動的牛皮哥,原以為錢是越存越多,背了一大箱舊臺幣,結果只換得四十元的震撼。據此內容判斷這篇故事的時代背景? (A)
- 近來臺鐵不斷發生事故,使得這座百年老店的經營模式被社會大眾所質疑。請問:下列有關臺灣鐵道百年來的經營,何者敘述錯誤? (A)始自清朝光緒年間,劉銘傳建造第一條臺灣鐵道 (B)日治時期縱貫線已有電
- 光復初期十年間,臺灣文壇盛行何種文學作品? (A)鄉土文學、臺灣文學 (B)懷鄉文學、反共文學 (C)現代文學、工農兵文學 (D)社會寫實文學、反共文學
- 從1953年資料顯示,政府的高關稅政策使麵粉進口售價高於成本48%,棉製品150%,羊毛350%等,當時政策的用意為何? (A)激勵進口替代產業 (B)增加貨源 (C)配合全球高關稅政策的貿易需
- Predict the products of the following reaction: (A) I, III, and IV (B) II, III, and IV (C) I,
- 有一張演唱會的海報上寫著「唱自己的歌」,演唱者有王夢麟、吳楚楚、趙樹海、陶曉清、楊弦等人。請問:這場演唱會的主題為何? (A)民歌 (B)西洋歌曲 (C)搖滾音樂 (D)臺語老歌
- 臺灣地區天然資源有限,因此政府在民國四十到七十年間曾陸續推動經濟發展計畫。請問:下述發展順序何者正確? (A)畜牧業→輕工業→重工業→電子業 (B)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服務業 (C)石化業→輕
- 兩河流域因河流的不定期氾濫,衍生出不相信來生、靈魂不滅等人生觀,傾向於何種論點?(A)人定勝天 (B)宿命論 (C)死而復活 (D)環境可能論
- 民國六十年代起,陳映真、黃春明、王楨和、楊青矗等人帶動了鄉土文學的風潮,於是在文壇上掀起了討論寫作方向和路線的熱潮。官方文藝作家彭歌、余光中為文點名批判陳映真、王拓、尉天聰等鄉土文學作家,指他們
- 有位作家寫了一篇小說,敘述畚箕村裡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沒有革命家的吶喊,也沒有愛國的口號,更缺少讀書人高貴的情操,只是很平常的故事,就好像我們在鄉下隨意可見的人或事。請問:這應屬哪一時代的作品?
- 臺灣是世界上首次「以農業發展工業」成功的國家,創造傲人的「經濟奇蹟」,這得歸功於經濟政策的正確。請問:下列哪一項經濟政策是錯誤的敘述? (A)實施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 (
-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歐洲人在爭取政治自由時,精神上所景仰的對象,以下有關雅典民主政治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是全民民主政治 (B)官員由貴族抽籤產生 (C)只要年滿十八歲皆可取得公民權 (D
- 一神信仰影響了許多宗教,下列何者並非受一神論的影響?(A)基督教 (B)伊斯蘭教 (C)猶太教 (D)佛教
- 政府相繼設立公共電視臺、客家電視臺、原住民電視臺等是基於哪項理念? (A)擴大市場,爭取商業利益 (B)尊重多元文化,促進族群融合 (C)爭取國際上支持 (D)獎勵創作,提升文藝水準
- 政府接收臺灣後,為清除日人留下的文化氣息,採取以中國文化為本位的方針,強力推行國語政策,此舉雖然能發揮積極的效果,卻也造成哪一不利的影響? (A)本土方言消聲匿跡 (B)減低國家認同感 (C)抑
- 臺灣經濟發展一個明顯的特色是「對美國出超,對日本入超」,其原因為何? (A)國人喜歡日本貨,排斥美國貨 (B)政府給日本關稅上優惠,對美國則沒有 (C)美國、日本來臺投資策略不同 (D)美國在臺
- 下列哪一個宗教信仰將宇宙分為善惡二股力量,最後善必戰勝惡,因此崇拜光明? (A)祅教 (B)摩門教 (C)真理教 (D)英國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