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文赤壁在黃州,武漢向東,車子開一個來小時就到了。……   登臨而觀,山壁下只剩兩池死水。抬頭北望,遠處才是白茫茫的長江江面。在古代,長江是在這座小山腳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來漸漸淤積成灘,如今灘地上都已蓋滿房子。當年,蘇軾重遊赤壁時,就已感嘆「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換斗移,江山已改,雖是濤聲依舊,畢竟江面已遠。唯有東坡在,剩有遊人處。   蘇東坡獲罪入獄,旋被朝廷發配來黃州,反而為他營造出了創作「三赤」名篇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環境。黃州落難這幾年,蘇東坡寫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當時朝廷任命他為「團練副使」。其實那只是一個虛職,掛職領一份錢糧而已。一個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掛職當一名「武官」,真是陰差陽錯。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蘊,又恰恰全部產生在一連串的陰差陽錯之間。古時,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體為紅色花崗岩,故名「赤鼻磯」。蘇東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來乍到,竟將湖北口音「赤鼻」錯聽為「赤壁」。落難中的蘇東坡「孤舟出沒煙波里」,遊飲江上,身臨赤壁,傷感而懷古,觸景而生情。面對萬古東流、驚濤拍岸的浩浩長江,他心中也被滿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陣陣巨大的感情波瀾。他遙想當年赤壁之戰時,時勢何等風起雲湧,一時多少豪傑,「而今安在哉?」於是,「蘇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情起波濤中,句出駭浪間,一吟成傑作,一嘆成絕唱。   看來,生前的「命」與身後的「名」,從來不是一回事。生前命運好、身後名聲也好的人是有的,但並非人人都能 如願、如意。有的人生前飛黃騰達,大紅大紫,身後卻瞬即灰飛煙滅,再沒有人想起、提起,因為他生前其實並沒有做過什麼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過某些惡事、醜事、骯髒埋汰之事,落個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連遭大災大難,最終卻艱難玉成,留下了傳頌千古的大成就、大名聲。所以,一個人對於眼前那點陰差陽錯、陽差陰錯,大可不必太在意。蘇東坡赤壁懷古之詞、之賦,皆悲憤中更見其曠達情懷。他若是一味排遣蠅營狗苟、狹隘不能自拔之情,縱然文麗辭美,也決計成不了傑作,更流傳不到今天。   文赤壁,雖然並不是歷史上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但細想起來,其實蘇東坡在這裡也打了一場赤壁之戰。不過,他打的是一場「文戰」,對手是那些圍攻他、誣陷他的政敵。他的態度是超拔的,不屑於去同對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筆墨官司。他沒有打黃蓋,沒有借東風,也沒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幾分酒力,信筆縱情寫華章。這場赤壁「文戰」的結果,蘇東坡大獲全勝,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傳千古。                                                                                                         (節錄自朱增泉〈文赤壁〉)
下列說明何者不符合作者所說的「陰差陽錯」?
(A) 蘇軾是一個文人居然掛職做了武官
(B) 蘇軾生前命運多舛,身後却名傳千古
(C) 風景美盛的文赤壁竟因東坡更富盛名
(D) 本來是「赤鼻」的讀音卻誤以為是「赤壁」。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