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一直線平行於投影面時,在投影面上呈
(A)一直線
(B)一點
(C)一面
(D)一體。
(A)一直線
(B)一點
(C)一面
(D)一體。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的英文簡稱為(A)JIS(B)CR(C)CNS(D)AWS。
- 厚度為 2 公厘之鋼板,去除銲道內部缺陷最適宜之方法是(A)瓦斯挖槽法(B)空氣電弧挖槽法(C)氣動鏟除法(D)機械切削法。
- 銲接時,如換用較大的銲條銲接,銲機上的無負載電壓應 (A)增加(B)不變(C)降低(D)不穩定。
- 下列哪個圖示代表支配線箱?(A) (B) (C) (D) 。
- 沃斯田鐵系不銹鋼的敏化原因是(A)銲道氫含量過多(B)碳化鉻析出(C)初析肥粒鐵(D)麻田散鐵變化。
- 夏、商、周三代發源於黃河流域,右圖是三代興起的地理位置,圖中的甲、乙、丙分別為哪一個朝代? (A)夏、商、周(B)商、周、夏(C)周、夏、商(D)周、商、夏。
- 俊偉要寫一份商朝的報告,下列是他撰寫的報告內容,那些部分與歷史事實不符?(A)商朝自商湯定都殷,從未遷過都,所以商朝又稱殷或殷朝(B)中國人祭拜祖先的淵源始於商朝(C)民間過農曆年節的習俗這套曆
- 左圖正確之立體圖為(A) (B) (C) (D) 。
- 有關周公的事蹟(甲)輔佐周成王,穩定了周初的政局(乙)親自東征平定了管蔡之亂(丙)使周人的勢力擴張到長江下游一帶,並營建東都雒邑,加強對東方的控制(丁)制禮作樂,貴族須遵守規範,以維持封建社會的
- 春秋戰國時代學術思想發達,許多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有關各家代表的主張,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孔子以仁為中心(B)荀子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C)韓非主張國君要用法、術、勢統治臣民 (D)墨
內容推薦
- 鐵的比重約為(A)3(B)8(C)7(D)5。
- 碳鋼與鑄鐵主要成份除碳鐵以外,通常含有(A)矽錳(B)銅鎳(C)鉻鉬(D)鋅錫。
- 液滲檢測法是檢查銲道(A)銲道強度(B)表面裂紋(C)銲道韌性(D)內部裂紋。
- CNS E4301 電銲條規格中,43 係表示(A)衝擊值(B)伸長率(C)抗拉強度(D)銲藥種類。
- 銲接鈑金用鋼板,較適宜的電銲條是 CNS(A)E4313(B)E4327(C)E4324(D)E4320。
- 沃斯田鐵系不銹鋼常見之銲接缺陷為(A)氫裂(B)脆性破壞(C)層裂(D)敏化。
- 【題組】承上題,造成此現象主因為下列何者?(A)屬溫帶海洋性氣候,非常潮濕(B)為板塊交界地帶,地殼不穩定(C)屬於古老地塊,岩層脆弱(D)開發較早,人為破壞嚴重
- 日本的貨輪要運送HONDA、TOYOTA的轎車前往海外市場,途中必須經過巴拿馬運河。請問:以兩地最短航運路程考量,此貨輪的目的地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處?(A)巴西聖保羅 (B)加拿大溫哥華(C)印尼雅
- 描繪或放大地籍圖的鉛筆,最理想是(A)B、2B(B)2H、H(C)F、HB(D)2B、3B。
- 在繪陰影時,習慣採用平面光線方向為(A)60 度(B)30 度(C)45 度(D)75 度。
- 下列何種紙張繪製之建築圖適合用來複製工程藍圖?(A)道林紙(B)模造紙(C)影印紙(D)描圖紙。
- 砌磚時,摔漿動作後接著做(A)砌頭(B)撥漿(C)敲平(D)刮漿。
- 依 CNS 規定,製圖用紙 A1 圖紙的尺寸規格為(A)210×297 ㎜(B)297×420 ㎜(C)420×594 ㎜(D)594×841 ㎜。
- 樓梯的級高 18CM,級深 24CM 直角相交,則坡度應為(A)4/3(B)24/100(C)3/4(D)18/100。
- 容積率係指基地內(A)建築物樓地板面積與基地面積之比(B)建築面積與基地面積之比(C)建築面積與總樓地板面積之比(D)樓地板面積與總樓地板面積之比。
- 工程用標準圖紙規格 A 面積約為多少平方公尺?(A)000(B)200(C)500(D)0.864。
- 1m3 之 1:3 水泥砂漿,其水泥用量約為(A)7(B)9(C)5(D)11 包。
- 砌磚時應每隔幾皮拉水線?(A)5 皮(B)10 皮(C)2 皮(D)1 皮。
- 建築物最常用之砌磚方法是(A)美國式(B)英國式(C)法國式(D)頂砌式。
- 磚鎚是屬於(A)計量工具(B)拌漿工具(C)定線工具(D)切磚工具。
- 過不在一直線上的三點,可決定一(A)雙曲線(B)直線(C)圓(D)橢圓。
- 等邊六角形之內角均為(A)120°(B)60°(C)100°(D)150° 。
- 依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規定,下列那種線條在圖面上採用虛線繪製(A)剖面線(B)註解線(C)中心線(D)隱蔽線。
- 某磚牆一面作清水磚,另一面作 1:3 水泥砂漿粉刷,則砌磚時水線應位於(A)粉刷側之磚面(B)牆中心(C)粉刷側(D)清水磚側。
- 泥水用之砂是屬於(A)碳化物(B)水化物(C)有機物(D)無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